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揭秘2021年中考化学之题型集训(全国通用)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1(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2(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4(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5(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6(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3(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3(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94%、二氧化碳占0,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突破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炭黑制墨B. 粮食酿酒C. 胆矾炼铜D. 燃放烟火【答案】A【详解】A、炭黑制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产生了新物质酒精,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胆矾炼铜,产生新物质铜,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燃放烟火,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2.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因最早由细胞核中分离得到,而且具有酸性而得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核酸中一定含有C、PB. 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都相同C. 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D. 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B【详解】A、核酸是一类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核酸中一定含有C、P,故选项说法正确;B、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不同核酸中碳原子数目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核酸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核酸中一定含有C、P,所以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百万,故选项说法正确;D、不同核酸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A. 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 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 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 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答案】C【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正确;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不正确;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正确。故选C。4..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B. 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C. 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D. 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D【详解】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为8,故A不正确;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故B不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则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但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得到该信息,故C错误;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故D正确。故选D。故选D。5.某种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都存在N2分子C. 每个甲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18【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B.氮气是生成物,反应后存在N2分子,反应前不存在N2分子,选项错误;C.甲的化学式为N2O4,每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共6个原子,选项正确;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4):(4×18)=7:6,选项错误;故选:C。6.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 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 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 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详解】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列关于硫酸的认识,正确的是A. 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SO的数目相同B. 性质: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 用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uSO4等硫酸盐D. 生产:含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答案】C【详解】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选项错误;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3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C.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用于制备CuSO4等硫酸盐,选项正确;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8.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O(NH2)2。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CO(NH2)2中含有的原子是(NH2)2B. C、O、N、H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1:4C.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 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答案】C【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详解】A、CO(NH2)2是由尿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有(NH2)2,故A不正确;B、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C、O、N、H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故B不正确;C、,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D、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9.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D【详解】A.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防止热的生成物落到瓶底,使瓶底受热不均而炸裂;因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为了观察水进入瓶中的体积,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不符合题意; B.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胶皮管漏气,不符合题意; C.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减少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逸出,减少误差,不符合题意; D.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做法错误,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会小于五分之一,符合题意。故选D。10.将足量NH3和CO2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①;②。下列说法正确是A.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B. 上述反应过程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C. 反应②是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D. 上述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答案】C【详解】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不正确;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沉淀,可以看到溶液中有固体生成,故B不正确;C、反应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并且有沉淀生成,故C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钠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则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1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操作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KNO3的溶解度A升温变大变大不变变大B降温变小变小不变变小C加入KNO3固体不变变大变大变大D恒温蒸发部分水变小变小不变不变 A. A B. B C. C D. D【答案】D【详解】A、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错误;B、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小,硝酸钾会结晶析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故错误;C、加入KNO3固体后,不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都不变,故错误;D、恒温蒸发部分水,硝酸钾会结晶析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都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度都不变,故正确。故选D。12.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B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试管中CH4不纯C在螺旋状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至快燃尽时,将铁丝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加热时铁丝可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铁锈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A. A B. B C. C D. D【答案】B【详解】A、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分别有灰黑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分别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生成了银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B、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需要验纯,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试管中CH4不纯,符合题意;C、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加热时铁丝在氧气中迅速反应生成的不是铁锈,不符合题意;D、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不一定为氢气,还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9(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87,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8(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钾肥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7(解析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