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与证明教案设计
展开13.1命题与证明
【教学目标】 1.理解逆命题的概念,能够判断命题的真假. 2.了解逆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对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 3.通过对几何问题的演绎推理,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通过积极参与,获取正确的数学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的严密性,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逆命题、逆定理和证明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证明. 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小亮和小刚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我们爱科学》. 小亮:“哈!这个黑客终于被逮住了.” 小刚:“是的,现在网络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 坐在旁边的两个人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话,一边也在悄悄议论着. “这个黑客是小偷吗?” “可能是喜欢穿黑衣服的贼.” 你听完这节片段故事,有何想法? 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给予同学的各种回答评价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概念,假如不对这些概念下定义,别人就无法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以致无法正常地进行交流.同样,在数学学习中,要进行严格的论证,也必须首先对所涉及的概念下定义.本节我们就一起学习命题与证明. |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教材32页“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讨论(1)与(2)两个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 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为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我们称这样的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是这个原命题的逆命题. 让学生完成教材32页“做一做”,指出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和逻辑性. 强调: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未必正确.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即可. 例如:“若|a|=|b|,则a=b”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但这两个数不相等的情况就可以判断这个命题是假命题.如|5|=|-5|,但5≠-5. 让学生举反例说明:“如果a+b>0,那么a-b>0”是个假命题. 教师指出:要说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则要从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基本事实、定义、性质和定理等,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这种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出示例题: 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让学生首先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性,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证明的方法. 说明: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证明过程书写是否符合要求. 一般地,证明命题按如下步骤进行: (1)画出图形;(2)写出已知、求证;(3)写出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也就成了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我们已经知道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它的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都是真命题,所以它们都是定理,因此它们就是互逆定理. 一个假命题的逆命题可以是真命题,甚至可以是定理.例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但它的逆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且是定理. |
|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教材33页“做一做”. 2.教材34页“练习”1、2. |
|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同学们,本节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体会?还有什么疑惑呢?若同学有疑惑,还可以一起讨论,帮助解惑. |
|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34页“习题”. |
|
【板书设计】 命题与证明 一、互逆命题 二、证明的步骤 三、互逆定理 |
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与证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13.1 命题与证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问题,复习引入,合作交流,巩固新知,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归纳总结,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13.1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13.2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13.2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