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2.1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基础过关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2.1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基础过关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2.1空气的成分同步练习基础过关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0765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轨道,顺利实施制动点火,正式成为首个来自中国的火星人造卫星,火星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火星上大气中有大量二氧化碳,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2.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3.医学上常用“冷冻法”治疗咽喉炎,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液态氮B.液态氧
C.液态空气D.液态二氧化碳
4.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图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
A.铁粉B.磷C.木炭D.镁
5.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使用的红磷可能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如图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
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8.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
9.下列有关空气用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能调节气温,是地球的保护伞
B.是制取氢气的原料
C.是制取氧气的原料
D.是制取霓虹灯内气体的原料
10.《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11.空气的成分中,可供给呼吸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的( )
A.0.03%B.0.94%C.21%D.78%
12.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气
D.氮气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13.下列物质:①CO2、②氟利昂、③SO2,排入大气将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的后果有:(Ⅰ)破坏臭氧层;(Ⅱ)产生温室效应;(Ⅲ)形成酸雨.污染物与所造成的后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Ⅰ)B.②(Ⅰ)C.①(Ⅲ)D.③(Ⅱ)
14.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种草
B.增加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5.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不吻合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B.节能减排
C.就地焚烧垃圾D.植树种草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L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 g(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结果精确到0.1)
17.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并用数据处理软件以数字、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出气压变化,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 。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打开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点燃前集气瓶中的气压(图乙中t1时刻前):白磷点燃,获取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 。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
18.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石灰水表面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 .
19.空气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例如 、 、 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
(2)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2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 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④若某同学实验时发现:最终倒流的水低于1刻度处,则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2.1空气的成分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021~2022学年同步练习基础过关(一)(科粤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在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轨道,顺利实施制动点火,正式成为首个来自中国的火星人造卫星,火星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火星上大气中有大量二氧化碳,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结合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则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则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火星上大气中有大量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小明用如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分析】A、为了把容器中的氧气耗尽,含量越高足量;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气体减少时,压强减小;
D、观察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的最佳时机是温度降低至室温时.
【解答】解:A、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将红磷改为碳时,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空间,容器中的液面几乎不上升,会导致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该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医学上常用“冷冻法”治疗咽喉炎,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A.液态氮B.液态氧
C.液态空气D.液态二氧化碳
【分析】空气中氮气经过降温或加压可以形成液态氮气,液氮的温度极低,医疗上可再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液氮冷冻治疗是近代治疗学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它是通过极度冷冻的状态下,将病区细胞迅速杀死,使得病区得到正常的恢复。
【解答】解:“冷冻法”治疗咽喉炎,说明所需物质必须能够提供低温环境且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根据物质的用途,只有液氮具有此用途。
故选:A。
【点评】此题目只要掌握氮气的用途就能正确解答。
4.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图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
A.铁粉B.磷C.木炭D.镁
【分析】本题考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需要加入的物质一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因为固体不需要占很大的空间.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体积,就得不到应有的结论.
【解答】解:A、灼热的铁粉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造成装置内的气压减小,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会上升;
B、磷能与氧气反应,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且产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相比,减小了大约,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并进入广口瓶内,进入的水约占广口瓶容积的;
C、木炭能够与氧气反应,虽然能够消耗氧气,但生成的是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它填补了原先氧气所占据的空间,故瓶内气压没有显著减小,水柱上升得也很少;
D、镁能与氧气、部分氮气反应,消耗瓶中的氧气而使瓶内气压减小且产物氧化镁和氮化镁是固体,没有新的气体生成,瓶内气压减小了,因此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并进入广口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实际上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生成物的特征,在实验中要注意装置的严密性、所用药品的量、生成物的状态等,还要进行综合分析.
5.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使用的红磷可能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装置是否漏气;(2)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3)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4)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1)止水夹有没有夹紧;(2)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等,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并解答该题。
【解答】解:
①、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不足,会使装置内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所以使得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体积的,故解释合理;
②、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③、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D解释合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选择法,即分析每一项导致的后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6.如图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
A.a是铜、b是红磷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D.a是汞、b是木炭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解答】解: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由于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以选用;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不能选用。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选用的物质是汞。由以上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B.空气中的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D.空气中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分析】A、根据空气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须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性质很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不用做灭火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中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重要作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空气中的成分不能作为生产化肥的原料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
B、根据空气的组成判断.
C、根据空气的组成及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D、根据空气的用途判断.
【解答】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和食品发生反应,可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所以正确。
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此外还含有其它气体和杂质,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错误。
C、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是混合物,但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所以错误。
D、空气中的氮气可作制氮肥的原料,所以错误。
故选:A。
【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空气的组成和各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9.下列有关空气用途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能调节气温,是地球的保护伞
B.是制取氢气的原料
C.是制取氧气的原料
D.是制取霓虹灯内气体的原料
【分析】A、根据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B、根据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进行解答;
C、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氧气进行解答;
D、根据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进行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调节气温,是地球的保护伞,故A正确;
B、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而空气中水的含量很少,故B错误;
C、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氧气,所以是制取氧气的原料,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是制取霓虹灯内气体的原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注重基础,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气体的性质等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0.《流浪地球》的热播让普通人了解到“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它含有70%的氮气(体积分数)、20%以上的氧气、还有CO2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在“人造空气”中,燃着的蜡烛不会迅速熄灭
C.利用灼热的铜粉,可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在太空中呼吸“人造空气”时,氧气消失但氧原子并未消失
【分析】根据空气中成分、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A符合题意;
B、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和空气中差不多,氧气能支持燃烧,B不符合题意;
C、铜粉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氧化铜,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性质。
11.空气的成分中,可供给呼吸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的( )
A.0.03%B.0.94%C.21%D.78%
【分析】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中,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分数的21%。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及其氧气的性质,比较简单。
12.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气
D.氮气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分析】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
【解答】解: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全部为污染物,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故B错误;
C、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其中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故C错误;
D、氮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其中氮气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空气的污染物和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由哪些;了解环境保护、净化空气的方法.
13.下列物质:①CO2、②氟利昂、③SO2,排入大气将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的后果有:(Ⅰ)破坏臭氧层;(Ⅱ)产生温室效应;(Ⅲ)形成酸雨.污染物与所造成的后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Ⅰ)B.②(Ⅰ)C.①(Ⅲ)D.③(Ⅱ)
【分析】①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
②氟利昂在大气中能形成氯原子,氯原子可作为臭氧分解的催化剂,从而破坏臭氧层.
③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它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大气中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可形成酸雨.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
②氟利昂在大气中能形成氯原子,氯原子可作为臭氧分解的催化剂,从而破坏臭氧层。
③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它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可生成硫酸,大气中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可形成酸雨;
故选:B。
【点评】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考查时常涉及人体健康与营养素或化学元素、环境污染、水的净化、材料、资源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联系实际,活学少用.
14.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种草
B.增加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等;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的废气和燃放烟花爆竹;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PM2.5是首要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解:A、大力植树造林种草,可减少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使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能减少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C、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故符合题意;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的排放,也就减少了扬尘污染,可减少污染,减少了PM2.5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15.下列做法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不吻合的是( )
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B.节能减排
C.就地焚烧垃圾D.植树种草
【分析】植树种草、节能减排、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解答】解:A、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吻合,故不符合题意;
B、节能减排可以节约能源,净化空气,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吻合,故不符合题意;
C、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造成二次污染,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不吻合,故符合题意;
D、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与“创建文明城市,保卫蓝天”吻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6.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L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40 L,这些空气的质量约为 51.72 g(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结果精确到0.1)
【分析】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 ,根据密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解答】解: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占 .由题意知:空气的体积:8L40L;根据密度公式,40L空气的质量是:40L×1.293g/L=51.72g
故答案为:40;51.72.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氧气所占空气的体积数及根据密度、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7.小金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测出集气瓶中的气压变化,并用数据处理软件以数字、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出气压变化,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需要足量的白磷,原因是 将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
(2)连接好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接入电脑,打开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点燃前集气瓶中的气压(图乙中t1时刻前):白磷点燃,获取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的气压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进行了一个实验操作,即 打开止水夹 。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加热足量铜粉的方法 。
【分析】(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以及打开瓶塞时的压强变化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中白磷要足量的原因是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填:将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图象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故填: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t2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这是温度已经降至室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故填:打开止水夹。
(3)还可以用加热足量铜粉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加热足量铜粉的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全面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8.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内存在着 氧气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石灰水表面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 二氧化碳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水蒸气 .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 氮气 .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和性质来回答本题,能出现题目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现象考虑该物质是空气中什么成分.
【解答】解:(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小白鼠能进行呼吸,呼吸需要氧气,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原因是冰棒的杯子温度很低,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所以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必须含有氮元素,而空气中的成分中只有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故答案为:(1)氧气;(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
【点评】通过做本题要知道氧气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可以用来制氮肥.
19.空气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例如 温室效应 、 酸雨 、 臭氧层空洞 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分析】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
【解答】解:温室效应﹣﹣﹣﹣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
酸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一些工业气体的排放;
臭氧层空洞﹣﹣﹣﹣氟利昂的排放.所以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故答案为: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红磷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
(2)酥脆的饼干露置于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答】解:(1)红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1)氧气;(2)水蒸气.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了空气的成分.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 1 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 ,该气体 不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④若某同学实验时发现:最终倒流的水低于1刻度处,则可能的原因是 红磷的量不足 (写一条)。
【分析】根据空气成分中主要包括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掉氧气,水会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剩余的气体主要包括氮气和稀有气体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以及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填: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故填: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故填:氮气;不支持;
④实验中,测出的数据可能比实际要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故填:红磷的量不足(答案合理即可)。
【点评】熟练掌握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并能够避免可能出现错误的操作。
初中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精品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1 空气的成分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2.1 空气的成分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21空气的成分试题含答案docx、21空气的成分试题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