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诗歌鉴赏》(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30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诗歌鉴赏》(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30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诗歌鉴赏》(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30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05《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诗歌鉴赏》(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1《诗歌鉴赏》(含答案),共7页。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1)-(2)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1)苏诗表现了梨花怎样的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诗中主、宾地位不同,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刘三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①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注】①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题目简单明了,“明府”就是县令,朋友黄晔要去岳州湘阴那里做县令,诗人在为他送行。
B.首联“拟占”表明黄晔很有才华,志向远大,曾想着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一展抱负。
C.颔联“万里投荒”极言距离之远,黄晔本想着在边疆大展宏图,没想到要离开边疆,很是失意。
D.尾联“苏民”是说黄晔到任后会采取惠民措施,教化百姓,使他们改变。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柳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声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汉武①
刘筠
汉武天台切绛河②,半涵非雾③郁嵯峨④。
桑田欲看他年变,匏子⑤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注]①宋真宗时,朝中大臣痴迷仙术方士,蛊惑人心,虚呈祥瑞,后宋真宗东封泰山,朝野弥漫着一片虚妄的吉祥喜庆气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绛河:即银河。
③非雾:指五色祥云。
④嵯峨:高峻的样子。
⑤匏子:即瓠子,古地名,亦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曾为黄河决堤处。⑥秦桥:秦始皇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颔联用沧海桑田的典故,表明汉武帝修筑天台祈福,但并没有达到目的的历史教训。
B.颈联出句借夏鼎几经变迁已成为历代帝王的空想一事,提醒宋真宗夏鼎已不存在。
C.颈联承颔联转折之势告诫宋真宗要以前王之覆辙为鉴戒,不要因见所谓祥瑞而打算封禅。
D.尾联写司马相如写赋讽喻武帝却没有达到效果,说明诗人的文采不输司马相如。
E.诗歌借古讽今,借汉武帝的事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朝廷的弊端与统治者崇信祥瑞的风气。
(2)首联是如何营造迷离缥缈的氛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倦寻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①,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②,买断两眉长斗③。忆高阳④,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①燕:通“宴”。②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③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④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由景及情,上阕景中有情,下阕以情带景,笔锋细腻,用语婉媚,韵致翩翩,堪称诗人王雱的孤篇力作。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2)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词人有哪些伤春意绪。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
张镃
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0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表现了梨花洁白、繁茂的特点。
(2)运用比喻的手法,以雪喻梨花,写出梨花之“淡白”;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柳叶的深青之色衬托梨花的淡白。“花满城”极言梨花繁茂。
(2)(1)苏诗以写梨花为主,借雪喻梨花,表达美景易逝、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
(2)杜诗以写雪为主,以梨花喻雪,表达孤单寂寞之感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参考答案】
(1)C C.“想着在边疆大展宏图”有故意拔高之嫌,诗中此意不明显;他的失意是因为要去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为官。
(2)①对友人志向远大却多年考取功名受困的叹息。
②对友人多年护卫边塞,远离故土,吃尽苦头的同情。
③对友人到岳州湘阴这样的蛮荒之地上任倍感失意的理解。
④对友人作为县令,一路平安的祝福。
⑤对友人恩惠百姓、忠心爱国的希冀。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不是直抒胸臆。
(2)答案:
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砌草柔美等描绘出雨后景物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诗歌风格体现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本诗用语清新,不引经据典,不深刻古奥,不事雕琢,有轻快自然之感。全诗紧扣“雨余”着笔,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砌草柔美等景物清新自然。诗人雨后出行虽被困春泥,却陶醉于美景的轻松愉悦。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答案:
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赠别诗常见的情感: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参考答案】
(1)BD
(2)①用“切绛河”中的“切”写出天台之高,用“天台”直切“绛河”写天地一体,使得天台在云彩中若隐若现,呈现迷离虚幻之态。
②用“涵”“非雾”突出天台的“嵯峨”,加深了天台的缥缈空灵之状。
③两句诗一起描写了天台因为极高而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的状态,体现出一种迷离缥缈的氛围。
[解析]
(1)B项,“夏鼎已不存在”错误,“空”不是“空白”的意思,而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象物”是“取法天地的物象”的意思。D项,“说明诗人的文采不输司马相如”错误,这两句诗主要是说诗人也能像司马相如一样以诗赋为讽,但不知宋真宗见到后,是否会像汉武帝一样曲解了自己的初衷。
(2)解答这道题,考生要注意分析诗句中所描写事物的“迷离缥缈”的特点。比如“切”写出天台之高,“绛河”指银河,“涵”指水汽,“非雾”指五色祥云,“绛河”“涵”“非雾”共同营造了缥缈空灵、迷离虚幻的氛围。
答案为:
(1)B
解析: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词人的内心应是伤感的、孤寂的。因此说体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不准确。
(2)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对游宴之事就意懒情倦了。
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
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
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惜春、惜时之情的深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评价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依次提炼答案为:即可。可以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肢中的内容来帮助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诗歌鉴赏
本词上片前三句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春季的一个傍晚,地点是闲静的小院。这里是说快到傍晚的时候,花木的水露已经干了,和风轻轻地吹拂着帘幕,庭院里显得非常幽静。接着写小院景致:翠径落红与着雨海棠。通幽小径,青草匀铺,经雨冲洗,碧绿如翠,故曰“翠径”。雨停云霁,黄莺飞来,枝上经雨的花瓣缤纷下落,绿径点缀上落红,色彩斑斓,犹如织锦盖地,故曰“铺绣”。此处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着一“惊”字,把花与鸟关联起来,使景物变活,极具匠心。海棠经雨,花色变得绯红,犹如美女搽上胭脂,更为艳冶动人。这里写海棠盛开,红色浸透了每个花瓣。“胭脂透”三字,说明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寓盛极而衰,即将转向凋落的消息。“乱红铺绣”“海棠经雨胭脂透”,都寓有感春叹春的情愫,为下文收束到叹春伏了暗线。“算韶华”三句,以“算”字领起,略点明题意。韶华,美好的年华,此指春光。因循,等闲、随意、轻易之意,过了清明,春光将尽。这里,“算”又急促相承,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惋。
下片以“倦游燕”起。“燕”通“宴”,说春来懒事游宴。虽然时是“好景良辰”,景是“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以下再用“恨”字承接,进一步形容春愁之深。“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其意是说春愁之深长。“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词巧用“榆钱买断”为说。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因“钱”之称而得“买”字意,又榆钱早春即见,几与春光同起讫。“买断”即买尽,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则其一春之不欢,至此已曲折写出。以下“忆高阳,人散后”,似转仍承,申上“游燕谁共携手”意。“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其愁闷之情可知。说的是前一年的事,故曰“忆”,而这年亦复如是,故曰“仍依旧”。春光如彼,情怀如此,总因春色虽好,无共游赏之人,以至因循过去。最后三句“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是说春愁深至人形体消瘦,比“买断两眉长斗”之愁又深一层,总收全文。
【参考答案】
(1)D
(2)活动:
①捕蟋蟀,作者回忆小时候捕蟋蟀的情景,叫人点上灯,然后自己用水灌蟋蟀的巢穴,在月光下轻手轻脚地追寻蟋蟀。
②斗蟋蟀,作者把捕获的蟋蟀带到堂上与别人斗蟋蟀。
表达的情感:作者通过追忆小时候生活的情趣,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此反衬今日的孤独悲苦,抒写今昔之感。
[解析]
(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词的下片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童年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然后对比当前生活,表现此时生活的悲凉。
【参考答案】
(1)D 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
(2)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七律,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共36页。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7《诗歌鉴赏》(含答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