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6.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word版含答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59076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6.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word版含答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59076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6.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word版含答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3/59076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数学人教版a版数学(理)高考一轮复习教案:6.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word版含答案
展开第三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知识点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
区域
不等式
表示区域
Ax+By+C>0
直线Ax+By+C=0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
不包括
边界直线
Ax+By+C≥0
包括
边界直线
不等式组
各个不等式所表示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易误提醒 画出平面区域.避免失误的重要方法就是首先使二元一次不等式化为ax+by+c>0(a>0).
必备方法 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确定,一般是取不在直线上的点(x0,y0)作为测试点来进行判定,满足不等式的则平面区域在测试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反之在直线的另一侧.
[自测练习]
1.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解析:x-3y+6≥0表示直线x-3y+6=0及右下方部分,x-y+2<0表示直线x-y+2=0左上方部分.
故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选项B所示部分.
答案:B
2.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
A. B.
C. D.
解析: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解得A(1,1),
易得B(0,4),C,
|BC|=4-=.
∴S△ABC=××1=.
答案:C
知识点二 线性规划中的基本概念
名称
意义
约束条件
由变量x,y组成的不等式(组)
线性约束条件
由x,y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
目标函数
关于x,y的函数解析式,如z=2x+3y等
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y的一次解析式
可行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
可行域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线性规划问题
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易误提醒 线性规划问题中的最优解不一定是唯一的,即可行域内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点不一定只有一个,也可能有无数多个,也可能没有.
[自测练习]
3.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2x+3y的取值范围为( )
A.[7,23] B.[8,23]
C.[7,8] D.[7,25]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目标函数z=2x+3y得y=-x+,平移直线y=-x知在点B处目标函数取到最小值,解方程组得所以B(2,1),zmin=2×2+3×1=7,在点A处目标函数取到最大值,解方程组得所以A(4,5),zmax=2×4+3×5=23,故选A.
答案:A
4.已知点P(x,y)满足目标函数z=x+ay(a<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0,则a的值为( )
A.- B.-2
C.-1 D.-
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A(1,0),B(2,1),C(1,1),当z=x+ay过点A,B,C时,z的值分别为1,2+a,1+a.∵a<0,∴zmin=1+a.
①当2+a>1,即a>-1时,zmax=2+a,∴2+a+1+a=0,a=-(舍去);
②当2+a≤1,即a≤-1时,zmax=1,∴1+1+a=0,a=-2,符合条件,故选B.
答案:B
考点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2016·济南模拟)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
A.4 B.1
C.5 D.无穷大
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ABC的面积即为所求.求出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2),(2,2),(3,0),则△ABC的面积为S=×(2-1)×2=1.
答案:B
2.(2015·高考重庆卷)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且其面积等于,则m的值为( )
A.-3 B.1
C. D.3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图可知,要使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为三角形,则m>-1.
由
解得即A(1-m,1+m).由
解得即B.
因为S△ABC=S△ADC-S△BDC=(2+2m)=(m+1)2=,所以m=1或m=-3(舍去),故选B.
答案:B
3.设集合A=,B={(x,y)|3x-y-11=0},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0 B.1
C.2 D.无数
解析:由题意作出集合A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集合B表示的直线,观察图形可知,两集合的交集为一条线段,故A∩B中的元素有无数个.
答案:D
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与技巧
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时,经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
(1)直线定界,即若不等式不含等号,则应把直线画成虚线;若不等式含有等号,把直线画成实线.(2)特殊点定域,即在直线Ax+By+C=0的某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0,y0)作为测试点代入不等式检验,若满足不等式,则表示的就是包括该点的这一侧,否则就表示直线的另一侧.常选(1,0)或(0,1)点.
考点二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及应用|
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重点,而线性规划问题具有代数和几何的双重形式,多与函数、平面向量、数列、三角、概率、解析几何等问题交叉渗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的解答变得更加新颖别致.
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探究角度有:
1.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2.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3.求线性规划中的参数.
4.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探究一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1.(2015·高考全国卷Ⅱ)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易得在点A处,z取得最大值,且zmax=.
答案:
探究二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2.(2015·高考全国卷Ⅰ)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可行域知,在点A(1,3)处,取得最大值3.
答案:3
探究三 求线性规划中的参数值或范围
3.(2015·高考山东卷)已知x,y满足约束条件若z=ax+y的最大值为4,则a=( )
A.3 B.2
C.-2 D.-3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因为目标函数z=ax+y的最大值为4,即目标函数对应直线与可行域有公共点时,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为4,作出过点D(0,4)的直线,由图可知,目标函数在点B(2,0)处取得最大值,故有a×2+0=4,解得a=2.
答案:B
4.已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若目标函数z=y-ax(a∈R)取最大值时的唯一最优解是(1,3),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2,+∞) D.[2,+∞)
解析:如图所示,当a≤0时,直线y=ax+z知在点(1,3)不可能取得最大值,则当a>0时,目标函数z=y-ax要在(1,3)处取得最大值时有唯一最优解应满足a>1,故选A.
答案:A
探究四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5.(2015·高考陕西卷)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均需用A,B两种原料.已知生产1吨每种产品所需原料及每天原料的可用限额如表所示.如果生产1吨甲、乙产品可获利润分别为3万元、4万元,则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 )
甲
乙
原料限额
A(吨)
3
2
12
B(吨)
1
2
8
A.12万元 B.16万元
C.17万元 D.18万元
解析:根据题意,设每天生产甲x吨,乙y吨,则目标函数为z=3x+4y,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作出直线3x+4y=0并平移,易知当直线经过点A(2,3)时,z取得最大值且zmax=3×2+4×3=18,故该企业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为18万元,选D.
答案:D
1.求目标函数的最值的三个步骤:
一画二移三求.其关键是准确作出可行域,理解目标函数的意义.
2.常见的目标函数有:
(1)截距型:形如z=ax+by.
求这类目标函数的最值常将函数z=ax+by转化为直线的斜截式:y=-x+,通过求直线的截距的最值间接求出z的最值.
(2)距离型:形如z=(x-a)2+(y-b)2.
(3)斜率型:形如z=.
20.转化思想在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典例】 变量x,y满足
(1)设z=,求z的最小值;
(2)设z=x2+y2,求z的取值范围;
(3)设z=x2+y2+6x-4y+13,求z的取值范围.
[思维点拨] 点(x,y)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表示点(x,y)和连线的斜率;x2+y2表示点(x,y)和原点距离的平方;x2+y2+6x-4y+13=(x+3)2+(y-2)2表示点(x,y)和点(-3,2)的距离的平方.
[解] (1)由约束条件作出(x,y)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由
解得A.
由解得C(1,1).
由解得B(5,2).
∵z==×
∴z的值即是可行域中的点与连线的斜率,观察图形可知zmin=×=.
(2)z=x2+y2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O的距离的平方.结合图形可知,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中,dmin=|OC|=,dmax=|OB|=.
∴2≤z≤29.
(3)z=x2+y2+6x-4y+13=(x+3)2+(y-2)2的几何意义是可行域上的点到点(-3,2)的距离的平方.结合图形可知,可行域上的点到(-3,2)的距离中,
dmin=1-(-3)=4,
dmax==8.
∴16≤z≤64.
[方法点评] (1)本题是线性规划的综合应用,考查的是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的求法.
(2)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转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给目标函数赋予一定的几何意义.
(3)本题错误率较高.出错原因是,很多学生无从入手,缺乏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不知道从其几何意义入手解题.
[跟踪练习] (2016·湖州质检)已知O为坐标原点,A,B两点的坐标均满足不等式组则tan∠AOB的最大值等于( )
A. B.
C. D.
解析:如图阴影部分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观察图形可知当A为(1,2),B为(2,1)时,tan∠AOB取得最大值,此时由于tan α=kBO=,tan β=kAO=2,故tan∠AOB=tan (β-α)===,故选C.
答案:C
A组 考点能力演练
1.(2016·唐山期末)设变量x,y满足则目标函数z=2x+3y的最小值为( )
A.7 B.8
C.22 D.23
解析:变量x,y满足的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目标函数z=2x+3y在点(2,1)处取得最小值7,故选A.
答案:A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一动点,则直线OP斜率的最大值为( )
A.2 B.
C. D.1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当点P位于的交点(1,1)时,(kOP)max=1,故选D.
答案:D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平面区域A={(x,y)|x+y≤1,且x≥0,y≥0},则平面区域B={(x+y,x-y)|(x,y)∈A}的面积为( )
A.2 B.1
C. D.
解析:不等式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设a=x+y,b=x-y,则此两目标函数的范围分别为a=x+y∈[0,1],b=x-y∈[-1,1],又a+b=2x∈[0,2],a-b=2y∈[0,2],∴点坐标(x+y,x-y),即点(a,b)满足约束条件作出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图示可得该可行域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S=×2×1=1,故选B.
答案:B
4.设x,y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z=ax+by(a>0,b>0)的最大值为4,则ab的取值范围是( )
A.(0,4) B.(0,4]
C.[4,+∞) D.(4,+∞)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图可知,z=ax+by(a>0,b>0)过点A(1,1)时取最大值,∴a+b=4,ab≤2=4,∵a>0,b>0,∴ab∈(0,4],故选B.
答案:B
5.已知实数x,y满足:则z=2x-2y-1的取值范围是( )
A. B.[0,5] C. D.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作直线l:2x-2y-1=0,平移l可知2×-2×-1≤z<2×2-2×(-1)-1,即z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D
6.(2015·石家庄二检)已知动点P(x,y)在正六边形的阴影部分(含边界)内运动,如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若使目标函数z=kx+y(k>0)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则k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目标函数z=kx+y(k>0)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结合图形分析可知,直线kx+y=0的倾斜角为120°,于是有-k=tan 120°=-,所以k=.
答案:
7.已知实数x,y满足则w=x2+y2-4x-4y+8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目标函数w=x2+y2-4x-4y+8=(x-2)2+(y-2)2,其几何意义是点(2,2)与可行域内的点的距离的平方.由实数x,y所满足的不等式组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图可知,点(2,2)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其到可行域内点的距离的最小值,又=,所以wmin=.
答案:
8.(2016·汉中二模)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产品要用水3吨、煤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要用水1吨、煤3吨.销售每吨甲产品可获得利润5万元,销售每吨乙产品可获得利润3万元,若该企业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消耗水不超过13吨,煤不超过18吨,则该企业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______万元.
解析:设生产甲产品x吨,生产乙产品y吨,
由题意知利润z=5x+3y,作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求出可行域边界上各端点的坐标,经验证知当x=3,y=4,即生产甲产品3吨,乙产品4吨时可获得最大利润27万元.
答案:27
9.已知实数x,y满足求z=的取值范围.
解:由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目标函数z==2+的取值范围可转化为点(x,y)与(1,-1)所在直线的斜率加上2的取值范围,由图形知,A点坐标为(,1),则点(1,-1)与(,1)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2,点(0,0)与(1,-1)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所以z的取值范围为(-∞,1]∪[2+4,+∞).
10.若x,y满足约束条件
(1)求目标函数z=x-y+的最值;
(2)若目标函数z=ax+2y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求a的取值范围.
解:(1)作出可行域如图,可求得A(3,4),B(0,1),C(1,0).平移初始直线x-y+=0,过A(3,4)取最小值-2,过C(1,0)取最大值1.
所以z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
(2)直线ax+2y=z仅在点(1,0)处取得最小值,由图象可知-1<-<2,解得-4 故所求a的取值范围为(-4,2).
B组 高考题型专练
1.(2015·高考天津卷)设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z=x+6y的最大值为( )
A.3 B.4
C.18 D.40
解析:作出约束条件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当目标函数经过点(0,3)时,z取得最大值18.
答案:C
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设x,y满足约束条件且z=x+ay的最小值为7,则a=( )
A.-5 B.3
C.-5或3 D.5或-3
解析:先画出可行域,然后根据图形结合选项求解.
当a=-5时,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1)(阴影部分).
由得交点A(-3,-2),
则目标函数z=x-5y过A点时取得最大值.
zmax=-3-5×(-2)=7,不满足题意,排除A,C选项.
当a=3时,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2)(阴影部分).
由得交点B(1,2),则目标函数z=x+3y过B点时取得最小值.zmin=1+3×2=7,满足题意.
答案:B
3.(2015·高考广东卷)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2y的最小值为( )
A.4 B.
C.6 D.
解析:作出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可行域,当直线y=-x+经过点A时z取得最小值.由
得此时,zmin=3×1+2×=.
答案:B
4.(2014·高考安徽卷)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知S△ABC=×2×(2+2)=4.
答案:4
5.(2015·高考北京卷)如图,△ABC及其内部的点组成的集合记为D,P(x,y)为D中任意一点,则z=2x+3y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目标函数z=2x+3y的可行域为△ABC边界及其内部(如图所示),令z=0,即2x+3y=0,平移直线2x+3y=0至目标函数的可行域内,可知当2x+3y=z过点A(2,1)时,z取得最大值,即zmax=2×2+3×1=7.
答案:7
高中数学高考第2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2节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案,共13页。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教案,共3页。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