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25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25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59425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6-10《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含答案),共7页。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10《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东马塍①[宋] 朱淑贞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1)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节日寄乡友齐己①岁岁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疏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注]①齐己:俗名胡德生,唐朝晚期著名诗僧。(1)下列对这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寺家”点明了诗人的僧侣身份,“寥寥”这一叠词既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B.“踏青思故里”句写诗人置身野外,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表达委婉含蓄。C.“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让思乡念友之情更真挚。D.“归恨共无涯”呼应了“岁岁逢寒食”,让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向着未来和历史两个方向延展,大大增强了表现力。(2)这首诗在景情上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苏武庙[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②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茂陵:汉武帝陵,借指汉武帝。苏武奉汉武帝命出使,归汉时武帝已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是想象苏武骤然见到汉使的情景。作者用“魂销”二字夸张地描写苏武的表现,是为了突出苏武当时悲痛欲绝的感受。B.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的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氛围,“茫然”传递出对年代久远的慨叹。C.颈联两句,由“回日”忆及“去时”,描写了一个历尽艰辛、白首归国的爱国志士,在目睹物是人非的情形之后,流露出的唏嘘感慨。D.作者在诗中塑造这样一个“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目的是彰显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2)有人评价颔联“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你是否认可这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郑侍御谪闽中高 适谪去君无恨①,闽中我旧过②。大都③秋雁少,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注释】①无恨:不要怨恨。②旧过:以前去过。③大都:大概。(1)颔联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劝君“无恨”的原因。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激愤的责问,接着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B.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C.颈联中的“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D.尾联下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1)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人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 (2)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有什么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扬州访汪辰初钱澄初①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注】①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1)诗中“草”和“花”这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 情感。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1) “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2)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息”,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或说:表达了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的惋惜之情)。 2.【参考答案】(1)B (2)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杨花”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稀疏雨”“冷澹霞”,寄寓着诗人寒食节期间内心的孤冷悲戚之情;“沧浪”“湘水”寄寓着诗人归家不得的无奈和遗憾。 ②想象,对比。设想故里的乡友们踏青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并与眼前自己孤单面对杨花开落形成对比。 [解析](1)B项,“看到和自己家乡相同的风景”理解有误,踏青思故里,可倒装为“思故里踏青”,而眼前唯有“寥寥古寺家”。(2)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首联写出了诗人年年如此过寒食节的感受,衬托出今年感受的不同。表现出诗人生活环境的清寂,又抒发了诗人凄冷之感。颔联设想故里的乡友们踏青的情景,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并与眼前自己孤单面对杨花开落形成对比。“杨花”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垂白”以极简洁之语,写诗人年迈,照应“岁岁”,让诗人的情感更显得沉郁,也让思乡念友之情更真挚。颈联写出野外正下着绵绵稀疏的细雨,江天一色,连天边的云霞都显得清冷。“稀疏雨”“冷澹霞”,寄寓着诗人寒食节期间内心的孤冷悲戚之情。尾联“沧浪”“湘水”,写浪高水宽,寄寓着诗人归家不得的无奈和遗憾。让诗歌在时间维度上向着未来和历史两个方向延展,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回答该题时,先回答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作者的丰富的情感。 3.答案为: (1)A解析: A.“是为了突出苏武当时悲痛欲绝的感受”不当,诗歌第一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表达出他得知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2)认可。①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一轮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身影一直到南天的云彩后消失,作者虽在写“云”“雁”“月”,但“边”“断”“胡天”等词语则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痛苦。②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草原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于塞外的单调、孤寂的生活。③颔联两句将环境做背景与经历、心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概括了苏武被匈奴幽禁十九年日日夜夜的所思所感。解析: 本题解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可答赞成题干的观点,也可答不赞成题干的观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1)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不仅叙述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故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国,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故国的爱国忠心。(2)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主要写他在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困窘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白话诗歌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归来进谒楼台依旧,但却不见先皇;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先皇,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4.【参考答案】(1)用“秋雁少”写出了闽中的偏远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写出了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2)比喻。“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泽,“风波”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3) “无恨”是劝勉友人不要怨恨,“闽中我旧过”, 因为闽中我以前也曾到访过,过来之人,了解情况。“南天瘴疠和”,往南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气与瘟疫还算温和。“自当逢雨露”,相信你是冤屈的,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如果抓住“只是夜猿多”合理阐释也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为: (1)D解析:D.“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错,此处是说诗人心中悲愤,故听到风声、江水声也觉得那声音是悲痛的。“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错,末句听到的风声为实写。(2)①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③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憎恶怨恨;④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风声、水声都被诗人的情绪感染上一层悲痛,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解析: 通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再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为:。本诗中诗人情感一联一转,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出每一联所蕴含的感情,中间加上必要的连缀转换词句即可。白话诗歌四十年来,我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可叹太祖之墓也被肆意践踏!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藉。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日夜吹江起呜声。 6.【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以此喻自己空有才学,却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视听结合,绘形绘声,传神逼真。(2)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语直情真,强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羁旅思乡的情怀。作用:①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②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7.【参考答案】(1)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2)①寻访好友的急切。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②寻访不着的失落。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8.【参考答案】(1) [答案]B.[解析]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2) [答案]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七律,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共36页。
这是一份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07《诗歌鉴赏》(含答案),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