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课后练习题
展开诸葛亮:名 ,字 ,号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词语解释
夫君子之行 夫: 君子: 行:
静以修身 以:
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
明: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 励: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 险: 治:
年与时驰 与: 驰:
遂成枯落 遂:
悲守穷庐 穷庐:
将复何及:
三、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
四、文意理解
1.本文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A、淡泊宁静:
B、立志好学:
C、珍惜时间:
5.《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6.《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 。
7.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选择题】
8.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五、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周公诫之曰 诫:
(2)子无以鲁国骄士 骄:
(3)又相天子 相
(4)可不慎欤 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
3.本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闻:
(2)吾恶之甚矣 恶:
(3)愿汝曹效之 效:
(4)乐人之乐 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译: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
4.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诫子书》过关练习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词语解释
夫君子之行 夫:发语词 君子:有才德的人 行:操守、品德
静以修身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使……明确(坚定)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成:成就,完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振奋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修养
年与时驰 与:随同 驰: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遂:最后,终于
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三、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内心恬淡,爱慕名利,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定;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而消失。
四、文意理解
1.本文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⑴学习、做人。⑵对比论证。
4.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A、淡泊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好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珍惜时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选择题】
8.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五、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周公诫之曰 诫:告诫
(2)子无以鲁国骄士 骄:怠慢,轻视
(3)又相天子 相:辅佐
(4)可不慎欤 慎:谨慎,慎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译: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译: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3.本文与《诫子书》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
【参考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⑥谨敕:谨慎端整。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 闻:听说
(2)吾恶之甚矣 恶:厌恶
(3)愿汝曹效之 效:学习,仿效
(4)乐人之乐 乐:以……为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
译: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4.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诫子书》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 “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参考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六、《诫子书》的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七、《诫子书》的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屋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对比阅读,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优秀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5 诫子书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