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 4 灯笼.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 4 灯笼.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设计,共3页。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然后出示灯笼图片
    学习目标
    1.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的。(难点)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重点)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文体知识
    散文 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字词学习
    ◆生难字
    争讼( ) 领域( ) 斡旋( )静穆( ) 思慕( ) 熙熙然( )
    褪色( ) 怅惘( )
    ◆词语解释
    争讼:因争论而诉讼。
    斡旋:调解周旋。
    静穆:安静而严肃。
    思慕:怀念;追慕。
    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领域:从事一种专门活动或事业的范围、部类或部门。
    褪色: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形容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整体感知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2-11)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了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12)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
    课文精讲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将“灯笼”的光与“太阳”的光、“月华”“繁星”的光相提并论,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快速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自由读3-9自然段,分组讨论: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1)挑着灯笼接祖父;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
    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结合2-9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自由读10-11自然段,思考: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升华
    深入探究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主旨概括
    本文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拓展延伸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课后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吴伯箫的创作道路。
    2课外阅读《吴伯箫散文选》。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知识备查,学习字词和典故,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总结归纳,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灯笼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写作背景,检查字词,层次结构,精读课文,探究问题,合作探究,本文主旨,文本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文化常识,整体感知,疑新探究,写作特色,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