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01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02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word版有答案)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共33页。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 基础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 ①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②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
    答案:(1)东晋 陶渊明 世外桃源(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无人问津, 怡然自得。

    (二)理解性默写:
    1.《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        ,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         ”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          ”
    7.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          ,         ”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         。”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         ,         ”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答案: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间隔( )    语云( )   诣太守( )
    答案: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间隔(jiàn)    语云(yù)  诣太守(yì)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缘溪行   缘: (2)落英缤纷     缤纷:
    (3)欲穷其林  穷: (4)仿佛若有光    仿佛:
    (5)才通人   才: (6)屋舍俨然    俨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8)阡陌交通    阡陌:
    (9)鸡犬相闻  相闻: (10)悉如外人   悉:
    (11)具答之    具: (12)咸来问讯    咸:
    (1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14)皆叹惋  叹惋: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6)此中人语云  语: (17)便扶向路     扶:     向:
    (18)及郡下    及: (19)诣太守    诣:
    (20)欣然规往    规: (21)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答案:(1)沿着,顺着(2)繁多的样子(3)尽(4)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5)仅仅,只(6)整齐的样子(7)类(8)田间小路(9)可以互相听到(10)全,都(11)详细(12)全,都(13)于是,就 ;隔绝,不通音讯(14感叹(15)邀请(16)告诉(17)沿着,顺着;先前的(18)到(19)拜访(20)打算,计划
    (21)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五)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古今异义词
    ①缘溪行 古义: 今义:缘故,缘分。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③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指运输事业。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单指男子的配偶。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⑥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⑦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
    ⑧得其船,便扶向路 古义: 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⑨寻向所志 古义: 今义:向着,朝向。
    (2)一词多义
    忘路之远近(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渔人甚异之( ) 其中往来种作( )
    ① 之 具答之( ) ②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处处志之( ) 即遣人随其往( )
    桑竹之属( ) 得其船(
    ③寻 寻向所志( ) ④舍 便舍船,从口入( )
    寻病终( ) 屋舍俨然( )
    ⑤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 ) ⑥遂 遂与外人间隔(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遂迷,不复得路( )
    (3)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 ) ②复前行( )
    ③处处志之( ) ④初极狭,才通人( )
    答案:(1)①沿着,顺着。 ②新鲜美好。③交错相通。 ④妻子儿女。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⑥不要说,更不必说。⑦不值得,不必。⑧沿着、顺着。⑨先前的。
    (2)①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见到的景象。代词,他们。助词,补足音节,不译。代词,这。②代词,那。代词,指桃花源。代词,他们的。代词,渔人。代词,他的。③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④动词,离开。名词,房屋。⑤动词,作为。介词,对,向。⑥副词,于是,就。副词,终于,竟。
    (3)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诧异②名词作状语,往前、向前③名词作动词,做记号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过。

    (六)翻译重点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答案:(1)(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2)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3)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 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七)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第一自然用简练的文字描写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有何作用?
    答案: 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八)“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答案: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九)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和平 ( 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十)、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答案:.C。“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有误,应是一种对现有平静生活的依恋和对战乱的恐惧。

    (十一)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答案:相似点:都是当时不可实现的虚幻想象;都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十二)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他在文中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答案:【示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作者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作者借虚构的故事逃避现实,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本文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消极性。


    (十三)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
    1.( )具答之。
    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4.林尽( )水源。
    答案: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

    (十四)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C

    (十五)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B

    (十六)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答案:A

    (十七)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晋太元中  中无杂树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  皆出酒食        D、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答案:C


    二、 阅读题
    (一)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10-12题。(共7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甲】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乙】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便舍船        舍生取义        四舍五入        锲而不舍
    B.才通人        指通豫南        通情达理        融会贯通
    C.具答之        百废具兴        别具匠心        交通工具
    D.扶向路        寻向所志        所向披靡        欣欣向荣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
    【乙】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
    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丙】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翻译:到了郡城,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理解: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
    12.上文描绘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阅读下面三则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不同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3分)
    【链接材料一】
    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②而不远徙。虽有舟舆③,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④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链接材料二】
    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⑤,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⑥;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⑦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⑧与禽兽居,族⑨与万物并。
    (节选自《庄子·马蹄》)
    【链接材料三】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①[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十倍,百倍。② [重死]以死为重。③ [舆]车。④[陈]通“阵”,列阵。⑤[蹊隧]小径和穴道。⑥[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⑦[羁]拴住。    ⑧[同]混同。⑨[族]聚集。
    链接材料一:①             。  
    链接材料二:②             。
    链接材料三:③            。
     
     
    答案:
    (三)(共7分)
    10.答案:A(2分)
    11.答案:乙(2分)
    12.答案要点:①朴素安定    ②自然和谐  ③天下为公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二)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悉如外人      悉:全,都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正,正在
    (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遗憾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17.【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桃花源”是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8.【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附【乙】文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四周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挑大粪浇灌园子,女主人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他们,心里非常羡慕,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

    (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乃不知有汉        
    ③处处志之         ④欣然规往
    12.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3.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4. 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内容作答。
    【答案】11. (1)交错相通  (2)竟然    (3)做记号    (4)计划    12. D    13. C   
    14. 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规”是“计划,打算”;“交通”是古今异义词,“交错相通”的意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子“后遂无问津者”的正确句读是:后/遂/无问津者,或后/遂无问津者。故答案为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以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虚构的理想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所以C项“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环境优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战乱,和平安宁;“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人人耕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幸福美满;“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民风淳朴。概括起来说,就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据此理解作答。

    (四)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9、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0、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乙]文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乙]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C、[丙]文主要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D、[丙]文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使作者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体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复前行,欲穷其林( )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3、[甲]文中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

    14、[乙]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
    9、C
    10、B
    11、(1)尽(2)整齐的样子(3)大约(4)忧伤
    12、(1)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2)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13、这样写不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
    14、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五)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7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    (2)欲穷其林 (      )
    (3)屋舍俨然 (     )     (4)老人引杨氏入山  (     )
    1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B、以耕以蚕    请以军礼见
    C、杨氏谢而从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不可取食于人也   生于忧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15.甲乙文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文段按“发现桃花林——              ——离开桃花源——             “”的顺序进行记叙描写,乙文段是通过            来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4分)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甲乙两文所写的农民生活的共同之处。(3分)
     
    答案:
    12.(1)惊异,诧议。这里是“对……感到惊异” (2)尽 (3)整齐的样子   (4)带领
    13.A
    14.(1)香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2) 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15. 行踪    进入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人物对话
    16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
     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一个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12题。(15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 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答案:
    9.(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2)田间小路           (3)同“邀”,邀请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0.(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1. B(B项中“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错误,应是“对桃源外的战乱,叹惋不已”)
    12. 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 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便要还家      (2)阡陌交通     
    (3)曳舟不得进     (4)遂缘小溪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2)樵童牧竖相征逐。                   (2分)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异   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   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
    D.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9.【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0.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3分)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6.(4分,每个词1分)
    (1)要通“邀”,邀请 (2)交错相通 (3)牵、拉  (4)于是,就
    7.(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2分)
    (“乃”和“无论”,错译一个扣1分)
    (2)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2分)(樵童、牧竖 ,征逐,错译一个扣1分)
    8.C(3分)
    9.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2分)
    10.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  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  (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3分)

    (八)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加点词语(3分)
    (1)阡陌交通  交通: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3)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
    6.交错想通;邀请;值得
    7.略
    8.B



    (九)
    古文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悉如外人: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子之哭也:       ④何为不去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1.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 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一)9.(4分)①全,都 ② 邀请 ③你  ④离开(各一分)
    10.(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
    11.(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1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1分)(意对即可)。
     

    (十)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7.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C.渔人甚异之/忽啼求之,父异焉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两个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通过表现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的交往,描绘作者心目中的“乐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B.甲文中,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盛情款待,表明桃花源是个和平富足的社会。
    C.乙文段中妇人宁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是因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
    D.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虚构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主题。
     
     
     
    答案:
    7.昔 者 吾 舅 死 于 虎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2分)
    8.C(3分)(A竟然/于是,就;B类/类似C,对……感到诧异D隔绝,断绝/绝妙,独一无二)
    9.(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2分,关键词“阡陌”“交通”)
    (2)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起来。(2分,关键词“具”“叹惋”)
    10.D.(反面衬托)(3分)
     
    【参考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十一)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5~29题。(14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③权:权且,暂且。④法朗:和尚法号。⑤赍:携带。⑥宁:难道。⑦形骸:形体。⑧事:侍奉,供奉。⑨摈落:剃光头。⑩自:本是。⑪弊:压迫。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恬 多 使 妇 人 我 等 不 胜 其 弊 逃 窜 至 此。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便要还家(     )      (2)无论魏晋(          )
    (3)并衣草叶(    )     (4)僧具言之(    )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不知有汉 / 汝乃何人                     
    B.寻病终 / 遂寻洞入
    C.皆出酒食 / 初食草根
    D.悉如外人 / 悉逐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2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2分)
    (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                                  
    (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答:                                  
    答案:
    25.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1处1分,共2分)
    26.(1)通“邀”,邀请。(2)不要说,更不必说。(3)穿(衣)(4)详细(每个1分,共4分)
    27.D(2分)
    28.(1)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人说啊。”(2分)
    (2)女人们互相看了看,笑着说:“他的话很有道理。”(2分)
    29.(选做一题)(1)前者是“避秦时乱”,后者是“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2分)
    (2)①都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②里面住着一群为避难而来的人;③无意间被外人发现;④结果是再寻而不得,极为神秘。(至少答出两点,2分)
     

    (十二)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 -24题。(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园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确实。④浣:洗衣。
    2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⑴ 阡陌交通 (            )        
    ⑵屋舍俨然(            )
    ⑶偶舍骑步行(            )        
    ⑷方担粪灌园(            )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⑴ 田间小路 ⑵ 整齐的样子。⑶ 放弃,舍弃。⑷ 正,正在。
    25.⑴ (渔人)又走了几十步,(洞口)突然变得宽 阔明亮了。⑵ 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幼都在田间耕耘种作。(每小题1分,共2分)
    26.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27.和谐安宁;自得其乐。(每项1分,共2分
     
    (十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②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④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⑤而之。                  (选自《汉书 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③录:录用,这里指邀请。④乡:同“向”,从前。⑤寤:同“悟”,醒悟,觉悟。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  遂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不通
    C.  客有过主人者
          岂他人之过哉
    D.  不者且有火患
          以为且噬己也
    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
    A.便要还家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幸而得息             D.曲突徙薪亡恩泽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2)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11.下面两个句子中的“乃”意思是否相同?结合文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主人乃寤而请之。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的主人为人处世有哪些不当之处。
     
     
    答案:
    8.D
    9.B
    10.(1)把烟囱改为拐弯的,搬走柴草,使他们远离
    (2)不用破费杀牛置酒,始终也不会有火意。
    11.不相同。“竟然”的意思。桃花源中的人跟随先世来到这里,不愿出去,与世隔绝,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渔人看来不可思议,感觉惊讶。“才”“终于”的意思。主人一开始没有邀请客人,知道邻居提醒,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12.不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
     

    (十四)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1—14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仆(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3)日,幽岫(xiù)(4)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5)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6)。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注释:(1)仆:作者谦称。(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3)限:遮断。(4)幽岫:幽深的山穴。(5)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6)办:具备。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仿佛若有光(         )                      
    (2)具答之  (         )
    (3)于斯已办  (         )                      
    (4)仁智所乐(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梅溪之西           辍耕之垄上              
    B.遂葺宇其上            其真不知马也
    C. 于斯已办           行者休于树               
    D.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
    1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3)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14.请结合乙文中的某一处(用自己的话概述),写出乙文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11.⑴好像  ⑵同“俱”,完全、详尽  ⑶这里(这儿)  ⑷喜爱(喜欢)
    12. C(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13.⑴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
       ⑵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生活,于是就在那山上修建了房子。
    14.①从描写的景色上看,景色优美,作者要建房居住在这儿,可见其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②从菊花、竹实这些所吃食物来看,都是隐士最爱,可见其避世退隐、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③从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句来看,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 、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只要写出1点即可,用自己的话概述内容1分,情感大意2分)







    相关试卷

    语文八年级上册蝉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蝉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理解性默写,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学常识填空,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