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跟踪检测 试卷(含解析)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三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跟踪检测(三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过渡态理论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跟踪检测(三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块状大理石、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0.1 mol/L的盐酸反应,速率相同
B.常温下,铜片和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浓硝酸反应,速率:铜片<铁片
C.同浓度的稀盐酸、稀醋酸分别与2 mol/L的NaOH溶液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盐酸>醋酸
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选C A项,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错误;B项,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错误;C项,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正确;D项,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错误。
2.下列体系加压后,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的是( )
A.2SO2+O22SO3
B.CO+H2O(g)CO2+H2
C.CO2+H2OH2CO3
D.OH-+H+===H2O
解析:选D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只能影响到有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而D选项中反应没有气体物质,改变压强不能影响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3.(2020·临海期考)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NO的物质的量增加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
A.v(O2)=0.01 mol·L-1·s-1
B.v(NO)=0.008 mol·L-1·s-1
C.v(H2O)=0.003 mol·L-1·s-1
D.v(NH3)=0.003 mol·L-1·s-1
解析:选C 容器的容积为5 L,半分钟内生成0.3 mol NO,则有v(NO)==0.002 mol·L-1·s-1,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得:v(O2)=v(NO)=0.002 5 mol·L-1·s-1,v(H2O)=v(NO)=0.003 mol·L-1·s-1,v(NH3)=v(NO)=0.002 mol·L-1·s-1,C正确。
4.(2019·渭南模拟)反应2SO2(g)+O2(g)2SO3(g)经a min后SO3的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0~a min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1·min-1,则a等于( )
A.0.1 B.2.5
C.5 D.10
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0~a min内Δc(SO3)=0.4 mol·L-1,则有v(SO3)=mol·L-1·min-1。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得,v(O2)=v(SO3)= mol·L-1·min-1,又知“0~a min内用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4 mol·L-1·min-1”,则有 mol·L-1·min-1=0.04 mol·L-1·min-1,解得a=5,C项正确。
5.(2019·山西名校联考)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忽视溶液体积的变化)(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1·min-1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1
D.反应至6 min时,H2O2的分解率为50%
解析:选C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反应:2H2O22H2O+O2↑,根据生成O2的体积确定n(H2O2),0~6 min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mL O2,其物质的量为1×10-3 mol,则消耗H2O2为2×10-3mol,故有v(H2O2)=≈3.3×10-2mol·L-1·min-1,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c(H2O2)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6~10 min时,v(H2O2)<3.3×10-2mol·L-1·min-1,B正确;开始时n(H2O2)=0.40 mol·L-1×10×10-3 L=4×10-3 mol,6 min时消耗2×10-3mol H2O2,则反应至6 min时,c(H2O2)==0.20 mol·L-1,C错误;开始时,n(H2O2)=4×10-3mol,6 min时消耗2×10-3 mol H2O2,故反应至6 min时,H2O2的分解率为×100%=50%,D正确。
6.(2020·成都调研)实验室利用下列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温度/℃
酸性KMnO4溶液
H2C2O4溶液
①
25
4 mL 0.01 mol·L-1
2 mL 0.01 mol·L-1
②
25
4 mL 0.01 mol·L-1
2 mL 0.02 mol·L-1
③
50
4 mL 0.01 mol·L-1
2 mL 0.01 mol·L-1
A.实验中要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B.实验①②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①③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起始向①中加入MnSO4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
解析:选D 该实验原理是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KMnO4被还原为MnSO4,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故实验中通过记录溶液褪色时间,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A正确;实验①②中温度、c(KMnO4)均相同,c(H2C2O4)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正确;实验①③中c(KMnO4)、c(H2C2O4)均相同,温度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该反应中Mn2+起催化作用,①中加入MnSO4固体,会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
7.(2019·吉安调研)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相同浓度的O3的浓度减小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
pH
t/min
T/℃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根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O3分别在以下条件下反应:①40 ℃、pH=3.0;②10 ℃、pH=5.0;③30 ℃、pH=7.0,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解析:选C 分析题表中数据,温度一定时,pH越大,c(O3)减小一半所需时间越短;pH一定时,温度越高,c(O3)减小一半所需时间越短。由题表中数据可知,c(O3)减小一半,在①40 ℃、pH=3.0时,所需时间在31~158 min之间;在②10 ℃、pH=5.0时,所需时间大于169 min;在③30 ℃、pH=7.0时,所需时间小于15 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②<①<③,C项正确。
8.(2019·河北九校联考)过渡态理论认为: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反应物分子的简单碰撞完成的。在反应物分子生成产物分子的过程中,首先生成一种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再进一步转化为产物分子。按照过渡态理论,NO2(g)+CO(g)===CO2(g)+NO(g)的反应历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步活化配合物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活化配合物的能量越高,第一步的反应速率越快
C.第一步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第二步反应
解析:选C 活化配合物取向适当才是有效碰撞,A项错误;活化配合物能量越高,第一步反应速率越慢,B项错误;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形成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C项正确;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反应,即取决于第一步反应,D项错误。
9.(2019·浙江联盟联考)为了探究影响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的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锥形瓶
0.1 mol·L-1 Na2S2O3溶液/mL
蒸馏水/mL
0.2 mol·L-1 H2SO4溶液/mL
反应温度
出现浑浊的时间/s
备注
1
10
0
10
20 ℃
10
-
2
10
5
5
20 ℃
16
-
3
10
0
10
50 ℃
5
第10 s开始,浑浊不再增多
4
10
6
4
50 ℃
8
-
A.该反应也可通过测定S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B.3号锥形瓶用Na2S2O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C.由2号锥形瓶和3号锥形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由1号锥形瓶和4号锥形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选D 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不能通过测定SO2体积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A错误;3号锥形瓶第10 s开始浑浊不再增多,说明已反应完全,v(Na2S2O3)==0.005 mol·L-1·s-1,B错误;2号锥形瓶和3号锥形瓶对比,3号锥形瓶中硫酸的浓度比2号锥形瓶的大,反应温度:2号锥形瓶<3号锥形瓶,3号锥形瓶中Na2S2O3与H2SO4的反应速率比2号锥形瓶中的反应速率快,不能确定是哪个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1号锥形瓶和4号锥形瓶对比,1号锥形瓶中硫酸的浓度大于4号锥形瓶,反应温度:1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但4号锥形瓶中Na2S2O3与H2SO4的反应速率大于1号锥形瓶,因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D正确。
10.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1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2Fe3++H2O2===2Fe2++O2↑+2H+,②H2O2+2Fe2++2H+===2H2O+2Fe3+,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t/min
0
2
4
6
v(O2)/mL
0
9.9
17.2
2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 mol·L-1·min-1
B.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反应2H2O2(aq)===2H2O(l)+O2(g)的
ΔH=E1-E2<0
解析:选D A项,0~6 min由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可计算出发生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02 mol,所以v(H2O2)= mol·L-1·min-1≈0.033 3 mol·L-1·min-1,正确;B项,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正确;C项,从图可以看出反应1是吸热反应,反应2是放热反应,正确;D项,反应放出的能量与始态物质的能量和终态物质的能量有关,从图可以看出,E1-E2不是该反应的反应热,错误。
11.2SO2(g)+O2(g)===2SO3(g) ΔH=-198 kJ·mol-1,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的机理为V2O5+SO2===2VO2+SO3(快),4VO2+O2===2V2O5(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V2O5的质量
B.V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 kJ·mol-1
D.增大SO2的浓度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
解析:选C 由反应机理可知,V2O5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速率与催化剂V2O5的质量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取决于催化剂V2O5的表面积,A、B项错误;Δ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198 kJ·mol-1,所以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 kJ·mol-1,C项正确;使用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增大S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不是显著提高),D项错误。
12.在298 K时,实验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2O2+2HI===2H2O+I2,在反应物为不同浓度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c(HI)/ (mol·L-1)
0.100
0.200
0.150
0.100
?
0.500
c(H2O2)/ (mol·L-1)
0.100
0.100
0.150
0.200
?
0.400
v/(mol·L-1·s-1)
0.007 60
0.015 2
0.017 1
0.015 2
0.022 8
0.152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知第5组实验中c(HI)、c(H2O2)不可能为( )
A.0.150 mol·L-1、0.200 mol·L-1
B.0.300 mol·L-1、0.100 mol·L-1
C.0.200 mol·L-1、0.200 mol·L-1
D.0.100 mol·L-1、0.300 mol·L-1
解析:选C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v与c(HI)和c(H2O2)的乘积成正比,以实验1为参照,实验5的反应速率是其反应速率的3倍,故实验5中c(HI)和c(H2O2)的乘积为实验1的3倍,C项符合题意。
13.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是工业上制取H2SO4的重要反应。
(1)在恒压条件下,该反应分组实验的有关条件如下表:
反应条件
温度
容器容积
起始n(SO2)
起始n(O2)
其他条件
Ⅰ组
500 ℃
1 L
1 mol
2 mol
无
Ⅱ组
500 ℃
1 L
1 mol
2 mol
已知Ⅰ、Ⅱ两组实验过程中,SO3气体的体积分数φ(SO3)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Ⅱ组与Ⅰ相比不同的条件是________;
②将Ⅰ组实验中温度变为800 ℃,则φ(SO3)达到a%所需时间________t1(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
甲:在500 ℃时,10 mol SO2和10 mol O2反应
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10 mol O2反应
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解析:(1)由题意可知,两组实验的压强、温度和起始浓度均相同,而由曲线图可看出,Ⅱ组实验的反应速率快,所以Ⅱ组具备的其他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升高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φ(SO3)达到a%所需的时间比原来短。(2)有催化剂且温度较高的乙容器中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温度高、浓度大的甲容器,温度低的丙容器化学反应速率最慢。
答案:(1)①使用催化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小于 (2)C
14.Ⅰ.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1)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泡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更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一定温度下,4 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____v逆。(填“>”“=”或“<”)
(2)若t2=2 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Ⅰ.(1)反应物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镁比锌活泼,与盐酸反应较剧烈。
(2)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
Ⅱ.(1)t2时刻,反应物逐渐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多,反应未达到平衡且正向进行,v正>v逆。
(2)v===0.25 mol·L-1·min-1。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剩余2 mol N,则转化了6 mol N,转化率为×100%=75%。
(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Ⅰ.(1)反应物本身性质 (2)催化剂
Ⅱ.(1)> (2)0.25 mol·L-1·min-1 (3)75% (4)增大
15.反应aA+bBcC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各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计算可知,第Ⅰ阶段20 min时,C的平均速率v1(C)=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达到平衡时,Δn(A)=2.0 mol-1.0 mol=1.0 mol,Δn(B)=6.0 mol-3.0 mol=3.0 mol,Δn(C)=2.0 mol-0 mol=2.0 mol,则Δn(A)∶Δn(B)∶Δn(C)=1.0 mol∶3.0 mol∶2.0 mol=1∶3∶2,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B2C。
(2)vⅠ(A)==0.025 mol·L-1·min-1,vⅡ(A)==0.012 7 mol·L-1·min-1,vⅢ(A)==0.006 mol·L-1·min-1,故vⅠ(C)=2vⅠ(A)=0.05 mol·L-1·min-1。
答案:(1)A+3B2C
(2)vⅠ(A)>vⅡ(A)>vⅢ(A)
(3)0.05 mol·L-1·min-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2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2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35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