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所示的景观图为( )
A.基岩海岸 B.生物海岸
C.淤泥海岸 D.砂质海岸
解析:选A。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下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
2.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判断海岭的大致位置是在( )
A.ab曲线之间 B.bc曲线之间
C.cd曲线之间 D.de曲线之间
解析:选C。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由此可知,海底岩石的年龄以中脊处最年轻,向大陆方向逐渐变老,同时代的岩层以中脊为轴对称分布。据此可以确定本题图中的中脊应位于cd之间。
3.下列关于海岸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岸带是指从海岸线向海洋延伸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B.各国海岸带的宽度均为12海里
C.海岸带不包括陆地和滩涂
D.海岸带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解析:选D。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这个宽度,各国规定是不一样的。海岸带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下图为“某海岸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此景观在我国多分布于( )
A.渤海沿岸 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 D.南海沿岸
5.近年来,我国某些沿海地区该植被的面积有所扩大,其主要目的是( )
①涵养水源 ②减少台风、海浪的侵袭 ③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⑤淤积泥沙,生成新地 ⑥增加用材林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第4题,从该处景观高低潮位的变化及沿海地区存在大量的阔叶林可知,这里最可能位于我国的南海沿岸。第5题,在沿海地区大量建设防护林,一方面可用树林有效地减少台风、海浪对沿海地区的侵袭;另外,还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会使沿海地区泥沙淤积,形成新的陆地。
答案:4.D 5.D
6.有关海岸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
B.海岸线位置固定不变
C.海岸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海浪和潮汐的影响
D.海岸带的范围由低潮水位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
解析:选A。海岸线位置随潮汐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海岸的发育过程主要受海浪、潮汐、洋流、流水以及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岸带的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
7.有关红树林海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淤泥质海岸
B.分布在迎风浪的海滩
C.红树林海岸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D.红树林能够适应低温、高盐的环境
解析:选C。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低洼地带,红树林能够适应高温、高盐的环境。
8.关于珊瑚礁海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礁海岸是以珊瑚虫为主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生物海岸
B.珊瑚礁有环礁、堡礁两种形式
C.珊瑚礁都位于水面以下
D.珊瑚礁海岸常分布于温带、热带地区
解析:选A。珊瑚礁海岸通常有岸礁、环礁、堡礁三种形式。岸礁露出水面,环礁一般不露出水面,而堡礁则时隐时现,退潮时露出水面。
9.目前海底扩张仍然持续进行,为何全球的海洋面积总和没有明显改变( )
A.海底有弹性,可以伸缩
B.陆地面积缩小
C.海水量减少
D.较早形成的海洋地壳沉入地下
解析:选D。陆地地壳的面积大致上是不变的,海水总量的变化也不大,主要是新生的海洋地壳和隐没消失的海洋地壳大致相等。
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
①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②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③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④两地沿海均有寒流经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
①甲渔场因有寒暖流交汇 ②乙渔场因有上升补偿流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威尔逊山天文台气候炎热干旱;甲为纽芬兰渔场,乙为秘鲁渔场。
答案:10.B 11.A
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 )
①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②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③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④两地沿海均有寒流经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 )
①甲渔场因有寒暖流交汇
②乙渔场因有上升补偿流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欧洲南方文天台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威尔逊山天文台气候炎热干旱;甲为纽芬兰渔场,乙为秘鲁渔场。
答案:12.B 13.A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
A.海岭 B.海沟
C.洋盆 D.大陆架
15.图中群岛( )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判断P处为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分界线。
答案:14.B 15.A
16.读“我国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图”,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
A.甲、丁两地 B.乙、丙两地
C.乙、丁两地 D.甲、丙两地
解析:选D。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A.加剧农田土壤盐渍化
B.滩涂面积增多
C.淹没部分农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A
18.据图示分析该海岸类型为( )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答案:C
19.图示港口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港口淤积,需定期清淤
B.滩涂平坦广阔
C.港口风大
D.该处大陆架较窄
答案:A
20.冰岛位于大西洋中北部,它由沿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结合冰岛活火山带分布图,回答冰岛的活火山带分布广泛是因为该国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解析:选B。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二、综合题(共50分)
21.读等深线地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图中序号________表示陆地,________表示海洋,其分界线是________等深线。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为: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往往与地形⑤相伴出现的地形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解析:此题以等深线形式考查海底地形及分布。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出五个序号所代表的海底地形。0米等深线是海岸线,②处水深在0~200米,为大陆架,③处水深、坡陡,为大陆坡,④为洋盆,③与④之间的黑粗线是海沟,也就是序号⑤表示的地形。
答案:(1)① ②③④⑤ 0米
(2)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3)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如亚洲东部的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海岸山脉,如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22.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______,P处为________,B处是________物质上升处。
(2)在M、N板块的地壳部分,硅铝层较薄,甚至缺失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板块的地壳处。
(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
(4)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______,这个发现为________学说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
(5)如果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山系。
解析: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会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海沟—岛弧地貌。具体形成什么地形,要求同学去判断是哪个海洋板块和哪个大陆板块碰撞或根据形成的地貌去判断题目中的板块名称,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对板块运动对当今全球面貌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该图说明新大洋壳从生长到消亡的全过程以及地震、火山分布的关系。B处为板块分离的地方,岩浆不断涌出,形成新的岩石,并推动老的岩石向两侧移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密度大,地势低,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岩石被拖曳至地幔,熔融于软流层中;俯冲作用也形成海沟。同时,碰撞产生巨大的水平挤压力,使位于板块边缘的沉积物受挤压隆起、褶皱,接着褶曲程度越来越强烈,形成强烈褶曲的大山脉。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能量释放,产生强烈震荡,造成强烈地震;并使深层岩浆沿裂缝冒升,带来火山活动。位于太平洋板块东面的则是美洲板块,两者相碰撞则形成了巨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答案:(1)海沟 海岭 地幔
(2)M (3)A
(4)E、C、D 海底扩张
(5)美洲 科迪勒拉
2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写出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双选)( )
A.澳大利亚大陆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马来群岛
(3)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________板块周围边缘成为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
(4)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海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图所示的哪幅图( )
答案:(1)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2)CD (3)太平洋
(4)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5)D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哪三部分?
(3)为什么海洋生物集中分布在大陆架附近?
解析:(1)(2)读图即可得出结论。(3)应从大陆架区的特点——海水较浅以及大陆架区接纳陆地径流两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海岭 (2)海底地形主要分为大陆架、洋盆和海岭三部分。 (3)在大陆架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所以海洋生物多。
高中地理选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本册综合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四章 海气作用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