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件PPT全册
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易写错,加一加,多音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学们,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词三首,感受古文化的艺术魅力。
孙 泊 愁 寺 榆 畔
“愁”中心字底的第二笔是卧钩,切不可写的太长。“寺” 第三笔的横要写的比第一笔的横长一些。
gēng 打更
第一首----《山居秋暝》
王维 盛唐诗人的代表,有“诗佛”之称。他诗书画都很有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五律一般节奏:221 /212
诗题中“山居”、 “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山居秋暝 [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任凭春花春草枯谢吧,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请展开想象,看看本诗共描绘几幅美丽画面?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秋日傍晚幽静、明净而清新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但流传下来的诗不到50首。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 “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 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古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从诗句的后两句中你听到了什么?
月亮、乌鸦、寒霜、江枫、渔火
听到了半夜寒山寺敲钟的声音。
寒霜满天的秋夜,诗人看着茫茫江面上的点点渔火,听到了半夜的钟声,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和亲人,此时,诗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首诗最明显的写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落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位未眠的乘客,景象密集,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与羁旅者的孤独寂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后两句中的城、寺及缥缈的钟声,则勾勒出一种清幽、寂远的意境,与诗人的思乡之情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作者出关时冰雪未消,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军营的帐篷,千帐指军营之多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爬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故乡是没有这种狂风朔雪的声音的。
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从哪读出来的?
身在征途。“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作者的“心”又在哪里?你又是从哪里得知的?
心系故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长相思》,同学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
词中的“一”字反复出现,体会这个字的作用。
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还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词人通过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与细致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关于思乡的诗词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 ) 关
( ) 庙
月落乌啼霜满天
背诵三首诗词,并积累相关作者的诗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一等奖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作者简介,自学提示,朗读指导,诗中有画,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第二课时,“泊”停泊,枫桥夜泊,初读诗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山居秋暝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居秋暝,学习目标,诗歌导航,近体诗知识,诗人简介,把握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图片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居秋暝》,唐·王维,山居秋暝,点题总写,归动下一动,诗中有画,抒怀留归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