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揭秘2021年中考化学之题型集训(全国通用)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6(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7(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9(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10(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计算题集训1(解析版) 试卷 3 次下载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8(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8(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钾肥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突破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八)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钾肥的是A. KNO3B. KC. KOHD. KCl【答案】D【详解】A、KNO3中含有K和N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A选项错误;B、K代表钾的单质,单质不作为化学肥料,B选项错误;C、KOH虽含K元素,但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碱,不可用作化学肥料,C选项错误;D、KCl只含N、P、K中的K,且无腐蚀性,可用于钾肥,D选项正确;故选D。2.少量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 氯化氢B. 面粉C. 泥沙D. 冰块【答案】A【详解】A、氯化氢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符合题意;B、面粉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C、泥沙不溶于水,只能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D、冰块是固态的水,溶于水,形成的是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3.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现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酒精,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 B. C. D. 【答案】B【详解】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液体;烧杯:混合;玻璃棒:搅拌,故不需要酒精灯。故选B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烧碱B. 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C.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D.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答案】A【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B、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不符合题意;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题意。故选A。5.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 “烹胆矾则成铜”是物理变化B. 胆矾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C. “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反应 【答案】A【分析】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详解】A、“烹胆矾则成铜”,生成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胆矾是硫酸铜的结晶水合物,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故B正确;C、“熬之则成胆矾”的含义是将硫酸铜稀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可获得胆矾晶体,故C正确;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含义是在铁锅中蒸发硫酸铜溶液时,铁锅表面会析出金属铜,这是因为铁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了铜,反应是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6.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B. 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C. 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 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C【详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烟B.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 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B【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产生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生成氯化银是白色沉淀,说法正确;C、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为氢后金属,不与稀硫酸,不会产生气泡,溶液不会变为蓝色,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错误。故选:B。8.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A. pH=1的盐酸B. pH=3的硫酸C. pH=7的氯化钠溶液D. 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答案】D【详解】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故选:D。9.绿原酸(化学式为C16H18O9)是中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分子质量为354gB. 由三种元素组成C. 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9D. 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答案】B【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相对分子质量为354,故A错误;B、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绿原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元素的质量比应是其相对原子质量乘个数后的比值,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6):(18×1)=32:3,故C错误;D、根据绿原酸(C16H18O9)化学式可知,每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10.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B. 该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答案】B【详解】A、从图中可知,有一种反应物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为2:4,因此该反应物分子式为C2H4,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乙醇为纯净物,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可从图中看出2个C2H4分子和2个H2O分子生成了2个C2H5OH分子,因此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乙醇,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因此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d的质量为2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再次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并通过刻度的移动来表示,且记录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gB. 该反应可能为置换反应C. 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9:17D. 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9:8【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一开始,a=5g、b=17g、c=6g、d=2g,反应后,刻度线Ⅰ向右移动9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故a=14g、b=0、c=6g、d=10g,故反应后,a质量增加,是生成物,b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是6g,不符合题意;B、a、d是生成物,b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a、b变化的质量比为:(14g-5g):(17g-0)=9:17,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a、d 的质量比为:(14g-5g):(10g-2g)=9:8,但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未知,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符合题意。故选C。1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易溶物B. 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液的质量乙>甲C. 60℃时,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380gD. 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是5g,属于可溶物,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60℃时,溶解度:甲>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甲>乙,40℃时,溶解度:甲=乙,故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溶质质量:甲=乙,故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溶液的质量:乙>甲,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60℃时,乙的溶解度是25g,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将100g乙的饱和溶液配成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则100g×20%=(100g+x)5%,x=300g,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丙,若要得到较纯净的甲,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10(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7(解析版),共7页。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5(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