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流程图推断题-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展开走进重高 化学培优23 -- 化学流程图推断题
1.[2018]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D和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若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若C为单质,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2.[2018]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3.[2018]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4.(2019·浙江杭州西湖区一模)如表图示中的“-”表__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D )
【解析】硫酸能与氧化铁、锌反应,锌能与氯化铜反应,硫酸不能转化成氯化铜,氯化铜不能与氧化铁反应,A错误;氢气能与氧化铜、氧气反应,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氢气不能转化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 错误;碳酸钠能与盐酸、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碳酸钠能转化成二氧化碳,氯化铜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错误;铁能与硫酸、氯化铜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铁能转化成氧化铁,硫酸能与氧化铁、氢氧化钠反应,D正确。
5.[2020·预测]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21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B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解析】 燃烧生成水1.8g,二氧化碳2.2g,二者质量之比为9∶11,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11,所以混合气体中有甲烷就不可能有氢气。
6.[2019]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若不进行有效回收利用,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污染。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以下金属:Sn、Pb、Fe、Cu、Au、Ag、Ni(镍,银白色)、Pd(钯,银白色)。如图是某工厂回收其中部分金属的流程图。(假设流程图中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
(1)步骤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
(2)滤渣2中含有的金属是 。
(3)步骤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步骤⑥回收的纯净物B是 (写化学式)。
(5)金属Fe、Ni、Pd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
【答案】(1)氢气;(2)Ni,Pb,Sn;(3)Fe+CuSO4=FeSO4+Cu;(4)FeSO4•7H2O;
(5)Fe、Ni、Pd。
7.(2018·浙江湖州安吉县模拟) 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X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G是蓝色溶液,所以G中有铜离子,X为常见的稀酸,所以X可以是稀硫酸,D就是氧化铜,G就是硫酸铜,A是绿色粉末,分解生成氧化铜等三种物质,所以A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E和H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E就是氧气,H是铜,硫酸铜和Y生成铜,所以Y是比铜活泼的金属,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是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②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H2O,6CO2+6H2OC6H12O6+6O2 (2)A是Cu2(OH)2CO3,G是CuSO4,X是H2SO4。
【答案】(1)Cu2(OH)2CO32CuO+CO2↑+H2O,6CO2+6H2OC6H12O6+6O2 (2)Cu2(OH)2CO3,CuSO4 H2SO
8.[2019]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成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
(3)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 。
【答案】(1))H2O(2)复分解反应(3)2H2O 通直流电 2H2↑+O2↑
9.[2018]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去)。(已知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单质和水)
(1)X在反应①中起________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C ________
(3)若F不溶于稀硫酸,写出F可能的化学式________,请写出和反应③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答案】(1)催化(2)H2O2;O2(3)Cu;置换反应都可以,具体略
10.[2018]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换关系如图所示.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_____ .
【答案】CO2;复分解反应;Cu+2AgNO3=Cu(NO3)2+2Ag(合理即可)
11.(2017·浙江绍兴新昌一模)某品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前该“脱氧剂”中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注:溶液中的Fe元素最后已全部转化为Fe2O3。
(1)探究过程中的操作1是__________。
(2)固体Ⅱ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使用前该“脱氧剂”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析】(1)由题意可知,探究过程中的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操作是过滤;(2)由于活性炭不溶于水和稀硫酸,1.2 g的固体是活性炭,化学式是:C,(3)由实验的过程可知,8.0 g固体Ⅰ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为8.0 g-1.2 g=6.8 g;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的过程可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脱氧剂”成分Fe粉的质量,所以Fe粉的质量为:8.0g×112/160×100%=5.6 g,使用前该“脱氧剂”中Fe的质量分数是:5.6/8.2×100%≈68.3%
【答案】(1)过滤 (2)C (3)使用前该“脱氧剂”中Fe的质量分数是68.3%
12.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 。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过滤
(2)NaOH和CaO
(3)解:设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x
Ca(OH)2 + Na2CO3 =2 NaOH + CaCO3↓
106 100
100×10.6% x 解得:x=10㎏
答:理论上可生成CaCO3质量为10kg。
13.(2019·鄂州)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其中一瓶是硫酸铜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A、B、C,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 A+B | B+C | A+C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有气体产生 |
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 __。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 (2)Na2CO3 (3)复分解反应 (4)Na2CO3+Ca(OH)2===2NaOH+CaCO3↓
14.[2018]如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溶液100g,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人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甲 乙
(1)试写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
(2)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C中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 。
(3)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Na2SO4+Ba(NO3)2=BaSO4↓+2NaNO3
(2)过滤;CuSO4和H2SO4 (3)20% (4)24.5%
15.[2018]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是由C、H、O、Na、Ca中的元素组成,其中甲~戊是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非金属固体单质,甲和乙是常用的灭火剂,丁可发生中和反应。它们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
(1)物质乙的化学式为 H2O 。
(2)生成物质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下列物质既能与丙又能与戊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B (填序号)。
A.锌 B.稀硫酸 C.氧化铁 D.氯化钡
(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丁溶液的烧杯中,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二所示。
①请解释ab段温度变化的原因 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
②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b 。
(5)现有物质己与氧化铜两种粉末的混合物3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放入带有气体导管的大试管中,高温加热该混合物一段时间后,产生4.4g二氧化碳,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9.8%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答案】(1)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都是由C、H、O、Na、Ca中的元素组成,其中甲~戊是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非金属固体单质,所以己是碳,甲和乙是常用的灭火剂,丁可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丁是酸或碱,丙应该是盐、酸或碱,所以乙是水,甲是二氧化碳,水可以转化成丙,所以丙是氢氧化钙,丁可以是氢氧化钠,戊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乙的化学式为:H2O;
(2)生成物质丁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既能与氢氧化钙,又能与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的是稀硫酸,答案:B;
(4)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所以
①ab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②表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温度达到了最高点;
(5)现有物质碳与氧化铜两种粉末的混合物30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9%,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0g×19%=5.7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4g×=3.2g,剩余氧元素的质量为:5.7g﹣3.2g=2.5g
设混合物中碳的质量为x
2CuO+C2Cu+CO2↑
12 44
x 1.76g x=0.48g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9.8%。
化学物质成分(可能存在的物质)推断题(6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化学物质成分(可能存在的物质)推断题(6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结合计算分析题,酸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成分分析,碱溶液变质溶质成分分析,酸碱盐样品成分分析,金属氧化物与氧化还原的物质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实验与探究题一(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化学实验与探究题一(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剂与仪器的基本操作,基本实验与操作,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食盐NaCl的提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实验与探究题二(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化学实验与探究题二(5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密性检查,常见气体制取,物质净化与除杂,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溶液配制与分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