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5章章末综合检测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911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海洋开发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五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目前,人们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
①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 ②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
③直接作为水产养殖水源 ④提取化学工业原料 ⑤海水淡化处理,解决淡水资源不足 ⑥扩大海域面积,增加海水调节气候的功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目前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海水因为盐度高不能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
2.下面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①图为日本北海道渔场,②为印尼的爪哇岛,③为新西兰的北岛,④为古巴。则著名渔场为北海道附近海域,盐度最高的为位于副热带海域的古巴,所以选C项。
3.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的是( )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D.一旦捕捞量超过C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解析:选D。一旦捕捞量超过B点,渔业产量开始下降。
海水可以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不属于海水直接利用的是( )
A.灌溉青稞 B.冲洗公厕
C.工业冷却水 D.消防用水
5.海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陆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海水灌溉导致的环境问题的是( )
A.土壤盐渍化 B.海水入侵
C.地下水污染 D.地面沉降
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海洋水的开发利用。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作物;地面沉降是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答案:4.A 5.D
分析海洋资源,回答6~8题。
6.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
A.大陆架 B.洋盆
C.大陆坡 D.近岸带
7.关于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阳光集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 ②浮游生物分布均匀 ③临海国家都对海洋水产品需求量大 ④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关于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远洋深海区
B.潮汐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C.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难度不大
D.海水不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
解析:根据海洋资源的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6.B 7.D 8.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2题。
材料1:大洋中部的表层磷酸盐类物质是随冷水上升而从海区深层带来,盐类越多,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越发育。
材料2:下图是太平洋中部南北纬40°间大洋表层(0~100米)生物生产率的纬度分布图,横向为纬度,纵向为每立方米表层海水中的生物生产量。
9.据图可判断( )
A.海洋生物的纬度分布均匀
B.温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C.海洋生物的经度分布均匀
D.信风带海区海洋生物丰富
10.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鱼类最少的原因是( )
A.洋流影响 B.海水温度变化小
C.上升流发育 D.地处大陆架
11.拟绘制太平洋东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赤道海区 B.信风带海区
C.副热带海区 D.温带海区
12.拟绘制太平洋西岸附近的此类图,则图中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
A.10°N~20°N B.10°S~20°S
C.30°N~40°N D.30°S~40°S
解析:大洋中部的副热带海区因无洋流,水温的季节变化又小,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交换少,故表层营养盐类少;副热带的大洋东岸受离岸的信风影响,上升流发育,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类丰富;北太平洋西岸的温带海域,因有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而使海洋生物丰富。
答案:9.B 10.B 11.B 12.C
下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某岛屿。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3~14题。
13.图中兴建渔港的最佳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若此渔场为世界五大渔场之一,经过的洋流最有可能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日本暖流
解析:渔港既要靠近渔场,又要背风避浪,还要交通便利;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盛行西风,综合分析甲、乙、丙、丁四地,甲处符合上述条件。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大渔场是西欧的北海渔场,经过的洋流最有可能是北大西洋暖流。
答案:13.A 14.B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
A.①——渔业资源 B.②——石油
C.③——天然气 D.④——滨海砂矿
16.若该剖面表示15°S的太平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处有寒流 ②乙处洋流流向北方 ③甲处海水盐度小于乙处 ④乙处有大渔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石油、天然气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甲处有暖流,乙处有寒流,甲处盐度大于乙处。要注意区别识记海洋资源的分布。
答案:15.A 16.D
下图是“某地海岸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如果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哪个地点比较适合建渔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来看,此处位于东北信风带,东北部的甲、乙为迎风坡,丙、丁为背风坡,所以甲、乙两地的波浪能较大;丙为一海湾,比丁更适合港口的建设。
答案:17.C 18.A
下图为南回归线通过的某大陆及其两侧海底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该大陆属于的大洲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答案:B
20.③处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较浅,阳光充足
B.有寒暖流交汇
C.上升流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浮
D.陆地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答案:A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是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现拟对该岛进行综合开发。该岛白天热晚间凉爽,全年盛行强劲的东北风;没有煤、石油、天然气资源;森林丰富;多温泉;有流速很大的河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A、B两地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中所示,拟在该岛平原地区建一个小型农场。根据图中农场的布局,为满足农场的能源需要,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出发,在E处应充分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该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能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向________方向发展。
(3)D处应大力营造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岛除在E处开发的新能源外,还可以开发哪些新能源?请列举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现有条件,请你为综合开发该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题干和地图已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小岛位于热带太平洋的东北信风带,风能、水能、地热能丰富,目前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这些都是我们答题有用的信息,稍加迁移组织、加工即可。
答案:(1)B B地处东北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2)沼气 良性循环
(3)海防林 防止强风和海浪侵袭
(4)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等(任答三项)
(5)①开发海岛旅游资源,突出热带海滨和岛屿的特色,例如发展海洋生态游;②着重开发海洋资源、耕海牧渔,着重发展资源加工,以及热带动植物资源等;③加强港口建设,通过海运发展外向型经济。
22.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类型,回答下列问题。(12分)
①盐场 ②潮汐发电 ③钻井平台 ④海上工厂
⑤海洋捕捞 ⑥海上旅游 ⑦海洋运输 ⑧海底隧道
⑨石油天然气 藻类 ⑪蟹类 ⑫贝类 ⑬海底居室
⑭锰结核 ⑮海水制取镁、碘、铀等 ⑯鱼类
(1)把图上有关内容的数码代号填入下面表内。
代号 | 资源及其开发 | 在示意图上的具体反映 |
A |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 ⑤⑪⑫ |
B |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 ③⑨ |
C | 海洋化学资源及其开发 | ① |
D | 海洋能源资源及其开发 |
|
E | 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 | ④⑥⑦⑧ |
以上图表反映了海洋资源的________性,所以在开发利用中,应该加强________开发。
(2)20世纪中期一些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发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呼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有(双选)( )
A.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海水运动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最早形式是利用人力或风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
C.目前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海洋化学资源是深海锰结核
D.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答案:(1)A、B、C、D、E每格一个数字,依次为:⑯、⑭、⑮、②、⑬ 多样 综合
(2)地球,尤其是陆地出现了各种危机,如人口剧增,陆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等。向海洋进军,是期望海洋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困境。
(3)CD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图中的A地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_盐场,从气候角度分析该盐场生产的最佳时期,并阐述你的理由。
(2)有专家建议,可以在B、C两地间建造跨海大桥,你认为这座跨海大桥将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3)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4)天津塘沽港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港口,根据图示信息,试分析该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5)为什么天津港要修建南北两道防波堤?
答案:(1)长芦 5、6月和9、10月份。 夏季或夏季前后,气温高,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在正常年份,7月和8月是华北地区的雨季,对晒盐不利。
(2)缩短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的距离,加强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缓解渤海湾沿岸的交通压力,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环渤海地区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提供机遇;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较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优势;是我国科技力量最强的地区;交通便利,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佳对外通道。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高,轻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迟缓;环渤海经济区内的国有经济比重高,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力量比较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力量还相对较弱;在体制创新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差很大。
(4)水域条件:地处海河入海口,既是河港,又可以兼作海港,且位于渤海湾,风浪相对小;筑港条件: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进行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腹地:地处京津唐工业基地,陆上交通便利,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
(5)南防波堤主要防御夏季风引起的风浪,北防波堤主要可以防御近岸洋流和冬季东北风引起的风浪对港口的影响。
24.下图是杭州湾、舟山群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从天文角度看,形成钱塘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地、月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其中________位于中间。
(2)舟山群岛的基岩海岸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海洋自然灾害是________。
(3)填表回答舟山群岛海域目前已利用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及其利用方式。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 利用方式 |
|
|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岸类型、潮汐成因、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环境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图概述海岸特点、说明海洋开发措施的能力。第(1)题,八月十八日地球位于日、地、月三者一线的中间位置,月相为满月,月地引力最大,形成大潮。第(2)题,舟山群岛为基岩海岸,其特点为海岸曲折、陡峻,多港湾,受夏季风、台风、潮汐影响,风暴潮多发。第(3)题,由舟山群岛的海洋环境出发,从生物、空间、旅游等方面列举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
答案:(1)地球
(2)海岸曲折、陡峻 多港湾 风暴潮
(3)
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 利用方式 |
海洋生物资源 | 发展捕捞业、海水养殖业 |
海洋空间资源 | 建港口、海运 |
海洋旅游资源 | 发展旅游业 |
高中地理选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本册综合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