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PPT 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课件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七上思路要清晰同步课件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七上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课件 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 七上猫同步课件 课件 课件 6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课ppt课件
展开诸葛亮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181-234),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任蜀汉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代封建统治者推为忠君的典型。著有《诸葛亮集》。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学习目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二、精读课文,重点词语检测,疏通文意。三、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四、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1、找名词句中名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 如:君子、穷庐2、找虚词句首发语词、句尾词、关联词如:(夫);(也);(则、以、与)3、找修辞对仗(近义词、反义词)如:广才、成学
主/(否定词)谓(/)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bó)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chí ,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 来培养品德。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无实义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来
明确君子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静”和“俭”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 无以 致远。
译:不能淡泊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双重否定句,“非……不”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要有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淫慢 则不能 励精 ,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
译:放松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从反面论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突出“淫慢”“险躁”的危害。“躁”与“静”形成对比,强调了“静”的作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年 与时驰 , 意 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学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2.行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文言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增长)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3)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作动词,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1.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跟“快”相对)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 3.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1.之 夫君子之行
2.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何 将复何及
4.与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品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开头就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有何作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它强调了“静”和“俭”对于培养君子美好品性的重要性。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这句话中的“淡泊”紧承上句中的“俭”字,“宁静”紧承上句中的“静”字,再次强调俭朴节约、淡泊名利与内心安定清静对于君子的重要性。运用双重否定句,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3.分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蕴含了的道理。
4.分析“淫慢则不能励精,无以险躁则不能治性。”中蕴含了的道理。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5.分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中蕴含了的道理。
1.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是修身的先决条件,只有保持宁静方可清心寡欲,修养身心。“静”也是学习的前提。只有做到“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 论题 论证方法 提出号召 事实、道理 诚恳告诫 比喻、对比) 论证角度 (正面、反面)
理清课文结构,以助背诵
1.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做人:淡泊、宁静(反面) 2.具体论述 学习:学须静,才须学(正面)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反面) 3.总结:惜时勤学
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诫子书》一文,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文章阐述的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诸葛亮一生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读来发人深省,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迪,值得我们牢牢铭记并永远自勉!希望同学们做到知行合一,坚持不懈,一定能赢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填空。作者通过概括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要在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荒唐浮躁。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可以接世治国之人。
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家是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使黯然失望的人感到了久违的希望;;家是海洋里的一方小岛,使疲惫不堪的人找到了歇脚的地方。
使迷茫无助的人看到了前行的方向
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
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就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打了我的手心,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积累四字美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
理解性填空。(1)《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解析】“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作者惜时的观点。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本无意于功名利禄,刘备三顾茅庐,他才走出隆中。他忠心耿耿,即使对昏庸的刘禅也从无二心。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 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其后代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
《诫子书》虽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初中人教部编版诫子书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诫子书一等奖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道德的人,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懈怠,轻薄浮躁,诸葛亮集•文集,出师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评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诫子书,读音停顿,品德高尚的人,修养身心,疏通文意,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议论文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