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册2 内能和热量一课一练
展开第2节内能和热量
一、夯实基础
1.(2020·江苏省初三二模)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叫分子的内能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
C.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
【答案】B。
【解析】内能和物体对应的,可以说物体的内能,但不能说一个或几个分子的内能。内能对分子无意义,A错误;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B正确;热传递是热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低温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所以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C错误;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但是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物体也有内能,D错误。故选B。
2.(2019·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关于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B.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
【答案】D。
【解析】 热量是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中才能说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说“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是错误的,说“一大桶水比一小桶水含的热量多”也是错误的,A、B错误;内能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且“具有的热量越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C错误;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的量度,故D正确。故选D。
3.(2020·北京初二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B.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0℃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为零
D.物体的内能越大则其机械能越大
【答案】B。
【解析】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A错误;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B正确;因为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所以内能不会为零,C错误;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量,所以内能大,机械能不一定大,D错误。故选B。
4.(2020·江西省初三期末)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答案】D。
【解析】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A错误;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温度高质量小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大, B错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C错误;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内能增加,D正确。故选D。
5.(2018·贵州省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对试管加热, B.冬天搓手, C.从滑梯滑下, D.迅速压下活塞,
管内水温升高 手会变暖 臀部发热 筒内气温升高
【答案】A。
【解析】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A正确;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B错误;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C错误;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错误。故选A。
6.(2020·黑龙江省初三专题练习)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情况有关,内能则与物体内部_____情况有关。
【答案】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解析】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7.(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一个成年人参加一次长跑,身体消耗的能量为6.6×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5kg的干木柴才能得到,则干木柴的热值为_____J/kg,干木柴用掉一半后,剩余干木柴的热值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2×107不变。
【解析】由Q放=mq可得,干木柴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与燃料的质量无关,用掉一半后,干木柴的热值仍为1.2×107J/kg。
8.(2020·广东省中考真题)图为注射器,小芳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此过程密封气体的( )
A.内能增加 B.分子动能减小你 C.分子热运动速度减小 D.内能转化为活塞动能
【答案】A。
【解析】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所以内能增加,A正确;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加,分子动能增加,B、C错误;该过程是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内能,D错误。故选A。
9. (2020·黑龙江省中考真题)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的凝固,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A错误;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位,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B错误;将热水倒入碗里时,热量由热水传递到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正确;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D正确。故选AB。
10. (2020·浙江杭州)如图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后者是通过_______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能否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功热传递不能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解析】通过振荡,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因为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二、提升训练
1.(2020·安徽)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A。
【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A正确;物体放出热量的同时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B错误;热量是过程量,只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体现,不能表述成含有热量,只能表述成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以表述成物体温度越高,具有内能越大,C错误;热传递的方向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D错误。故选A。
2. (2019·安徽省初三月考)下面的几幅图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其中运用的方法是()
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A.控制变量法 B.模型法 C.类比法 D.转换法
【答案】C。
【解析】通过篮球由于运动具有动能,推测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这是利用的类比研究方法;通过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而具有重力势能,推测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分子动能,这是类比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相互排斥具有势能,推测相互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分子势能,这是类比的研究方法。上所述可知,都是利用的类比的研究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故选C。
3.(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完全燃烧A、B两种燃料的质量与放出的热量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关系是
A.qA<qBB.qA=qBC.qA>qBD.无法比较
【答案】C。
【解析】根据图象知道,燃烧相同质量A、B两种燃料,A放出的热量大于B放出的热量,由Q=mq知道,qA>qB。
4.(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物理学中的“热”可以表示温度,内能,热量等含义,下面几句话中“热”的含义分别表示:①摩擦生热________;②冰块吸热而融化:________;③夏天天气很热:________.
【答案】内能热量温度。
【解析】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冰块吸热是指冰块吸收热量,故指热量;夏天天气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5.(2020·北京初二期末)(多选)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座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管口。用结实的软绳在金属管上绕一圈,再用两手很快地牵动绳子,让绳子跟金属管摩擦。过一会发现金属管发热了,接着金属管内的酒精沸腾了,金属管中的蒸气把软木塞冲起。关于上面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拉动软绳使金属管发热过程中,主要通过做功方式使金属管的内能增加
B.金属管内的酒精升温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使酒精的内能增加
C.酒精变成酒精蒸气的汽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D.金属管中的蒸气把软木塞冲起的过程中,酒精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答案】ABD。
【解析】人拉动软绳与金属管克服摩擦做功,金属管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A正确;金属管内的酒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B正确;酒精变成酒精蒸气的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C错误;酒精蒸气把软木塞顶出去的过程,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D正确。故选ABD。
6.((2019·安徽省初三月考))100克 0 ℃的冰熔化成0 ℃水的过程中,分子动能_______;内能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增大。
【解析】在100g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大;内能是指物质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由于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分子动能保持不变。
7.(2020·陕西省初三一模)陕西的酿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王朝在都城镐京就曾设置专职酒官。如图是将谷物倒入锅中熬制酒料的过程。灶台下木柴燃烧的过程中,剩余木柴的热值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熬制酒料的过程中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酒料的内能。随着酒料温度的上升,散发出的酒香更加浓郁,这是因为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_______有关。
【答案】不变热传递温度。
【解析】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不变的,与质量无关,所以灶台下木柴燃烧的过程中,剩余木柴的热值不变;熬制酒料的过程中,内能从火转移到酒料上,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酒料的内能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随着酒料温度的上升,酒料散发出的酒香更加浓郁。
8.(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随州某学校物理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酒精、煤油、汽油”的热值(如图).甲、乙、丙装置完全相同,水的质量和初温及待测燃料的质量也相同.通过测量全部燃料充分燃烧后水的末温(均未达到沸点)t甲<t乙=t丙,可以粗略知道它们的热值q大小关系为( )
A.q甲>q乙>q丙B.q甲>q乙=q丙 C.q甲<q乙=q丙 D.q甲=q乙=q丙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燃烧了质量相等的酒精、煤油和汽油,加热三个烧杯中质量相等的水时,甲杯水的温度升高的较低,即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所以酒精的热值小;乙和丙两杯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且高于甲杯水升高的温度,说明煤油和汽油的热值相同,且大于酒精的热值, C正确。故选C。
9.(2018·常州市金坛区河头中学初三课时练习有改动)小明同学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他设计了两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在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_______(选填“甲”或“乙”)组器材。除了图中已经呈现的器材,这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另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小明购买了一盒薯片,取出几片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乙天平 (2)偏小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
【解析】(1)研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实验中,应用不同的燃料,因此选乙组器材;为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不同,比较控制物质的质量,因此还要用天平称量质量;
(2)薯片没有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空气等其他物体吸收,存在热损失,根据,可知小明用上述方法测出薯片的热值为1.4×107J/kg,该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10.(2020·山东临沂)新冠肺炎肆虐,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20年1月29日,我市兰陵县捐赠的首批200t优质大蒜由10辆货车运往武汉(如图)其中辆货车装满大蒜后总重为3.0×105N,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5m2,该货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5.0×103N,30min内消耗柴油24L,已知柴油的密度ρ=0.85×103kg/m3。热值q=4.3×107J/kg,求:
(1)该货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24L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30min内该货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答案】(1)6×105Pa (2)8.772×108J (3)2.7×108J。
【解析】(1)该货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G=3.0×105N,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
(2)柴油的质量,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3)30min内货车行驶的路程,货车匀速行驶,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牵引力F=f=5.0×103N,30min内该货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欧姆定律同步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1 电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1 电流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3 电路的连接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3 电路的连接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夯实基础,提升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