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细胞及细胞内的结构都体现着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传递兴奋
B.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D.处于分裂期的真核细胞,染色质螺旋压缩成的染色体形态有利于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和相关基因的表达
2.坐标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常见类型之一,关于下图的模型含义及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可代表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若酶量增加两倍,则P点向右上方移动
B.该曲线可代表质壁分离过程中失水总量随时间的变化,P点时失水速率最大
C.该曲线可代表某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P点时群落的结构相对稳定
D.该曲线可代表O2浓度对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的影响,P点的限制因素是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或细胞供应的能量
3.对雌果蝇眼型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果蝇眼型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如图所示);亨廷顿病由人类基因组中第4号染色体上HTT基因中CAG序列的异常重复,导致该基因高水平表达而引起。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雌果蝇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
B.棒眼雌雄果蝇之间杂交,子代出现正常眼的概率不超过
C.人类基因组测序时需测定两条4号染色体中DNA的碱基序列
D.HTT基因中CAG序列的异常重复可能促进了细胞核中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4.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桦尺蠖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C.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灰色基因的频率一定可以降到零
D.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
5.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
B.图乙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较高浓度的2,4-D洛液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丙中用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处理扞插枝条,生根数可能会相同
D.图丁中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的浓度,则产生顶端优势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C点对应的浓度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C.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题
7.绿萝喜湿热的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0℃之间,常用于室内绿化。寒假期间生物科研活动小组以绿萝叶片作为实验材料,进一步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准备: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0.6cm的打孔器打出80片相同的圆形小叶片(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小叶片置于50ml注射器内,吸入适量清水后,将注射器前端朝上轻推活塞排出残留空气。然后____________连续多次拉动活塞,可使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全部逸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而使浮力减小,叶片沉入水底(见图甲,叶片数量多可分批次操作)。
(3)将处理后的圆形小叶片,放入____________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备用。
实验步骤:
(1)将沉底备用的圆形小叶片放入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中(见表),每试管10片,并全部沉底(装置如图乙)
(2)点亮100W白炽灯(热光源),计时并观察记录圆形小叶片的沉浮情况。
实验分析: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重要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列举两个)。
(2)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在细胞间积累,浮力增大,叶片又会由原来的下沉状态而重新上浮。可根据____________来推测光合作用的速率。
(3)己知各试管中的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在实验期间都能够为圆形小叶片提供适宜浓度的CO2,根据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规律可以预测_______号试管中的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最大。但是,3号和4号试管中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快于预期,请据装置图乙分析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最可能的两个原因是: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
三、综合题
8.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____________(填“前部”或“后部”或“前部和后部”)。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上述寒冷调节过程中作用于下丘脑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____________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
(4)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该病属于一种_________________病。若给该病人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刺激下丘脑视前区能使动物入睡,破坏视前区能使动物长时间清醒;刺激下丘脑后区的乳头体能使动物觉醒,破坏下丘脑后区的乳头体能使动物久睡。这说明下丘脑与________的控制有关。
9.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1表示某海域受污染后,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了改变,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该海域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图-2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A→B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C→D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则E是____________。
(3)图-3所示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值,单位为kJ/(cm2·a)。那么,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4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____________;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
10.果蝇中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利用纯合的雌雄果蝇为材料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该对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并完成以下表格。(不考虑XY同源区段)
11.几丁质是甲壳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和许多真菌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因难溶于水,常被作为废弃物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获得水溶性的几丁寡糖或乙酰葡萄糖胺。近年来,因几丁质酶在医疗卫生、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生物防治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备受关注。科研人员从虾壳堆积处的土壤中取样,进行富集培养之后,采用透明圈法,制备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A,筛选出产几丁质酶活性高的无色杆菌菌株ZWW8。
(1)培养基A在常温下呈_____________态,纯化后的菌种一般用______________方法长期储藏。
(2)几丁质酶的产量与培养基中的氮源的种类、初始pH值等有关,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有关的优化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结果。
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____________为氮源,初始pH值为______时产酶量最高。
(3)为进一步纯化几丁质酶可以采取_________法,其原理是根据分子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
(4)番茄早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茄链格孢菌的真菌,为探究菌株ZWW8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设计了如图的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茄链格孢菌应接种在图中培养基的____________区域,菌株ZWW8接种在其他四个字母区域(用图中字母表示)。
(5)几丁质酶常被添加进抗真菌霜剂和洗剂中,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的人类疾病,其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月19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体的高清结构,这为研发治疗和预防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疫苗提供了新的依据。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技术基础之上的,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备单抗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新冠病毒S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才可以获得能产生相应单一抗体的浆细胞,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3)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中可获得多种类型的细胞,需要用特定的__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才能得到杂交瘤细胞。
(4)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5)疫苗形式多样包括灭活苗、减毒苗、DNA疫苗和mRNA疫苗等,有人说利用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制备的mRNA疫苗,注射人体后可以通过逆转录,将病毒的基因嵌入人体染色体中,你信吗?请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NaHCO3溶液浓度
0
0.5%
1%
1.5%
2%
2.5%
亲本杂交组合
组合一:灰体雌性×黄体雄性
组合二:(1)_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
相关结论
(2)____________
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黄体
(4)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灰体
(5)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1、真核细胞一般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
2、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具有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被是细胞进行信息传递的基础。
2、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核膜等膜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4、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螺旋形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将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详解】
A、神经细胞表面的大量突起能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接受刺激传递兴奋,A正确;
B、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形态呈圆形,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B正确;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保证了各种酶促反应互不影响,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正确;
D、染色质螺旋压缩成染色体有利于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但由于DNA分子高度螺旋化,不利于进行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D。
2.A
【分析】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坐标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常见类型之一,分析题图可知,该曲线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纵坐标因素的增加,纵坐标表示的因素也在增加,到达一定程度后,纵坐标不再随着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
【详解】
A、该曲线可代表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若酶量增加两倍,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则P点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
B、该曲线可代表质壁分离过程中失水总量随时间的变化,P点时失水速率几乎为0,B错误;
C、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起点一般不为0,故该曲线不能代表某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C错误;
D、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与氧气浓度无关,故该曲线不能代表O2浓度对人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3.B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果蝇眼型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人类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
【详解】
A、由题意可知,果蝇眼型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的,即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A错误;
B、棒眼雌雄果蝇杂交,雄果蝇基因型为XBY,若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则子代全为棒眼,若雌果蝇基因型为XBXb,则子代正常眼的概率为1/4,B正确;
C、人类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故只测定1条4号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C错误;
D、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场所位于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B。
4.D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虽然桦尺蠖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具有不定向性,但自然选择会导致该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错误;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进化,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B错误;
C、由于杂合子存在,桦尺蠖灰色基因的频率一定不会降到零,C错误;
D、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导致黑色桦尺蠖不易被天敌发现存活下来,而灰色桦尺蠖已被天敌发现而死亡,体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D正确。
故选D。
5.A
【分析】
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详解】
A、由图甲可知,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伸长有促进作用,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敏感,高浓度的2,4-D溶液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同时能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故较高浓度的2,4-D溶液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B正确;
C、由图丙可知,B点与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有着相同的促进效果,故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处理扞插枝条,生根数可能会相同,C正确;
D、植物顶端合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输送,越靠近顶端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故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的浓度,则产生顶端优势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C点对应的浓度,D正确;
故选A。
6.C
【分析】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所组成的一群个体;群落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详解】
A、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与环境资源有关,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无关,A错误;
B、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不能故意选择草多的地方,B错误;
C、水平结构是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或同一地段不同位置的种群分布,故平天湖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C。
7.堵住注射器出水孔 黑暗 NaHCO3溶液浓度(或CO2浓度) 光照强度、温度、叶片数量、溶液用量等 氧气 相同时间内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数量(或圆形小叶片全部上浮所需要的时间) 6 3、4号试管距光源最近,获得的光照最强 3、4号试管距光源最近且为热光源使3、4号试管温度较高
【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为二氧化碳和水,能量来源是光能,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
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
4、根据题干分析,利用打孔器打出的圆形小叶片作为材料,排出空气后中,圆形小叶片沉入水底。配制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给叶片提供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以探究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相同的条件下,圆形小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在细胞间积累,浮力增大,带动小叶片上浮。以相同时间内上浮小叶片的数量作为因变量,代表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
实验准备:
(2)排出小叶片中的空气时,将圆形小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吸入适量清水后,排出残留空气。然后堵住注射器出水孔,连续多次拉动活塞,使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全部逸出,直到小叶片沉入水底。
(3)处理后的圆形小叶片,放入黑暗环境中,以防止实验前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HCO3溶液浓度(或CO2浓度)。无关变量是指对实验有影响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叶片数量、溶液用量等。
(2)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在细胞间积累,导致浮力增大,带动小叶片上浮。可根据相同时间内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数量或上浮相同圆形小叶片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作为实验的因变量,用来推测光合作用的速率。
(3)根据题意分析,CO2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快,圆形小叶片上浮的速度越快,故6号试管中叶片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根据图示分析,3号和4号试管中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快于预期,可能是因为3、4号试管离光源最近,光照强度最大,光合作用速率较快;白炽灯是热光源,在提供光照的同时会散发热量,有利于叶片光合作用。也可能是3、4号试管离光源最近,温度较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
【点睛】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利用相关的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8.后部 (负)反馈调节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胰岛B细胞 神经——体液 自身免疫 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生物节律
【分析】
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负反馈调节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是正反馈调节。
【详解】
(1)刺激下丘脑前部,动物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后部,动物有寒颤现象,而出汗可以使人体散发热量,寒颤使肌肉收缩产生热量,故说明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负反馈调节。上述寒冷调节过程中涉及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故作用于下丘脑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至正常水平,使尿量减少。
(3)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涉及到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故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4)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该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由于该患者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故若给该病人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5)研究发现,刺激下丘脑视前区能使动物入睡,破坏视前区能使动物长时间清醒;刺激下丘脑后区的乳头体能使动物觉醒,破坏下丘脑后区的乳头体能使动物久睡。这说明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点睛】
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9.下降 群落 有机物 CO2 化石燃料 16% 逐级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分析】
1、据图分析,污染前,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污染后,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
2、由图2可知,C和D之间存在双箭头,且其它成分都有箭头指向D,所以D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库,C为生产者,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E为化石燃料。a为光合作用,b为呼吸作用,c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详解】
(1)结合分析可知,受污染后,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即种群数量会下降;该研究包括优势种群的变化等,故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结果。
(2)据图分析,C是生产者,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在A和B之间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C是生产者,D是无机环境,碳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
(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据图可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75+875+200=1250kJ/(cm2·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200kJ/(cm2·a),故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0/1250×100%=16%;分析数据可知,能量流动随食物链的进行,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4)看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属于生态农业,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化学信息(水稻的花香等)、物理信息(光照等)和行为信息。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是准确判断题图字母含义。
10.黄体雌性×灰体雄性 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灰体 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反交结果不同且雌性子代个体均为黄体 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
【分析】
基因位置的判断:
1、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用相对性状的个体(纯合体)做正交、反交实验。结论: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的显隐性已知:显性的雄性(纯合子)× 隐性的雌性结论: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在X染色体上。
3、显性雄(纯合子) × 隐性雌的其他用途:用于区分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Y的同源区段
结论:若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若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该杂交实验的目的是:请利用纯合的雌雄果蝇为材料,通过正反交实验,判断控制灰体和黄体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类型及相关性状的显隐性。
(1)由题意可知,组合一为正交,则组合二为反交,故组合二为黄体雌性×灰体雄性;
(2)(4)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故若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灰体,可知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相同且子代均为黄体,说明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5)已知不考虑XY同源区段,故相关基因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黄体,说明黄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雌性个体均为灰体,说明灰体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X色体上。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判断,一对等位基因的位置有3种情况: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Y同源区段。
11.固态 甘油管藏 氯化铵 6 凝胶色谱法 E 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破坏真菌细胞壁,但人体细胞不含几丁质不受影响。
【分析】
1、分离菌株的思路: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依据: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PCR技术过程中用到的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Taq细菌中提取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②方法: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2)利用显微镜直接计数。
【详解】
(1)培养基A是用于筛选几丁质酶高产菌株,故应该用固体培养基,则在常温下呈固态,长期储藏纯化后的菌种一般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2)已知几丁质酶的产量与培养基中的氮源的种类、初始pH值等有关,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上述培养条件下以氯化铵为氮源,初始pH值为6时产酶量最高。
(3)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故为进一步纯化几丁质酶可以采取凝胶色谱法,其原理是根据分子量大小来分离蛋白质。
(4)已知茄链格孢菌是真菌,为探究菌株ZWW8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在实验组中茄链格孢菌应接种在图中培养基的E区域,菌株ZWW8接种在A、B、C、D区域,观察茄链格孢菌菌落的分布,即可得出抑菌效果。
(5)几丁质酶常被添加进抗真菌霜剂和洗剂中,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的人类疾病,其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原因是几丁质酶可以水解几丁质破坏真菌细胞壁,但人体细胞不含几丁质不受影响。
【点睛】
微生物的实验室分离是高考的热点,考生需注意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2.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特性强、灵敏度高 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相应的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相应抗体,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选择性 为了避免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胞造成危害 不信 因为人体正常细胞中不含有逆转录酶,无法逆转录合成DNA。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首先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然后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详解】
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⑵在制备单抗过程中,将新冠病毒S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特异性的浆细胞,产生相应的单一抗体。
⑶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中可获得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等类型的杂交细胞,需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才能得到杂交瘤细胞。
⑷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会不断吸收营养物质,产生代谢产物,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积累代谢产物毒害细胞。
⑸由RNA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但人体正常细胞中不含逆转录酶,无法逆转录合成相应的DN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基础知识,能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
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2,【生物——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2021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1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6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