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1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2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3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4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5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6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7页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件 第8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0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粤沪版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综合与测试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粤沪版第八章 神奇的压强综合与测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习题链接,答案呈现,见习题,变大变小,连通器低于,连通器关闭打开,A大气压,5×104,全章整合与提升,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样高;连通器;降低 
    1.【中考·常德改编】如图,A、B、C三个质量相同的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面积与A的截面积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pC,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A=pB=pC B.pA>pB>pCC.pA2.如图所示,关于液体中a、b、c、d四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点的压强最大 B.c点的压强最大C.b点的压强最大 D.a点的压强最大
    3.【中考·桂林】如图所示,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扁了,压扁易拉罐的力是(  )A.大气压力B.易拉罐的重力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
    【点拨】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里的气压变小,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易拉罐被压扁了。
    4.下列有关压强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D.压力在数值上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5.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6.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铅笔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则F1__________F2,p1________p2。(均填“>”“=”或“<”)
    7.【中考·鄂州】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丙图和______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本实验还采用了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8.【中考·金华】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
    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下表:
    (1)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
    (3)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要写具体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合理即可)
    9.林红同学做“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使实验误差更小,林红不宜采用图____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方式来估测大气压强。
    (2)林红采用正确的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实验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长度L。
    (3)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a.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指出实验中的错误步骤:______(填数字序号),并进行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_____。(4)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小____________;二是活塞的密封性好。
    应量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5)实验室有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 cm2和2 cm2,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10 N,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不选用B注射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在B注射器上的大气压力的大小超过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如图,将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
    (1)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做的;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是________支持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产生的压强,通过计算可知当时的大气压约为______________Pa。(ρ水银=13.6×103 kg/m3)
    760 mm高的水银柱
    (2)实验中选用水银而不是水来做实验,这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_较大的特性;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____,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_。(后两空均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如果将此装置拿到高山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你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中水银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相平为止
    11.【中考·新疆】玉兔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  )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 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 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
    12.【中考·青岛】请你想象一下,假如“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则可能会出现(  )A.刀刃磨得越锋利,切菜越容易B.书包带做得越窄,背着越舒服C.墙基做得越宽,越不容易下陷D.图钉尖做得越尖,越容易按入墙中
    13.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实现无障碍通行。如图所示是一幅人行道的照片,图片中间是“盲道”,其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而两侧是普通人行道,其地砖表面是平的。盲人行走时,如果不小心从盲道走到了普通人行道上,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________,使脚底受到的压强________,盲人能够根据脚底的感觉重新回到盲道上。
    14.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公路下面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中水面相平。关于涵洞中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向低处流,A比B高,涵洞中的水从A流向BB.由于B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涵洞中的水由B流向AC.涵洞中的水既可以从A流向B,也可以从B流向AD.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点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可知,甲、乙两渠的水面相平,则涵洞内的水不会流动。
    15.如图所示,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________的原理;某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 ℃,则该地的气压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点拨】茶壶的壶身和壶嘴,它们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所以其设计遵循了连通器原理;某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 ℃,低于100 ℃,则该地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16.船闸是根据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如图所示,轮船由上游进入闸室时,应____________阀门B和闸门D,__________阀门A,当上游水位与闸室水位相平时,再打开闸门C,船驶入闸室。(后两空均填“关闭”或“打开”)
    1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管中的水面高度与B管中水面高度相比__________(填“更高”“更低”或“一样高”),这是因为U形管可以看成______________,B管的液面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没有变化”)。
    【点拨】右管倾斜后,右管中液体长度增加,所以左右两边高度都降低。
    【答案】一样高;连通器;降低 
    18.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吸盘挂钩压在墙壁上,可以挂衣服B.将针头插入药液内,拉动活塞,药液就进入针管C.用吸管喝酸奶D.用打气筒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中
    【点拨】用打气筒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轮胎中,是利用了外力的作用,不是利用大气压。把吸盘挂钩用力压在墙壁上时,里面的空气被挤了出去,里面几乎没有大气压强,外部的大气压力就紧紧地把吸盘挂钩压在了墙上。将针头插入药液内,拉动活塞,药液就进入针管和用吸管喝酸奶都是利用大气压。
    19.【中考·衢州】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 B.p1=p2 C.p3<p4 D.p3=p4
    20.【模拟·青岛】如图,A、B分别是活塞式抽水机的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当活塞上提时,阀门________打开,在外界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抽水机中,随活塞向上运动。这样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
    21.【中考·上海】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22.质量为45 kg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 cm2,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__________Pa,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1____(填“>”“<”或“=”)p2。(g取10 N/kg)
    23.【中考·福建】将平底薄壁直圆筒状的空杯,放在饮料机的水平杯座上接饮料。杯座受到的压力F随杯中饮料的高度h变化的图像如图。饮料出口的横截面积S1=0.8 cm2,饮料流出的速度v=50 cm/s,杯高h=10 cm,杯底面积S2=30 cm2,g取10 N/kg。
    (1)装满饮料时,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为多大?
    解:(1)由图可知空杯对杯座的压力:F0=0.9 N;装满饮料时,杯对杯座的压力:F1=4.5 N;因杯子为平底薄壁直圆筒状,所以杯底受到饮料的压力:F=F1-F0=4.5 N-0.9 N=3.6 N。
    (2)饮料的密度为多大?
    (3)设杯底与杯座的接触面积也为S2,饮料持续流入空杯5 s后关闭开关,杯对杯座的压强为多大?
    24.底面积相等、高度相同的甲、乙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中装满酒精,乙容器中装满水,已知液体压强公式p=ρgh。则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强之比是(  )A.5∶4 B.4∶5 C.1∶1 D.无法确定
    25.【中考·武汉】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下图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不能比较出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的是(  )
    【点拨】由图A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侧液体压强大,而左侧液面的高度低于右侧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判断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故A符合题意;由图B可知,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大,而左侧液面的高度低于右侧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的密度,故B不合题意;
    由图C可知,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说明左侧液体压强大,而左侧液面的高度等于右侧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的密度,故C不合题意; 由图D可知,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侧液体压强一样大,而左侧液面的高度低于右侧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的密度,故D不合题意。
    26.【中考·漳州】如图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是图中的(  )
    27.已知液体的压强公式为p=ρ液gh,民航飞机上的黑匣子实际是“飞行数据记录仪”。万一飞机失事,人们可通过提取黑匣子里的信息,了解事故真相,黑匣子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6.18×107 Pa。在失事飞机坠海黑匣子不被海水压破的情况下,黑匣子下沉的最大深度是________m。(ρ海水=1.03×103 kg/m3,g取10 N/kg)
    28.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封闭薄容器中装满体积为1 dm3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容器的质量为100 g,容器的下底面积为100 cm2,上底面积为50 cm2,高为12 cm。(g取10 N/kg,ρ水=1×103 kg/m3)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少?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各为多少?
    (3)如果把容器倒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将变为多少?
    29.【原创题】体重500 N的小明脚穿一双底面积均是100 cm2的软胶底游戏用运动鞋,站在平整的玻璃地上,鞋底空气被排空,结果由于大气压强的原因,双脚被“吸”在地面上。小明要把右脚连同鞋子从地面上水平拔起来,当地大气压强p0=1.013×105 Pa,则左脚对鞋底的压力至少是多大?
    解:小明要把右脚水平拔起来,则需要克服大气对脚的压力:F=p0S=1.013×105 Pa×100×10-4 m2=1 013 N,人要拔起右脚,则左脚会对地面增加压力,大小等于拔起右脚的力,所以,左脚对鞋底的压力至少是F′=G+F=500 N+1 013 N=1 513 N。
    30.某学校研究小组查阅资料时得到地面附近的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1)分析图线,说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解:(1)从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关课件

    物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于间隙固体,见习题,习题链接,答案呈现,小金属粒类比法,1乙2温度,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子核,地心说,日心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粤沪版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综合与测试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粤沪版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综合与测试习题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受到竖直向上,习题链接,答案呈现,见习题,8∶3,竖直向上,答案C,答案B,液体的密度,1×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综合与测试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见习题,习题链接,全章整合与提升,答案A,5×103,答案扩散,搅动杯中的水,如图所示,低碳出行少开车,原子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