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PPT课件(有答案)
第七单元 第24课时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 第24课时 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含答案),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题热身,图24-1,第3题答图,图24-2,考点管理,图24-3,例1答图,图24-4,图24-5,图24-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1,b=2,c=3 B.a=2,b=3,c=4C.a=2,b=4,c=5 D.a=3,b=4,c=52.在Rt△ABC中,∠C=90°,∠B=30°,斜边AB的长为2 cm,则AC长为 ( )A.4 cm B.2 cm
3.如图24-1,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 cm,高BD为4 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D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大约是 ( )A.6 cm B.12 cmC.13 cm D.16 cm
【解析】 如答图,将圆柱体展开,连结DC,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 cm,则DA=12 c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如图24-2,在Rt△ABC中,E是斜边AB的中点,若AB=10,则CE=______.
一、必知3 知识点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_;(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3)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______ __.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2.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______.
【智慧锦囊】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确定另外两边的关系;(3)证明带有平方关系的问题;(4)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应用勾股定理的问题.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并且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勾股数: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智慧锦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证明两条线段垂直;(3)实际应用.
二、必会2 方法1.面积法用面积法证明是常用的技巧之一,勾股定理的证明通常用面积法.即利用某个图形的多种面积求法或面积之间的和差关系列出等式,从而得到证明的结论.2.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立体图形侧面两点的距离问题,折叠问题,航海问题,梯子下滑问题等,常直接或间接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是中考的热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如图24-4,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 )
【解析】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AD=BD,可得∠DAE=30°,易得∠ADC=60°,∠CAD=30°,则AD为∠BAC的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DE=CD=3,再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D=2DE=6.∴BC=9.
勾股定理的应用 [2017·绍兴]如图24-5,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 m,顶端距离地面2.4 m,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 m,则小巷的宽度为( )A.0.7 m B.1.5 mC.2.2 m D.2.4 m
例2答图【解析】 如答图,在Rt△ACB中,∵∠ACB=90°,BC=0.7 m,AC=2.4 m,∴AB2=0.72+2.42=6.25.在Rt△A′BD中,∵∠A′DB=90°,A′D=2 m,BD2+A′D2=A′B2,∴BD2+22=6.25,∴BD2=2.25,∵BD>0,∴BD=1.5 m,∴CD=BC+BD=0.7+1.5=2.2(m).
1.如图24-6,有两棵树,一棵高12 m,另一棵高6 m,两树相距8 m.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______m.
【解析】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小鸟沿着两棵树的树梢进行直线飞行,飞行的路程最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
勾股定理与拼图 如图24-8①,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分别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图形个数有 ( )
A.1个 B.2个C.3个 D.4个【解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以a,b,c为边,应用勾股定理,可得a2+b2=c2.①第一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②第二个图形中,首先根据圆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半圆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③第三个图形中,首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a2+b2=c2,可得S1+S2=S3;④第四个图形中,首先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表示出3个正
1.如图24-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S2 018的值为 ( )
2.如图24-10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积是______.【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A,B的面积和为S1,C,D的面积和为S2,S1+S2=S3,即S3=2+5+1+2=10.
3.如图24-11,四边形ABCD,EFGH,NHMC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b,c,A,B,N,E,F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___________(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
4.如图24-12是一种“羊头”形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①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②和②′,…以此类推,若正方形①的边长为64 cm,则第4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cm.
【点悟】 勾股定理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分别作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这是勾股定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如图24-14,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0 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 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 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 )
【解析】 如答图,将容器侧面展开,建立A关于EF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最短路径.由题意得A′D=5 cm,BD=12-3+3=12(cm),
2.如图24-15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 cm,4 cm和3 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到长方体上和A点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 )
3.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24-16,把枯木看做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_______尺.
【解析】 如答图,一条直角边(即枯木的高)长20尺,另一条直角边长是5×3=15(尺),【点悟】 在求几何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可以通过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几何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来解决.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图24-17,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结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若AE=1,BE=2,CE=3,则∠BE′C=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EBE′=90°,BE=BE′=2,AE=E′C=1,进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EE′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出答案.如答图,连结E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的位置,AE=
如图24-18,已知AB=4,BC=3,AD=12,DC=13,∠B=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
赵爽弦图A.12S B.10S C.9S D.8S
1.[2017·丽水]我国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绘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24-20①所示.在图②中,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4,正方形IJKL的边长为2,且IJ∥AB,则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______.
2.[2016·孝感]如图24-21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如果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小正方形EFGH面积的13倍,那么tan∠ADE的值为_____.
3.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24-22①).图②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2,则S1+S2+S3=______.
【解析】 ∵八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四边形ABCD,EFGH,MNKT是正方形,∴CG=NF,CF=DG=KF,∴S1=(CG+DG)2=CG2+DG2+2CG·DG=GF2+2CG·DG,S2=GF2,S3=(KF-NF)2=KF2+NF2-2NF·KF=GF2-2CG·DG,∴S1+S2+S3=GF2+2CG·DG+GF2+GF2-2CG·DG=3GF2=12.
必明3 易错点1.在利用勾股定理时,确定所给的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如果题中未说明,需要分类讨论.2.在已知三角形三边的前提下,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确定三条边中的最大边,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解题时,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误认为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则c是斜边,从而造成误解.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定理常用于证明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的数量关系,注意“直角三角形”这一前提条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示范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图1-19,探究新知,图1-20,图1-21,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 勾股定理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要点,勾股定理与网格,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练习课件第6单元 第20课时 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含答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一半,a2+b2=c2,AD8,-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