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人教部编版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1 大自然的声音教案,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美妙,板书:雄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人教 版小学 三 年级 上 册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21. 大自然的声音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带给我们的声音,重点是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妙、奏”等8个生字,会写“妙、演”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及叙述的顺序。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拟声词。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并感受这美妙的声音,然后通过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
    1.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写12个字、相关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规范书写字词。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拓展延伸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 温柔 雄伟 充满 威力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风 水 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教学目标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作业布置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抄写本课生字五字两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主题
    大自然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单 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
    单 元
    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单 元
    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妙,语言生动、优美。《大自然的声音》写了风、水以及动物带给我们的美妙声音。《父亲、树林和鸟》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树林的美景。《带刺的朋友》写了一只刺猬月下偷枣的情景。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语言。
    课时划分
    21.《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
    22.《父亲、树林和鸟》…………………………………2课时
    23.《带刺的朋友》…………………………………… 2课时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1课时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3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流程
    复习字词--朗读感悟--总结收获--书写指导--拓展链接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词语三遍,理解课文。
    2.完成小本练习册和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风 音乐家 手风琴

    大自然 水 音乐家 打击乐器 热爱自然

    的声音 山中小曲—大合唱 声音美妙

    动物 歌手 快乐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2.父亲、树林和鸟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材分析
    本课作者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重点是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规范书写字词。
    2.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规范书写字词。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三遍。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2.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品读欣赏--课文理解--拓展延伸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教学目标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父亲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父亲、树林
    看动静 林中有鸟 爱鸟护鸟
    和鸟 具体讲述 闻到鸟的气味
    听到鸟叫最快活
    担忧鸟起飞有危险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3.带刺的朋友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1个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归纳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1个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流程
    导入--初读课文--学写生字--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
    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学生生字
    1.读准字音。
    2.牢记字形。
    3.书写生字、反馈。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三遍。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重点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学习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字词。
    2. 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爬 停住脚 摇晃 掉 归 滚 驮 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生接)带刺的朋友。
    三、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教学目标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指名介绍。
    四、写作小实践:用文字把小刺猬介绍一下。
    1.学生书写。
    2.反馈。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词语三遍,理解课文。
    2.完成小本练习册和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口“小事”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学目标
    1.哪些是
    3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重点难点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课时划分
    1课时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作业布置

    给朋友讲一件身边的小事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讲一讲 议一议 说一说


    教学反思






    爬树摇枣
    带刺的朋友 逐个归枣 聪明机智
    打滚扎枣
    驮枣快跑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习作7 我有一个想法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重点难点
    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
    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
    3.自由读,小组交流。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四、写出想法。


    作业布置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板书设计

    写作要求:
    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作文讲评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七
    主备人

    使 用 人

    班 级
    三( )班
    时 间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
    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
    重点难点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教学方法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
    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第一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
    c.仿照写一写。
    2.(出示第二组句子)
    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a.小组交流发现。
    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
    c.自己尝试说一说。
    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
    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
    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
    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
    b.汇报
    3.生诵读古诗。
    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学查异,初学适异,研学导异,拓学展异,生字指导,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6页。

    小学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优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轻松导入,出示习作内容提示,明确习作要求,交流探讨,再说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