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882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882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修二讲学稿: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8882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
【课程标准】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学习目标】
1、阅读材料,能概括风暴潮的成因和危害及预防措施;
2、观看视频材料,能概括海啸的成因,举例说出海啸的预防措施;
3、阅读课本,能表述影响海冰形成的因素。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68-69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一、海洋自然灾害
海洋自然灾害成因分类:
1、由气象因素引发,如: 、 ;
2、由岩石圈活动导致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引发,如 ;
3、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如 、 。
主要海洋自然灾害
(一)风暴潮
1、概念:风暴潮是在 或 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 地区 的现象。
2、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 。
水位异常抬升,风暴潮来势倍增的原因:
。
3、风暴潮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
成因
时间
分布
特点
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
多见于 季节
凡受 影响的国家的 地区均有可能发生
、
、
、
。
温带气旋引发的风暴潮
多发于 ,夏季也时有发生
地区(以欧洲北岸沿海、美国东海岸、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
4、风暴潮的危害:
(1)表现:狂风巨浪+水位暴涨
(2)危害:可使海上船只 、沿岸堤防 、农田 、房屋 、常常造成严重的 和 损失;此外风暴潮还会造成严重的 现象,使 遭到污染,耕地 化。
活动二:1、阅读课本P69阅读资料“孟加拉湾风暴潮”,加深对风暴潮危害的认识。
2、P69活动: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读图并回答问题。
(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
(2)请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3)风暴潮造成危害轻重的原因分析的一般模式: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风力大小、天文潮位、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地形和河流条件等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人口等
活动三:阅读课本P70图文资料并观看视频,完成填空。
(二)海啸
1、定义:由 、 或 等所激起的巨浪,它是一种特殊的海水波动现象。
2、成因: 、 或 等;
3、特点:起始 、来势猛、 性强;
4、危害:巨大 、 和 。
5、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全球地震海啸发生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与地震带一致,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和 ,其中发生在 地震带上的地震海啸多些。 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和危害最重的国家。
思考:1、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
2.海啸常伴地震而发生,出现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地处太平洋西侧,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多数地区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因为( )
①我国海区多是宽广的浅水大陆架
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
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活动四:阅读课本P71-72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三)海冰和冰山
1、海冰:
(1)概念:狭义: ;
广义: 。
(2)形成条件:
① 、 、 、 的 最先出现海冰
②它是 和 海域特有的水文现象。
③每年冬季,我国 及 的部分海域都会形成海冰。
(3)危害
①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产生的 力和 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②岸冰常常 航道,使港口处于 状态;
③浮冰能够摧毁 ,甚至能撞倒坚固的 。
2、冰山
(1)概念:是 冰的一种,它是指 冰川滑入海中 而形成是 冰块。通常冰山露出海面的高度要达到 米以上。
(2)危害:冰山撞击能够使巨型轮船 。
(四)海雾
(1)概念:
(2)形成条件:
(3)危害:
二、海洋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1.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_______ ______。
2.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 ___________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3.提高人们的__________意识与____________,也是防范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课时评价】
一、基础过关
2010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震级8.7级。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人员失踪和死亡超过20万,这次海啸波及7个国家,这是此区域40年以来最大的海啸。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所发生的海域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块与
A、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3、除了海底地震能引起海啸外,还可能引起海啸的有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海底火山爆发 ④风暴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的区域分布图。其中,虚线表示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信息可知
①热带、亚热带海区是台风产生的主要区域
②当台风位于上海东部海域时,上海的风向为西南风
③大西洋海域没有台风发生
④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关于台风灾害和减灾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和降温引起
②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③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当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
④到目前为止人力无法改变台风的大小和方向,所以也无法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台风、热带气旋、飓风可能引起的海洋灾害有
A.海啸、浮冰 B.风暴潮、巨浪 C.巨浪、地震 D.暴雨、洪涝
8.关于冰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山属于咸水冰的一种 B.露出海面的冰山与海下部分大致相当
C.冰山是由大陆冰川滑入海中断裂形成的 D.北大西洋的冰山可能来自南极大陆
9.对闽、浙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火山 B.洪涝和泥石流 C.干旱、低温 D.台风和强热带风暴
10.引发风暴潮的直接因素是
A.连续向岸吹的强风 B.连续吹离岸的强风
C.天文大潮中的高潮 D.海底火山的喷发
二、能力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11-12题。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0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预报示意图。
1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12.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学习目标】:
1、阅读材料,能概括海洋主要污染源及产生的危害;
2、观看视频材料,能概况影响赤潮产生的因素;
3、合作学习,能表述海洋保护的基本策略。
【学习过程】:
活动一:阅读课本P74-75图文资料,完成填空。
1.海洋环境污染
(1)污染物主要来源于____ ____上的_____ _____过程,特别是 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物质。
(2)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附近
(3)危害:危害_____ ___、通过 作用损害人类健康
(4)石油污染---海洋污染的突出问题
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集中区域:沿海________和____ ____沿线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说明海洋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污染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危害人类自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阅读课本P76图文资料,完成关联图。
2.海洋生态破坏
海岸带开发
(1)原因:破坏海岸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破坏
珊瑚礁开采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海洋污染
活动四:赤潮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海洋生态破坏现象,下面让我们通过P77相关内容认识赤潮并完成以下内容。
(1)概念:是一种__________的生态异常现象。是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聚集,从而引起海水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也是赤潮发生的重要条件。
(3)分布:在世界各大陆的___________海域
(4)容易发生赤潮水体――___________纬度封闭的____________海域
(5)想一想怎样才能预防赤潮的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以下框图表示的是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联系已学知识,分析下列各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他们的代号填入下面的空格内。
A 过度捕捞; B农耕; C油轮泄露; D 工业废水; E海岸工程;
F 围海造田; G 危害人体健康; H 海洋生态破坏; I 核电站冷却水;
海洋环境问题
危及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污染
活动六:阅读课本P78-P79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三、海平面上升
(1)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也是_________效应增强的表现。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___________燃料;破坏___________),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
直接淹没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害 加剧________、洪涝灾害的威胁,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海岸带地区的渔业资源,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境
(3)危害集中区:沿海低地国家和海岛国家
四、海洋环境保护
1.制定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行为
2.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物
3.加快沿海城市________建设,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4.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海洋划界保护意识
5.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反馈练习】
一、基础过关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相对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2.我国下列各水域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长江口 B.黄河口 C.辽河口 D.珠江口
3.洋流对赤潮的影响主要是( )
A.稀释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物 B.使赤潮发生海域形成大渔场
C.加强赤潮发生海域的污染程度 D.使赤潮污染范围缩小
4.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海上定期休渔
5.读“某海域示意图”,某年一油轮在阿拉斯加州沿海触礁,导致大面积的油膜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首先扩散的海域是( )
A.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 B.北冰洋海域
C.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 D.白令海峡
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油轮排放和油轮泄漏 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吹来 D.洋流从产油区带来
7.若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位于南太平洋的图瓦卢是由九个环状珊瑚礁岛组成的岛国,国土总面积26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是4.5米,人口约11000人。2002年图瓦卢已举国移民新西兰据此,回答第8题
8.导致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的根本原因是 ( )
A.该国位于台风盛行的海域
B.发达国家在该国海域附近不断进行核试验
C.该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
D.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
9.下列措施能减缓该影响所导致后果的是 ( )
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能力挑战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 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
材料二 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
(1)该钻井平台所在地的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形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南部4州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是当时该海域风向为________,易造成石油污染向海岸蔓延。
(4)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_____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 。
(5)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 、_______________
(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第三节 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
【课程标准】:1、区别内海、领海、毗邻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读图,填写出海洋权益相关概念示意图。
2、阅读课本,能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并能举例产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学习过程】:
一、海洋权益:
领海基线
活动一:阅读课本P81海洋权益示意图,完成下表。
领海线
大陆架
200海里~ 海里
200海里
海里
12海里
海洋
陆地
大陆架
活动二:结合上图,在下图中填出领海基线、内海、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
活动三:在下图中画出领海基线(直线基线)
陆
地
海
洋
活动四:思考以下问题:
(1)内水(内海)与领海有什么关系?
内水(内海)是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的水域。
领海是从______________开始最宽不超过_________的水域。
(2)为什么说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阅读P82阅读,完成临海国在海洋权益范围内所享有的权益。
权益
内水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享有 及其 和底土
领海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享有 及其 和底土
毗连区
享有防止和惩处在其范围内 的管制权
大陆架
享有勘探和开发 ,以及 生物的主权
专属经济区
享有 的主权和管辖权
公海
供所有国家 使用
二、我国的海洋国情
活动六:阅读P82-P83,完成下列填空。
1.现状
大陆海岸线______________
领海面积________________
可管辖海域面积__________
海
洋
大
国
人口众多
2.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 和 日益严重
3.海洋权益
(1)海洋划界:存在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
(2)海洋争端:我国主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解决
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环境
(3)维护海洋权益 巩固海防,打击犯罪
维护我国外贸航运通道的安全
三、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活动七:阅读课本P84-85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1.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和价值的认识
①早先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_______,对全球环境变化有重大影响
海洋是生命的___________,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本源
②现在的认识 海洋经济是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是_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来源
海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舞台
2. 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
基础及依据:1994年11月16日,《 》正式生效。提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_______分享海洋利益;_______开发和_______海洋;_______利用海洋,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_______发展。
3.我国作出的努力
基于本国的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之上,积极参与____________,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作出应有贡献。
【反馈练习】
一、基础过关
1.领海基线是( )
A.内水和领海的分界线 B.领海和毗连区的分界线
C.内水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D.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2.关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确立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是对公海制度的新发展
B.规定了国际海底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C.仅体现发达国家与沿海国的利益
D.生效后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往往造成新的争端
3.关于公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公海只对沿海国家开放
B.对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
C.公海只能用于和平目的
D.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9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二、能力挑战
领海基线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全球144个沿海国家对A处拥有________权;对B处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C处为________,是________的财产。
(2)我国________海域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
(3)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拥有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请用数学公式列出该答案的计算方法): 。1(海里=1.852千米)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五章 海洋开发综合与测试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时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修2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时评价,课程目标,案例分析,案例2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三章 海洋水体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2第三章 海洋水体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课时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