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04638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图文ppt课件
展开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1.原因:各国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2.发达国家(1)历史上: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 工业化产生的。(2)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3)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3.发展中国家(1)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2)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二、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1.碳交易:《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2.碳减排额:《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3.发达国家完成碳减排额措施(1)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2)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视野拓展《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加协议,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三、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1.中国的承诺2015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2.中国的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3.中国的行动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4.中国的成就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1.判断正误(1)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需要国际合作。( )(2)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承担相同的责任。( )(3)《京都议定书》对发展中国家碳减排额没有定量的强制要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4)我国一直在积极主动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5)近几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答案(1)√ (2)× (3)√ (4)√ (5)√
2.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 )A.《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要求太严格B.《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不公平性,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C.美国为了本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全球环保事业D.美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没有必要执行《京都议定书》解析《京都议定书》的出台是可持续发展由概念到行动的措施之一,重点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多的问题。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经济增长,而过多保护环境的规定会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答案C
3.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的义务,说明( )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责任是相同的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解析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答案D
国际合作问题探究《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后,国际碳交易的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逐步形成并迅猛发展,碳排放权的价格逐年上升。通过碳交易,发达国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英国通过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德国通过碳交易管理,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日本将碳交易视为“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结合材料探究:(1)为什么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2)为什么日本将碳排放权交易视为“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3)碳交易的目的是什么?提示(1)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最多的;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进行碳转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2)碳排放权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日本技术水平高,可以将碳排放权进行转让,获取巨大的经济收入。(3)促使各国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达到碳减排的目的。
关键能力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2.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1)产生根源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减排,而减排温室气体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温室气体排放权也可以进行交换,由此,碳交易便成了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率的方式。这样,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2)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报酬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碳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碳减排的目标。
典例剖析例1分析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推荐一款碳排放计算器,如家居用电每小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8,开车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每千米油耗升数×2.7……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全球主要国家碳排放总量统计图(单位:亿吨)。
材料三 2014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图和消费构成图。
2014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图
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
(1)计算下列日常行为的碳排放量。①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 。 ②你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升/百千米,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 。 (2)中美两国相比,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 ,全球碳排放量增多会对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素养立意本组题通过对开空调和行车释放二氧化碳的计算,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的探讨,让学生体会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及后果,体现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公式计算,夏天开空调,如果每小时耗1.5度电,一天大概要排放的二氧化碳是28.8千克;如果开汽车从泰州到南京,实际里程约100千米,油耗为10升/百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是27千克。第(2)题,根据材料二判断人均碳排放量更多的国家是美国。全球碳排放量增多,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遭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带来风暴潮等灾害。第(3)题,结合示意图分析得出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以化石燃料为主,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解决措施从化石燃料使用量、清洁能源、煤炭利用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28.8千克 27千克(2)美国 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频繁遭受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扰;带来风暴潮;等等。(3)原因: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以化石燃料为主。措施:①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研发煤炭利用新技术,提高利用率,节能减排;④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等等。
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问题探究中国是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最快的国家,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预计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中国林业快速发展,为全球碳减排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我国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创新型可持续低碳发展路径,在全球碳减排中彰显了大国担当。结合材料探究:(1)林业发展为什么能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2)“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含义是什么?(3)列举我国在全球碳减排中彰显大国担当的一些做法。
提示(1)森林面积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碳减排而制约发展。(3)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建立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等。
关键能力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视野拓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典例剖析例2下图是山西省2005—2010年农业碳排放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山西省农业碳排放的特点。(2)指出山西省减少农业碳排放的措施。思维导引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分析山西省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秸秆焚烧和化肥的使用,而翻耕、灌溉、农药、农膜等所带来的碳排放相对较少且基本稳定。第(2)题,结合农业碳排放的来源分析,推广秸秆还田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碳排放;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改进灌溉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通过生物防治等其他非农药防治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等。
答案(1)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秸秆焚烧和化肥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翻耕、灌溉等其他农业生产活动所占比例较少且基本稳定。(2)推广秸秆还田;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合理灌溉,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倡和推广生物防治害虫或其他非农药防治的方法等。
(人地协调观)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下表为常见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下图分别为典型年份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占比变化图。
(1)常规能源中,相同热值的能源排放碳最多的是 ,说出大量排放碳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2)据图说明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应的原因。(3)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刻不容缓,有哪些可采取的措施?
提示(1)煤炭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2)各省级行政区碳排放总量总体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江苏碳排放总量一直最多——江苏经济发达,人口较多,面积较大;上海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其他省级行政区制造业发展较快。(3)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协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等。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为(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 ②优化能源结构 ③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 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总量增加较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总体上升,但所占比例没有持续上升,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③错误;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综上,选D。第2题,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减少碳排放总量,②正确;向青海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不符合目前的现实情况,会阻碍经济发展,④错误。综上,选A。答案1.D 2.A
碳排放系数是指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变化(变弹系数)是反映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变化对该地区碳排放系数的影响。下图为北京市碳排放变弹系数图。据此完成 3~4题。
3.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经历先升后降再升B.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经历先降低再上升C.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D.1985—1995年北京市人口迁出多导致系数下降4.下列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有纸化办公,减少电磁辐射B.生活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C.人走不关灯,保持屋内通明D.外出就餐时,践行“光盘行动”
解析第3题,根据示意图判断图示期间北京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图示期间北京市人口规模不断上升;1985—1995年,北京市经济规模扩大,增加了碳排放;1985—1995年,北京城市规模扩大,以人口迁入为主。第4题,践行“光盘行动”可以减少食物浪费,从而减少碳排放。答案3.C 4.D
碳交易即在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限制的情况下,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据此完成5~6题。5.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大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下列生活方式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 )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少用传真、打印机,多用电子邮件C.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睡眠模式D.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分析碳交易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利于环境质量好转,②正确、①错误;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获得收益,排放量大的企业要购买工艺环保企业的碳排放指标,投入增加,经济效益降低,③正确、④错误。综上,选B。第6题,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碳排放量;少用传真、打印机,减少了纸张的使用,保护森林,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短时间不用电脑,启用电脑睡眠模式,可以节省电能;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会增加对化石燃料的消费,不符合低碳标准。答案5.B 6.D
7.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碳排放交易起源于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据此完成下题。
2012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2012年人均碳排放量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全球碳循环,生物圈,碳酸盐,碳循环,海洋碳库,植被,陆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光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优质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当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