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展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前一节教材介绍的东北三省是一个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又是教材讲述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
1.【知识解析】窑洞;
2.【知识解析】黄土高原的成因;
3.【知识解析】《浪淘沙》诗词节选与解析。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
教师:这里是什么地方?今天我们来认识真正的黄土高原。
【新知讲解】
一、文明的摇篮
多媒体展示系列黄土高原文明的图片。
讲解:黄土高原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 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1.地理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
黄土高原的地形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方的边界在哪里?包括哪些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接秦岭。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等省区。
2.地表景观
教师:观察黄土高原的景观图,黄土高原给你的印象有哪些?
学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教师:黄土高原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3.文化
教师: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
(1)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华夏文明)。
(2)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3)大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4)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教师: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这里是文明的摇篮。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图片。
羊肉泡馍 白羊肚头巾 窑洞
教师: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吃、穿、住有什么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羊肉泡馍口味厚重,热辣暖胃,符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又符合高原人的豪爽本质。
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接下来请大家看视频,了解黄土高原上的民居。
此处为为学生播放视频【知识解析】窑洞,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了解窑洞的外观以及产生的原因,感受我国地域间的差异。
承转:黄土高原的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二、风吹来的黄土
1.成因
引导学生看教材阅读资料,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讲解: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描述和教师制作的课件,独立思考,分组探究它们分别能说明什么,来证明“风成说”的成立。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的)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教师小结:根据上面的证据,大多数科学家也都同意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中亚、蒙古被西北风搬运遇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堆积起来的。但“风成说”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段视频,了解看一看,风是怎么把黄土搬到黄土高原上的吧。
教师播放视频“【知识解析】黄土高原的成因”
2.形成的地貌景观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茆 黄土川
教师:这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承转: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四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黄土高原的地貌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师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浪淘沙》诗词节选与解析,作为本环节的导入,通过刘禹锡的阅读刘禹锡的名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感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让学生带着“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1.自然原因
教师: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呢?
阅读课文活动资料,说说水土流失原因与植被的关系。
总结回答:(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师生共同总结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结构、地形、气候、植被。
人为原因:开荒、修路、采矿等
教师讲解: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稀少。
教师:除了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小结:人类活动是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因:
教师: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读课文回答: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回答问题。
提问:保持水土流失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除了图上措施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④合理的人口措施。
教师总结: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典型例题
例1.我国四大高原中,呈现“千沟万壑”状态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C
解析:“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对青藏高原的描述。“地形坦荡,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真实写照。黄土高原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形成“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状态。
例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 )
①地表肥沃的土壤流失 ②沟谷增多、扩大和加深
③黄河下游含沙量增大 ④土壤盐碱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是: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会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下游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人们带来很多危害。因此,黄土高原的人们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
【板书设计】
一、文明的摇篮
二、风吹来的黄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四、水土保持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知识解析,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地理探索,地理地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