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展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前一节教材介绍的东北三省是一个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划分的综合地理区域,又是教材讲述的第一个区域,因而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介绍的黄土高原则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
读图归纳:读P27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课堂小结】
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黄土高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解析,课堂引入,新知讲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