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www.ks5u.com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第十一单元 氨、硝酸、硫酸(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 )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2.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3.“绿色化学”的核心之一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说法中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对工业生产硝酸所产生的废气、废水进行严格的处理B.破解根瘤菌固氮原理以减少氮肥生产厂数量C.实验室制备NO2时在通风橱内进行D.在生产硫酸的工厂内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4.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H2O===3I2+6OH-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OH-NH3↑+H2OC.将过量SO2通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NH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NO===Ag++NO↑+H2O5.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硝酸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6.如图装置中,干燥的圆底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7.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B.“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C.氨水中存在弱碱,氯水中存在弱酸D.“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8.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是因为其还原产物为O2,对环境没有污染B.王水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1∶3配成的混合物,可以溶解Au、PtC.氨水能导电,说明氨气是电解质D.新制备的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四种离子9.某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20 mL,其中含有硫酸的浓度为2 mol·L-1,含有硝酸的浓度为1 mol·L-1,现向其中加入 0.96 g 铜粉,充分反应后(假设只生成NO气体),最多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10.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时,为了防止Ag+、CO、SO等离子的干扰,下列实验方案比较严密的是( )A.先加稀盐酸将溶液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B.先加稀硝酸将溶液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C.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D.向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生成白色沉淀11.“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使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2.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13.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不能全部溶于足量的浓硝酸的是( )A.Ag B.Cu C.Al D.Zn14.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有红色沉淀生成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15.舞台上的“烟雾”美轮美奂,制造烟雾的一种方法是将NH4NO3和锌粉按质量比8∶6.5混合,放在温热的石棉网上,滴水数滴即产生大量的白烟。又知反应中有N2和水生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起到溶解NH4NO3以启动反应发生的作用 ②每还原1 mol NO需氧化1 mol NH和1 mol Zn ③成烟物质是氧化物小颗粒 ④成烟物质是小锌粒,它由NH4NO3反应放热而蒸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可制备氯化氢气体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Ⅰ对,Ⅱ对;有BCu能与浓HNO3反应由于Cu具有还原性,浓HNO3具有氧化性,在任何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2Ⅰ对,Ⅱ错;无C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有少量SO3生成部分二氧化硫被氧化为SO3Ⅰ对,Ⅱ对;无D硝酸铵和碱石灰共热用于实验室制备NH3铵盐与碱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Ⅰ对,Ⅱ对;有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2分)工业中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线路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线路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1)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硝酸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案:在400 ℃左右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气把一氧化氮还原成无色无毒的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6分)如图所示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2分)如右图所示,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稀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该装置做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若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分)根据你所学习的硫酸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盛装浓硫酸的槽罐车由铝或铁制成B.运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发生泄漏时可观察到大量白雾产生C.浓硫酸发生泄漏时,应向泄漏处抛撒石灰、烧碱等物质D.浓硫酸泄漏到大理石地面时,可看到地面上出现大量的气泡(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B和C中都会出现溶液褪色的现象,但原因却不同。B中所产生的现象的原因是SO2具有________性。③实验中用一定量的铜片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后,铜片仍有剩余。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溶液中一定还有硫酸剩余,请你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具体的操作和预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选项B中,NH3→HNO3属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是N2的转化,所以不是氮的固定。2.解析:选A。铵盐的检验原理是NH+OH-NH3↑+H2O,再用试纸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3.解析:选B。选项A,对废气、废水等的处理是补救措施,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选项B,利用根瘤菌的固氮能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氮肥生产厂的数量,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正确。选项C,实验室制备NO2时在通风橱内进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NO2对环境的影响。选项D,“花园式工厂”也只是对环境的美化,没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4.解析:选C。酸性溶液中不能生成OH-,A错;NH4HCO3溶液中NH和HCO均可与OH-反应,B错;过量SO2通入氨水中,得到酸式盐,C正确;D项氧原子不守恒,D错。5.解析:选D。稀HNO3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硝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由于HNO3的强氧化性,HNO3与Na2S反应时不能生成H2S,而得到的是S2-的氧化产物,如S或SO2等。6.解析:选A。要形成喷泉,必须满足气体易溶于水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A中,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C中,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中,SO2极易与NaOH反应。7.解析:选C。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三分子四离子):Cl2、H2O、HClO和Cl-、ClO-、H+、OH-;氨水中存在的微粒(三分子三离子):NH3、H2O、NH3·H2O和NH、H+、OH-,A错误。氨水无漂白性,B错误。NH3·H2O是弱碱,HClO是弱酸,C正确。新制的氯水长时间放置,因HClO发生分解最终形成稀盐酸(化学变化),新制的氨水长时间放置,因NH3易挥发而变质(物理变化),二者变质的原理不同,D错误。8.解析:选D。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是因为H2O2被还原后的产物是对环境无污染的H2O,A选项错误;王水中浓盐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是3∶1,B选项错误;氨气是非电解质,C选项错误。9.解析:选D。铜粉溶解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 2NO===3Cu2++2NO↑+4H2O 0.015 mol 0.1 mol 0.02 mol经比较可知Cu的量不足,所以可由Cu的量求得生成NO为0.01 mo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24 mL。10.解析:选A。B、D项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BaCl2,不能排除SO的干扰;C项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无法排除Ag+的干扰。11.解析:选C。①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②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④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待反应后处理,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而③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逸散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综上所述正确的答案为C。12.解析:选D。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同时通入时因NO2与水和SO2共同作用会产生SO和NO,NO在空气中又会生成NO2,故D正确,A、B、C错误。13.解析:选C。Ag、Al、Cu、Zn在常温下都可以被浓硝酸氧化,但是,对于块状金属,还应考虑表面是否可能生成致密氧化膜。Al钝化后被氧化膜覆盖,因此不可能全部溶解。与之相反,Ag、Cu、Zn不被浓硝酸钝化而全部溶解。14.[导学号34080070] 解析:选D。CCl4的密度比水大,下层呈紫红色,故A错;Al(OH)3沉淀不能溶解于弱碱氨水中,故B错;实验Ⅲ生成红色络合物Fe(SCN)3,故C错;CaO有很强的吸水性,能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15.[导学号34080071] 解析:选B。n(NH4NO3)∶n(Zn)=∶=1∶1,即NH4NO3与Zn按物质的量之比1∶1发生反应:NH4NO3+Zn===N2↑+2H2O+ZnO,结合化学方程式分析可知②③正确。16.[导学号34080072] 解析:选A。选项A,因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与水作用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促使浓盐酸中的HCl挥发,从而制得HCl气体。选项B,Cu与浓HNO3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逐渐降低从而生成NO。选项C,硫单质燃烧仅生成SO2。选项D,由于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室中不能用硝酸铵制备NH3。17.[导学号34080073] 解析:NH3与NO反应生成的无毒气体应是N2和水蒸气。答案:(1)4NH3+5O24NO+6H2O3NO2+H2O===2HNO3+NO(2)4NH3+6NO5N2+6H2O18.[导学号34080074]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B为红棕色气体,则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2)①N2+O22NO ②3NO2+H2O===2HNO3+NO③2NO+O2===2NO219.[导学号34080075] 解析:(2)描述化学反应现象的正确思路是依据化学反应。①先从固、液、气三态来考虑。固态:量是否变化,颜色是否变化;液态:量是否变化,颜色是否变化;气态:有无气体产生,气体的气味、颜色。②通常还要考虑热、光等。(3)评价实验要从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出发。(4)设计验证性实验要依据物质的典型性质。答案:(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①铜片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②小烧杯中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③大烧杯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液面下降 ④铜片表面产生无色气泡,遇到空气后气体变红棕色,长时间放置后,气体颜色又逐渐褪去(3)体系封闭,无氮氧化物逸出,不污染环境(4)NO 轻轻掀起倒扣的大烧杯,放入适量空气(或用导管通入一些空气),若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最终气体产物为NO20.[导学号34080076] 解析:(1)选项A,常温下,铝或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或铁制槽罐车盛装浓硫酸;选项B,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浓硫酸发生泄漏时吸收空气中的水并放热,水汽化而形成白色的酸雾;选项C,NaOH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环境造成污染,可用石灰、NaHCO3等碱性物质处理泄漏的浓硫酸;选项D,浓硫酸具有酸性,大理石地面含有碳酸盐,浓硫酸与地面接触时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从而出现大量的气泡。(2)②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B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C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③Cu与浓硫酸反应过程中浓硫酸变稀而不能反应完全。要证明溶液中有酸剩余,可用锌粒、碳酸盐或指示剂等。答案:(1)C(2)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②漂白③取适量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锌粒,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硫酸没有反应完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化学选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