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卷(二)(无答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2)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2.填空。
(1)《观沧海》的作者是 , 时期 家、 家、诗人。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全唐诗》,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
(3)《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
(4)《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 ,“秋思”是 。作者 是 代著名 作家。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 稀疏(shū) 水涨船高(zhàng)
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
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6.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B.⑥⑤①③②④C.⑥③②⑤①④D.⑤①⑥③②④
7.文学名著阅读
①填空:《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他原名 ,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和 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 》《彷徨》,散文集《__________》,杂文集《坟》等。
②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③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 。无常是一种有人情味的鬼,他的来历是 。
8.综合性学习。
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 ②写话题作文 ③ ④
(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9.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4)本文给你什么启迪?
1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①那一年高考,我因为离最低录取分数线差了两分,名落孙山。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整整一个暑假,我看不到任何出路,整日闭门不出,唉声叹气。
②眼看新的学期就要开学了,很多高考失利的同学都纷纷选择了去复读,而我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伤自艾。见我如此沉沦,一蹶不振,那一段日子,奶奶总是隔三差五来敲我的门,我心烦意乱,每一次她来敲我的门,我总是无端地对她发火。
③奶奶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每一次我朝她发火,她都隐忍不发,她总是悄悄地守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说:“孙儿,屋后的塘埂上,那一大片棉花开了,你开门出来,我们一起去摘棉花,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看着你心里就会舒坦很多。”
④我躺在里屋的床上,门被我反锁着,无论奶奶在外边怎么呼唤,我都一言不发,我不知道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和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
⑤有一天,奶奶又到我的门前来敲门,说天就要下雨了,那片棉花再不摘,就会烂在棉花地里了。
⑥我一听,赶紧一骨碌起床开门,跟着奶奶,挎着篮子,向我家屋后那片棉花地走去。
⑦我家屋后塘梗,足有一亩多的棉花地。已近秋天,我走近一看,朵朵棉花,果真如奶奶所说,开得白花花一片,再不摘,只要一场大雨,棉花就会烂在棉花地里。
⑧我跟在奶奶身后,一边摘,一边欣赏这秋天棉花盛开的美景。虽说棉花大把盛开,但我发现,花下仍有不少没有盛开的棉桃,它们在低垂着头,像极了高考失利的我,在垂头丧气。
⑨我摘下一个没有开花的棉桃,用力想剥开它的外壳,我想取出里面还没有绽放出的棉花。可它的外壳紧紧地咬着,没有一丝缝隙,我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剥开。那一刻,我不禁对那一株株盛开的棉花心生敬畏,我想,这每一个棉桃想要开出花朵,需要积蓄多少生命的能量啊!
⑩“你摘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有什么用?这些棉桃还能开花吗?”见奶奶在一边摘盛开的棉花,一边还采摘那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我不解地问她。
⑪见我终于肯说话了,种了一辈子棉花的奶奶告诉我,每年棉花盛开后,只要有太阳,把这些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放在院子里晒,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⑫“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听了奶奶的话,我将信将疑。那一刻,我猛然感觉到奶奶是在说我,原来高考失败的我,就是那一株没有开花的棉桃啊!
⑬奶奶把没有开花的棉桃摘回家后,放在院子里晒,没有两天,棉桃真的开出了花。
⑭见那些摘回家的棉桃,真的开出了花,我终于鼓起勇气,重新走进了学校,成了一个复读生。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自暴自弃,我相信奶奶的话,只要有太阳,只要汲取了向上的力量,每一株棉桃都能开花。
⑮第二年,我终于考进了一所理想大学。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几度哽咽,我终于做到了,我像那一株棉桃,虽然迟了点,但是终于开了花。
⑯那一年,我和奶奶去摘棉花时,我根本没有想到,奶奶会告诉我一个这么管用的道理。
⑰自那以后,我一直记得奶奶的话,只要有太阳,只要你努力,每一株棉桃都会开花。
(1)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A、B、C处填上“我”高考失利后的心理反应。
伤烦→A →疑惑→B →自信→C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她总是悄悄地守在我的门口,不停地念叨:“孙儿,屋后的塘埂上,那一大片棉花开了,你开门出来。我们一起去摘棉花,那一片白花花的棉花,看着你心里就会舒坦很多。”
(4)你怎么理解文章标题的涵义?
(5)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谈谈对成功的认识(须用上一句名言)。
链接材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名句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检测卷 (2)(无答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检测卷 (2)(无答案)-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尚西中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