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 1.举例说明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2.结合材料分析,理解黄河调沙减淤的背景及措施。(区域认知) 3.实例分析,掌握黄河流域水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人地协调观) |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概述
(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特点
―→
3.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
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2)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①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4.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特别提醒] 河流水系是指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也称为河系。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
(1)河流特征:河流含沙量大。
(2)存在问题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
②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2.目标
3.主要措施
(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措施 | 具体做法 |
生物措施 |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
耕作措施 |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
工程措施 |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
(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
[特别提醒]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调配背景
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1)问题
(2)影响
3.采取的措施
(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
(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特别提醒] 黄河出现断流会导致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地区出现地下水咸化现象,进一步破坏地下水环境。
(1)黄河水系的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 ( )
(2)黄河中下游河道宽阔,水运条件优越。 ( )
(3)通过调水调沙可减轻黄河下游洪涝威胁。 ( )
(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有利于黄河三角洲的扩大。 ( )
(5)黄河出断流现象时,对下列省区影响最大的是( )
A.甘肃省 B.宁夏
C.陕西 D.山东
提示:(1)× 黄河水系的流域面积广,但支流相对较少。
(2)× 黄河中下游河道较宽,但因径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运。
(3)√ 调水调沙可使下游河道清淤,便于行洪,减轻洪灾威胁。
(4)× 黄土高原进行水土保持可减少河水含沙量,不利于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壮大。
(5)D [黄河断流主要发生在下游河段,因此对下游的河南、山东影响最大。]
黄河的调沙减淤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上游要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对污染严重的支流,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下游的黄河三角洲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问题1 (区域认知)参观黄河的壶口瀑布,我们看到的是近似于泥汤的河水咆哮而下,让人震撼,河水浑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黄河中上游地区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入河泥沙较多,河水浑浊。
问题2 (综合思维)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该地区的农业耕作时应如何去做?
提示:改进耕作方式,尽量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问题3 (人地协调观)有人说,今后黄河入海泥沙的数量将会趋于减少,其依据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提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中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拦截了大量泥沙。
[归纳提升]
1.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河流的利用方式(经济效益):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
供水 | 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 |
养殖 | 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
防洪 | 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 |
发电 | 开发水能,促进流域高能耗工业发展 |
航运 | 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 |
旅游 | 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第三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
(2)流域的综合开发(经济效益):流域的综合开发往往是以河流开发(河流开发普遍以梯级开发为主)为核心,并带动流域各种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的开发,从而促进流域三大产业的发展,同时使生态得以保护、环境得以改善,如下表所示:
农业 | 结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 |
工业 | 结合矿产资源及廉价电力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 |
旅游业 | 把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
(3)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
植树保护 | 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水源利用 |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 |
土地利用 |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土地生态 |
2.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3.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
(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
甲 乙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1)B (2)A (3)C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第(3)题,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避免水土流失。]
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
2020年1月9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国将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实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过程中。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会上表示:要明确各地区可用水量,尽快确定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加快推进跨行政区河流水量分配,确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黄河流域各地市可开采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确定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尽快修订并完善地方用水定额,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体系。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以黄河干支流重要断面、重点取退水口、地下水水位作为主要监测对象,优化监测站网和设施布局,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尽快实现流域内重要断面、规模以上地表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全覆盖。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在黄河流域尽快开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摸清取水工程家底,推进整改提升,促进规范取用水行为。
问题1 (区域认知)为什么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
提示:黄河流域面积较广,但径流量较少,而流域内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较多,人水矛盾较为突出;且流域内水资源存在无序利用、水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
问题2 (综合思维)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看,黄河沿岸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提示:重点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技术。
问题3 (人地协调观)工业生产中的不合理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紧张状况,其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工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技术落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其次废水的不合理排放易导致水污染。
[归纳提升]
1.流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1)流域水资源状况
流域水资源丰富程度主要看径流量的大小:径流量大,说明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小,则流域水资源贫乏。
(2)流域内水资源供给状况分析
流域内水资源的供给状况主要看流域内水资源的需水量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而流域的需水量则取决于流域内的人口、城市及产业的分布状况。人口、城市密集,产业发达,则水资源需求量大,则会表现出水资源紧张状况。
此外流域内的人类活动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2.流域水资源的调配措施
(1)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开发利用
(2)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流域的整体关联性特征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必须统一调度和分配。因此必须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分配,即要兼顾流域生态用水,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3)通过技术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①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推广节水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发展治污技术,提高水资源污染的治理水平。
④发展循环经济,促使水资源循环利用。
2. 新型煤化工以低端的褐煤为原材料,制取替代石油和燃料油的化工产品,但是新型煤化工的高耗水已经成为黄河流域水危机最大隐忧和软肋,黄河各地只能采取水权置换的方法,解决煤化工待批项目用水指标。所谓水权置换,就是工业企业为了取得用水指标,在国家确定的某一灌区内投资,实施农田节水改造工程,将该灌区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工业项目上。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新型煤化工产业属于( )
A.市场指向型 B.资源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归根结底黄河流域水危机问题的实质是( )
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
C.环境问题 D.发展问题
(3)实施水权置换的前提是( )
①节约用水 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保证农业基本用水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D (3)A [第(1)题,新型煤化工以褐煤为原材料,褐煤中杂质较多,因此新型煤化工需要的资源量大,资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这类工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一般布局在资源产地,即资源指向型。第(2)题,黄河流域水危机是由需水量与供水量之间的矛盾产生的。黄河流域供水量相对稳定,因此矛盾的根源在于需水量的大小,而需水量大小与当地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所以黄河流域水危机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水危机在发展中产生,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如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第(3)题,水权置换的实质是工业向农业买水,在保障农业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利用工业资金,投资农业节水工程,通过农业节约用水、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将农业节约下的用水指标置换到工业项目上,既解决了农业节水工程投资来源不足等问题,又解决了工业发展新增用水问题。因此,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农业基本用水是实施水权置换的前提。]
区域认知——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此外,人们对长江流域的开发过程,引发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长江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示意图
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3)下列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1)A (2)C (3)B [第(1)题,由图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A项对;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B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聚落,因此汛期不可能大量蓄水,C项错;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凹岸处,因此会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第(2)题,“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第(3)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项错;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B项对;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其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项错;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项错。]
[素养立意] 本题组借助荆江河段的防洪治理,系统考查了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相关内容,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要求,长江荆江河段地处平原地区,河道曲折,洪涝多发,通过裁弯取直,加固堤坝,设置分洪蓄洪区等措施,有效地防御了洪灾,促进了该区域的持续发展。
题组1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决定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
2.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
B.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C.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D.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1.C 2.A [第1题,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主要取决于河流自身的自然背景,主要包括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不是开发而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森林植被的保护。]
题组2 黄河的调沙减淤
下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据图完成3~4题。
3.为使花园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积,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应至少在( )
A.0.007以下 B.0.012以下
C.0.022以上 D.0.032以上
4.该河段来水量增加,必定导致( )
A.河段含沙量减小 B.河段排沙比减小
C.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增大 D.利津站排沙量增大
3.B 4.D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要想河段泥沙不淤积,则排沙比应≥1,根据图中排沙比和来沙系数的关系可确定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应小于0.012。第4题,该河段来水量增加,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该河段含沙量会增加,排沙量也应随之增大,该河段排沙比与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变化不大。]
题组3 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近几十年来,随着塔里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积不断增长,塔里木河出现了断流现象。下图示意塔里木河流域及2003~2012年塔里木河断流情况。读图,回答5~7题。
5.注入塔里木河水量最多的支流是( )
A.叶尔羌河 B.阿克苏河
C.和田河 D.车尔臣河
6.2010年后塔里木河断流现象出现变化,这说明该区域( )
A.年降水量持续增多 B.河水调配成效显著
C.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D.气温降低蒸发减弱
7.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①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②以水定地,确定各绿洲适宜发展规模 ③扩大和田河流域绿洲规模,发展经济 ④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其生态环境 ⑥在上游修建水库,增加下游区来水量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5.B 6.B 7.A [第5题,叶尔羌河、和田河、车尔臣河均位于塔里木河南部,三条河流均流经塔里木盆地,蒸发和下渗损失多,且沿岸人口较多,用水多,导致注入塔里木河的流量小。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河北部,发源于天山西支,流程短,损失少,注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大。第6题,图中2010年后塔里木河断流时间迅速缩短,直至不再断流,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人为原因,结合选项,河水调配的成效显著最为可能。第7题,扩大和田流域绿洲规模,会加大区域水资源紧张,且易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河流出现断流,③错;全面实行退耕不现实,⑤错;上游修建水库会减少下游地区的水量,造成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分配不均,⑥错。①②④均是该流域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故选A项。]
教材P61思考
提示:1.由于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黄河流经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两岸支流不能汇入,故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
2.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封冻,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
教材P64思考
提示: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会使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三角洲面积逐步扩大,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良性发展。
教材P65~66活动
提示:1.荷兰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因为荷兰位于莱茵河的下游,受莱茵河污染的危害最严重。
2.法国、德国应主要承担污染的治理责任,而荷兰是受益国家,因此荷兰应承担污染治理的资金提供责任。
3.行政手段:流域内国家共同成立了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了相关的公约。
经济手段:各国投资修建污水处理厂。
技术手段: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进行实时监测等。
教材P68活动
提示:略。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导学案,共19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含解析),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