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揭秘2021年中考化学之题型集训(全国通用)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1(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3(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4(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5(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6(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2(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2(解析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突破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 夯筑土屋 B. 结绳记事C. 磨制石器 D. 烧制彩陶【答案】D【详解】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过氧化氢(H2O2) B. 乙醇(C2H6O)C. 三氯甲烷(CHCl3) D. 过氧乙酸(C2H4O3)【答案】A【详解】A、过氧化氢中不含有碳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符合题意;B、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三氯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D、过氧乙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在制取氢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C. 加入稀硫酸 D. 收集氢气【答案】A【详解】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有:A、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为将导管的一端伸入烧杯中的液面下,用手握住试管的外壁,若导管口形成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A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锌粒为固体颗粒,加入到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夹起锌粒放置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起试管,使锌粒慢慢划入试管底部,图中试管竖放,直接将锌粒放入,有可能会将试管底部打破,B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倾倒法加入液体试剂稀硫酸的操作为取下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使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 图中瓶盖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有可能造成试剂的污染且瓶口残留的液体可能会流下腐蚀标签,C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选项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A. 单质 B. 元素 C. 金属 D. 维生素【答案】B【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 石墨质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B. 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 熟石灰显碱性——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 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答案】A【详解】A、石墨质软,可以制铅笔,石墨做电池的电极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故错误,符合题意;B、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器械是由于不锈钢耐腐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0年6月23日,我国“长三乙”火箭将第55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该火箭第三级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B.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氧分子静止不动C 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D. 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D【详解】A、氢气液化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这是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造成的,选项A不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液氧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达到沸点,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氧,液氧中氧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选项B不正确;C、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液氧变成气态氧时,应该吸收热量,不会放出热量,选项C不正确;D、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因此氢气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就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选项D正确。故选D。7.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4060NaCl的溶解度/g35.736.036.637.3KNO3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 A. 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 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 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 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详解】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小于63.9%,选项B正确;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故选C。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水中的色素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的净化装置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溶解、蒸发、结晶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样,加稀盐酸,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答案】B【详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原试剂,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C、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得到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杂质的食盐,所给方法中缺少过滤步骤,不符合题意;D、铵态氮肥与碱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鉴别铵态氮肥时应该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不符合题意。故选B。9.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0~300s内,两个容器内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B. 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C. 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的少5amLD. 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答案】C【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硫酸钙的溶液呈中性,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和硫酸不断消耗,两容器内溶液中的酸不断地减少,溶液的pH均逐渐增大,A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0-100s内,曲线的变化是先缓后陡,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变化先小后大,由此可知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B选项判断正确,不符合题意;C、如图所示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为7.8amL-2.8amL= 5amL,则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 2.2amL,C选项判断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形可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碳酸钙粉末反应,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比稀盐酸反应的速率要慢一些,但是可以通过改变稀硫酸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合适,因此实验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反应制备CO2,D选项判断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A.安全常识B.生活知识瓦斯爆炸﹣甲烷引起假酒中毒﹣甲醇引起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引起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C.物质的性质与用途D.元素与人体健康氢气作高能燃料﹣可燃性用墨书写字画﹣稳定性浓硫酸作干燥剂﹣脱水性缺铁﹣贫血缺钙﹣骨质疏松缺氟﹣龋齿 A. A B. B C. C D. D【答案】C【详解】A、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瓦斯爆炸是由于甲烷引起的;假酒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使人中毒;煤气中毒的原因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故A正确;B、爱护水资源的两条措施分别是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湿衣服晾干是蒸发水分,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故B正确;C、由于氢气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做高能燃料;用墨书写字画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不是脱水性。故C不正确;11.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X是氢氧化钠B. 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C.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答案】C【详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溶液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 探究燃烧的条件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C.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D. 探究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详解】A、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该实验只能验证铁生锈需要氧气。缺少将干燥的铁钉放到干燥的试管内,用橡皮塞塞上试管口,没有验证水对铁生锈的影响,该选项能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对照试验,一个溶质是碘,一个溶质是高锰酸钾,且溶质的质量相同,溶剂都是汽油,所处的温度相同,溶剂质量相等,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对照试验,一个放二氧化锰,一个不放二氧化锰,且放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相同,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10(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8(解析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钾肥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揭秘2021中考题型之选择题集训7(解析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