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第49页。
【内容分析】从学科价值来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内容,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安排一种策略,它旨在于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画图策略的教学也为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载体,从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从教材编排来看,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四年级上册学习了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综合运用的策略,四年级下册安排了画图的策略。为五六年级学习列举、转化、假设和综合使用不同的策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本单元内容来看,本课内容主要是在解决和差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例2用画图方式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例1的学习也为例2的学生活动奠定了基础;从本课内容来看,教材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和差问题,在有两个未知数的情况下,通过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四个环节,帮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积极地数学活动经验;从学情分析来看,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和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策略的数学活动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画图的策略的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学生读图、画图、补图的能力,感受数学抽象直观的特点,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学生经历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启发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数学的价值。
3.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感悟画图策略价值
【教学准备】采用PPT课件,动态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预计3分钟)
游戏要求:男女生各选一人参加比赛,看哪个选手反应最快。(两个学生一个给文字材料,一个给画图,)根据比赛结果,凸显画图策略的作用,并揭示本节课学习的课题。
【设计说明:本课开始,利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凸显画图策略的价值。为下一步学习做好知识的准备。】
合作探究,探索新知(预计22分钟)
出示例题,读懂题意
课件出示例题,学生自由读题。
谈话:题目中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理解本题中知道的是两人邮票的总数和小春和小宁邮票张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难。怎么想呢?
启发思考,补充线段图
(1)画图
预设:如果学生能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直接画线段图,如果不能,教师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小春和小宁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汇报交流,通过汇报查缺补漏问题中的信息。
(2)读图
要求:看着线段图,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补图
教师出示一半线段图,让学生根据题意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画图、读图、补图的活动过程,直观地理解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的思考做好准备,感悟画图策略的价值。】
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看着线段图,要求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怎么办?
启发学生将两人邮票的张数变成同样多的。
预设有三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去掉小春比小宁多的张数
引导学生当去掉小春比小宁多的张数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然后应该怎么处理?
添上小宁比小春少的张数
引导添上小宁比小春少的张数后,邮票的总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将小春比小宁多的张数的一半给小宁
引导,如果将小春比小宁多的张数的一半给小宁后,邮票总数发生变化了吗?可以怎样想?
【设计说明:利用画好的线段图,通过直观的演示,出现三种不同的算法,但是这三种不同的算法的共同点是将小宁和小春的邮票张数变得同样多。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
列式解答,检验结果
(1)学生解答
自由选择一种解决方法解答,并将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指名说说看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2)检验
提问:如何检验我们做的结果是否正确?
追问:怎么检验?
引出:将得数带入原题检验分成几个步骤?
检验两人邮票的总张数是不是72枚?检验小春是不是比小宁多12枚?
并将检验的过程写下来。强调结果应符合题目中的所有已知条件才可。
反思回顾,总结提升
(1)反思回顾本节课内容
谈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把得数带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2)反思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谈话:我们以前运用画图策略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问题时经常画线段图和示意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探索周期规律时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说明:通过两个层次的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过程,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将画图的策略牢固地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接轨,有利于策略的形成。同时,反思也是解决问题策略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以致用,提升能力(预计10分钟)
1.基础练习(第49页练一练)
出示线段图,要求学生先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在书上解答,指名汇报。
2.变式练习
根据右图,读图并解决问题,指名汇报后交流。
【设计说明: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巩固的画图策略的步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课堂回放,反思提升(预计4分钟)
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你有什么体会?
布置作业,课外拓展(预计1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上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小春: (72+12)÷2=42(张) 小宁:(72-12)÷2=30(张)
小宁: 42–12=30(张) 小春: 30+12=42(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等奖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 解决问题,初步体验“策略”, 尝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验策略, 解决问题,巩固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理条件,运用策略,回顾反思,总结检验,策略运用,练习巩固,课堂小结,提高认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