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01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02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优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优质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 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掌握积累一词多义的方法。
    2. 掌握古今异义的分类,学会根据语境翻译古今异义词。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同时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义项。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只有一个义项。根据多义词各义项的关系,可以把它们区分为本义和引申义。
    1. 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最基本的意义,是这个词刚出现时的意义。如“亡”的本义是“逃跑”。如: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逃跑)
    2.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推衍联想而产生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亡”由逃跑不见,引申出了物的丢失不见和人的死亡。如:②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亡:丢失)③花落人亡两不知。(亡:死亡)
    例如:



    词的比喻义
    比喻义是词的引申义里面的一种特殊情况,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如“草芥”本来指小草,后经常比喻指轻微、无价值的东西。如: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草芥:不值钱的东西)
    学习一词多义要注意三点:
    一要抓住本义,贯通其他意义,举一反三。
    二要抓住常用义,多加积累和整理。
    三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确定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典例精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身
    (1)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
    (2)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________________
    (4)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与妻书》)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身体 (2)亲自 (3)自己,自身 (4)身孕
    2. 士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论语》)________________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男子的通称 (2)知识分子的通称 (3)士兵
    3. 相
    (1)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篇》)________________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察看 (2)辅助,辅佐 (3)丞相 (4)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4. 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________________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国都,京城 (2)国都,京城 (3)国家
    5. 假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________________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借 (2)凭借,借助 (3)假装 (4)借助,利用
    6. 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________________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
    (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兴起,发生 (2)起,起来 (3)兴办,举办
    7. 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________________
    (2)其真不知马也(《马说》)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________________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________________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道,懂得 (2)识别 (3)同“智”,智慧 (4)懂得 (5)了解

    二、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引申演变,有些词在古代汉语中和现代汉语中形相同义却不同,称为古今词义差异,俗称为古今异义。从词义的范围与感情色彩看,主要有以下四类:
    1. 范围扩大
    “范围扩大”就是说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狭窄变为较广泛。如:“江”“河”,古代专指南方的长江和北方的黄河。如:“三万里河东入海”的“河”就是指黄河,整句诗理解为“数万里长的黄河向东流入大海”;“江流天地外”的“江”就是指长江,整句诗理解为“长江流向天地之外”。“江”“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范围扩大了。
    2. 范围缩小
    “范围缩小”就是说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广泛变为较狭窄。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泛指气味,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里面的“臭”就是指气味,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同心的话,它的气味如兰花”。
    3. 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一个词语由表示甲事物变成表示乙事物。如:“烈士”,古代指有抱负、有操守的人,现在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的“烈士”就是指“有抱负的人”,整句诗理解为“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他的雄心壮志也不会停止”。
    4. 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爪牙”在古代可以表示“兽类的脚爪和牙齿”,是中性词;也可以表示“重臣、得力的帮手、亲信”,是褒义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爪牙”指“爪子和牙齿”;“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中的“爪牙”指“重臣”。“爪牙”现在指“坏人的帮凶”,变成了贬义词。
    5. 双音节和单音节差异
    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还要注意一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双音节的词在古代汉语里可能是两个单音节的词,即在古代是一个词组而不是一个词。如:“妻子”,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指“男子的配偶”,而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就是指妻子和儿女。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的方法主要靠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不要望文生义,同时可以和含有古代词义的成语相互参证。如:“走”古义有“跑”的意思,“爽”古义有“差错”的意思,这可以从成语“走马观花”“屡试不爽”中得到印证。
    【典例精析】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_____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
    3. 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
    4.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________________
    5.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________________
    6.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________________
    7.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________________
    8. 云髻半偏新睡觉________________
    9. 暮去朝来颜色故________________
    10.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怜:可爱。
    2.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3. 响应:像回声一样应和(两个单音节词:响,回声,这里解释为像回声一样;应,应和,响应)
    4. 股:大腿。
    5. 谢:告诫、告诉。
    6. 中国:中原地区。
    7. 好:相貌好看。
    8. 睡觉:睡觉醒来(两个单音节词:睡,睡觉;觉,醒来)
    9. 颜色:容颜。
    10. 卑鄙:卑贱鄙陋。


    (答题时间:30分钟)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伤。
    C.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1. C 解析:A项,了:明白,了解。D项,面:当面,名词作状语。A、D两项都可以用双音词推断法。B项,戚:忧伤。但C项“怪”解释为“责怪”错误,文中县吏没有“责怪”自新,而是善意地“止杖”(阻止施行杖刑),另外,“怪”是形容词,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句中应是活用,因此,“怪”是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参考译文】
    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代经书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奋不懈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平常时就已经很清楚的样子。……他和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晒得很黑。夜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为贫贱事而忧伤了。
    他的哥哥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的兄长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的哥哥藏在别的地方。县吏对他的神情气概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县吏就阻止了……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吏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对方下不来台。大庭广众之下,他说话从不看人家的脸色。
    2. A 解析:根据加点词的词性来推断,A项“禀至行”是主谓结构,“禀”作主语,应是名词,解释为动词“赐予”错误,应理解为“生性”“禀性”。B项“性闲木功”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闲”在句中作谓语,应为动词,同“娴”,解释为“熟习”正确。C项“受直”是动宾结构,“受”,动词,意为“接受”,“直”解释为名词“报酬”正确。D项为主语省略的主谓句,“买籴”“举爨”为顺承的两件事,“爨”解释为“做饭”正确。其实,这道题如能准确判别“禀”在句中的词性,就可以轻松解答。
    【参考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他生性孝顺,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他熟悉木工技艺,常靠给人做工来供养双亲。他生性谦虚,常给人做工,收取短工的工钱。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到市场买点米,然后烧火做饭。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 学会用“四看”法辨析近义实词。
    2. 掌握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方法。


    一、“四看”法辨析近义实词
    近义实词辨析“四看”
    1. 看词义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义侧重
    匠心
    侧重构思巧妙
    这件艺术作品真是匠心独运
    用心
    侧重注意力集中
    用心做事,就有好的回报
    词义轻重
    干涉
    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
    干涉别国内政
    干预
    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
    事关隐私,不便干预

    2. 看词性
    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位→名词→高雅的品位
    3. 看色彩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感情
    色彩
    熏陶
    中性词,多指好的
    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读书
    熏染
    贬义词,多指坏的
    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他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语体
    风格
    窥伺
    书面语
    黑暗中,敌军探子躲在墙后窥伺着我方指挥所的动静
    偷看
    口语
    语文老师大声说:“不要偷看课本!”

    4. 看搭配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适用
    范围
    词汇
    较大
    英语词汇
    词语
    较小
    “高考”是个词语
    使用
    对象
    赡养
    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赡养老人
    抚养
    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抚养孩子
    扶养
    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
    扶养兄弟
    搭配
    特点
    充足
    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
    阳光充足、降水充足
    充分
    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条件充分、理由充分
    充沛
    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典例精析】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________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操纵罢了。
    ②入夜,月色溶溶,水面________,我们或坐在树下促膝畅谈,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③有一种人,他们________敦厚老实,按书本办事,工作审慎认真。乍看没什么可挑剔之处,还挺值得我们嘉许学习呢!
    A. 掩蔽 寥廓 品行     B. 掩蔽 辽阔 品性
    C. 掩饰 寥廓 品性 D. 掩饰 辽阔 品行
    解析:选B。掩蔽:遮蔽;隐藏。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掩蔽”。寥廓:高远空旷。辽阔:广阔;宽广。此处形容“水面”,应用“辽阔”。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品性”。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________,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
    ②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________,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
    ③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欧盟传达出两个讯息,价值讯息主要是赞扬欧盟国家放弃昔日成见,化仇敌为密友,相互________。
    A. 报怨 爱好 接纳 B. 抱怨 爱好 接受
    C. 报怨 嗜好 接受 D. 抱怨 嗜好 接纳
    解析:选D。“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此处应该用动词“抱怨”。“嗜好”比“爱好”程度深,而且能和“口味”搭配。所以此处应该用“嗜好”。“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纳”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此处用“接纳”合适。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7月21日,北京遭遇强降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段遭受严重水灾。150名农民工奋不顾身,从湍急的水流中成功救援了182名被困群众。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都在________他们的事迹。
    ②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使知识________。
    ③泡水车由于存在种种危害,因此被二手车市场认定为事故车。目前各二手车商都在积极应对,培训评估师,加大力度________,诚信经营,避免泡水车进入二手车市场。
    A. 传诵 增殖 甄别 B. 传颂 增值 甄别
    C. 传颂 增殖 鉴别 D. 传诵 增值 鉴别
    解析:选B。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美名或文学作品。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多用于事迹。增值:资产或商品价值增加。增殖:增生;繁殖。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鉴别: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法”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________,反映出散文这一文体从确立其独立地位到实现成熟的文体形态的过程。
    ②仿品是陶瓷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产品,即后代有意________前代的作品,也叫仿古瓷。高仿瓷作为目前收藏市场上的新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的关注。
    ③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A. 范畴 仿照 申诉 B. 范围 仿造 申诉
    C. 范围 仿照 申述 D. 范畴 仿造 申述
    解析:选D。“范畴”和“范围”都表示界限和限制。但“范畴”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范围”用于具体事物。根据语境,句①应选“范畴”。“仿照”指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主要指计划、规模、方法等一整套全部模仿,对象多是抽象事物;“仿造”着重指模仿一定的样式制造,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根据句②中的“陶瓷”,应选“仿造”。“申诉”的词义比“申述”的词义范围小,它是指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申述”指详细说明(理由、来意等)。句③指明是“第一次庭审”,因此应该用“申述”。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______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______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A. 题写 内涵 吟咏 B. 题签 内涵 涵泳
    C. 题写 蕴涵 涵泳 D. 题签 蕴涵 吟咏
    解析:选A。题写:除了书写的本义之外,更强调题写的动作和意义。“题写”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区别于一般性书写:特定的作者、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事物。题签: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蕴涵:包含,动词。也作蕴含。涵泳:深入领会。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以上是选择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题型中辨析词语的含义。还有一种,阅读中经常考查的理解词语的含义,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二、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
    (一)考查要点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准,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查内容主要有:①区别多义词的义项;②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③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④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⑤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⑥理解蕴含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等。
    (二)五法宝破解词语含义理解难题
    对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为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等紧密联系,受上下文及文章主旨的制约。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方法判断词义和用法
    法宝一:前后对应法
    策略:要从工整对称、成语替代的角度来提炼要点,找前后词语的对应关系,一一进行关联照应。
    【典例精析】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文中“兽类”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含义:野蛮,庸俗。(2)作用:表现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的变化过程。

    法宝二:代词理解法
    策略:利用代词的上句来理解代词的含义。
    代词的出现往往在所指代的事或人之后,也就是说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上句中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典例精析】
    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指对已知材料(知识)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是在对已有认识的审视和反思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索活动。因此,如果仅把创造性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那么充其量只能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并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因为它与主动、能动的探索活动,与艰苦的科研劳动,与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境界毫不相关,也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相反,如果使学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或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那么就与创造性的培养“南辕北辙”了。
    文中加点的“它”指的是什么?
    解析:遇到代词,要关注它的前一句,从中发现“它”与上句中“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在意思上有关联。而且从后文看,“它”是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的。
    答案:“它”指“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

    法宝三:阐释句理解法
    策略:借助阐释句理解非代词的指代义。
    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典例精析】
    大概研究学问非得研究到有了呆气的境域,钻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彼科学家思创造一物,发明一理,当其在未创造发明之前,人莫不讥为梦想,甚至狂易,认为徒耗光阴,结果辽远;而彼科学家独不顾讥笑,埋头研究,甚至废寝忘食,甘之如饴,非有几分呆气为后盾,岂能坚持得下去。
    (选自《呆气》)
    文中加点的“皮毛”指什么?
    解析:“皮毛”在句中来得较突然,可以从文中找到能阐释它的句子,即上文的“钻得不深,求得不切”。
    答案:“皮毛”指表层的肤浅的理解。

    法宝四:主旨、意念探求法
    策略:从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词语的隐含义必须在具体的篇章语境中生成,而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就是篇章语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结合语境探求词语的隐含义,首先就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探求。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念对文章的各个局部、句子以至词语都具有统摄作用,也赋予这些部分以统一的意义。文章中所有的段落和语言材料的意义生成,都从不同侧面受到全文主旨和作者意念的制约。下面我们看看词语如何在主旨意念的统摄下生成其隐含义。

    【典例精析】
    走过河流
    季晓涓
    每天每天,我都从一条河流上走过,一条比我的生命要长久的河流。在我没有来到这个世上时,它就已经诞生了。在我离开这个世上时,它还将继续流淌。一条河流,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如我简约的生命,一头一个家。
    每天每天,当我踏过它身上那架石桥走向外面的世界,我都无法漠视它,像无法漠视内心的欢乐与惘怅。每天每天,我都有一种冲动,想和它对话,我想写写它和从它上面走过的自己。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今天看到的它已不是昨天的它了,虽然它仍叫着那同一个名字。
    逝者如斯。
    但是,我仍愿意相信,这条曾润泽过我的童年的河流,这条我曾经远离、终于又回到它身边的生命的河流,依然识得我的容颜,一如从前。昨天的太阳再也照不到今天的树叶,而今天的树叶也不是昨天的那一片了。这样想着,我又觉得自己实在好笑,为什么执拗地想让它记着我,认得我呢?我难道还是昨天的那片叶子吗?
    沿着河走,从一段生命到另一段生命,我踏实地走过一段寂寞细碎的日子,但是我渴望走过河流,走到外面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作为一个妻子、不只作为一个母亲,而是一个社会人,那样我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沿着梦想的阶梯,在一双双温暖的手臂引领下,我终于跨过生命的河流,重又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河流的两岸年年开着相似的花朵,河流的两岸年年走着不同的人。走着走着,人就长大了,人就成熟了。应该说,我还是我自己,还是那个矜持善感的女子,但每一段生命的内容都不同,每一段生命,我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
    曾经的春天我有过许多梦想,关于爱情,关于诗歌,关于生命。对于人生的种种际遇,我的心满怀激情,积极向上地活着,忧伤但不颓唐。这条生命的河流,每当面对它,我就成了一个诗人,我觉得自己如同它岸边的一株清白的植物,不蔓不枝,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像我自己,不欺人不骗人,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走过河流,走过我自己。
    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寂寞细碎:

    (2)完整的生命:

    解析: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借描写走过河流的内心体验和认识,抒写自己对自我生命历程的审视和感悟,表达积极追求人生梦想、坦然真实面对生命的人生情怀。作者对自己已经走过的每一个生命历程都有过审视。“寂寞细碎的日子”和对“完整的生命”的追求就是其中一个部分。
    从“寂寞细碎”与“完整的生命”所处的段落语境看,当属作者对自己初为人妻、初为人母的一段岁月的审视。从表面看,“寂寞”即为孤独,“细碎”即为细小琐碎。初为人妻和初为人母,从感情角度看,应当不会寂寞,而作为贤妻良母,整天操持家务,相夫育雏,“细碎”当属情理之中。倒是作为家庭主妇,丈夫外出,闭门在家,不闻世事,而自己又心系大千世界,寂寞极有可能由此而生。所以“寂寞细碎”隐含的意思为:作为贤妻良母,内心的孤独和操持家务的琐碎。
    “完整的生命”是相对于“残缺的生命”而言的。从语境中可以看出,“只作为一个妻子”“只作为一个母亲”在作者看来是不完整的;“完整的生命”还包括成为一个“社会人”,“沿着梦想的阶梯”站在人生“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完整的生命”隐含的意思为:当好妻子和母亲,并走出家庭,谱写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
    答案:(1)作为贤妻良母,内心的孤独和操持家务的琐碎。
    (2)当好妻子和母亲,并走出家庭,谱写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

    法宝五:修辞题旨情境揣摩法
    策略:从修辞的题旨情境揣摩词语的隐含义
    修辞是引发隐含义的一种特殊语境因素。在运用修辞的语境中,许多语言包括词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她是我心中的月亮”,这里的“太阳”和“月亮”因比喻手法的运用产生了特殊的含义——一种与自然界天体的概念意义完全不同的意义。
    对修辞引发的词语隐含义的解读,必须结合题旨情境来进行。所谓“题旨”,就是作者的表达意图;所谓“情境”,就是运用修辞的语言环境。
    【典例精析】
    一个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时期而能保持,没有根本的变动,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不肯变,而事物的演化又使得它不得不以变应变,于是产生了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传统不肯变,因此惰性形成习惯,习惯升为规律,把常规视为当然和必然。
    传统不得不变,因此规律、习惯不断地相机破例,实际上做出种种妥协,来迁就事物的演变。它把规律解释得宽,可以收容新风气,免得因对抗而动摇地位。传统愈悠久,妥协愈悠久,妥协愈多,愈不肯变,变的需要就愈迫切,不再能委曲求全,于是旧传统和新风气破裂而被它破坏。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
    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而另一个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例如明、清的批注家要把《水浒》《儒林外史》等白话小说和《史记》《汉书》挂钩搭线,西方十七八世纪批评家把新兴的长篇散文小说说成遥承古希腊、罗马的史诗。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在文学史上常有;它会影响创作,使作品从自然的天真转为自觉的有教养、有师承,所以不可忽视。
    请用文中的词语,稍加组织,填入横线处,不超过20个字,注意前后的衔接。
    文中用“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作喻,来说明当时_____________的现象。
    解析:本题从本质上看是揭示“暴发户造谱牒”“野孩子认父亲”的隐含义,而这个隐含义是运用比喻修辞引发的。我们首先要关注比喻所在的语境,找到题目中比喻句在文中的位置,以它们为圆心找到有关文字认真研读。
    其前有明、清和西方的事例,指向的是前面的“而另一个方面要表示自己大有来头,非同小可,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这句话又与前面的“它一方面强调自己是崭新的东西,和不相容的原有传统立异”并列,受“新风气的代兴也常有一个相反相成的现象”统领。
    “这类暴发户造谱牒或者野孩子认父亲的事例”指代的就是前面的事例,“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就是它的中心句,也是符合答案的母句。但这句话缺主语,从文意知道应是“新风气”,加以组织即可。
    答案:新风气向古代另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可燃冰可以看成是高度压缩的固态天然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是 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它在海底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然而可燃冰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温度不能太高,压力不能太大,一般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中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开采极为困难。尽管人类想尽办法努力寻求最好的开采方式,但开采量还是 。而且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漏,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因为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变成严重,后果 。可见,“可燃冰”带给人类的不仅是新的希望,还有新的挑战,只有合理地、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可燃冰”才会真正地为人类造福。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却 ,曾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产气22 天,从而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被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科学家们如获至宝。
    B. 科学家们如获至宝,它被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C. 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把它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D. 这让科学家们如获至宝,它被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众所周知 微不足道 出乎意料 后来居上
    B. 古往今来 微不足道 不堪设想 青出于蓝
    C. 古往今来 微乎其微 出乎意料 青出于蓝
    D. 众所周知 微乎其微 不堪设想 后来居上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因为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严重加剧。
    B. 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
    C. 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从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严重加剧。
    D. 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因为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
    4. 下面是一位作者发给图书编辑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亲爱的编辑老师:您好,您今天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但是我今天日理万机,实在是没有时间与您会面。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的寒舍,并带上我的拙作请您拜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 )。他们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 ,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 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安贫;是 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营构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 ,都能给人一种熨贴。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珠围翠绕 杂乱无章
    B. 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金碧辉煌 杂乱无章
    C. 和蔼可亲 逆来顺受 珠围翠绕 张牙舞爪
    D. 慈眉善目 三从四德 金碧辉煌 张牙舞爪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瓦的庇护,更增强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B. 瓦的庇护,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加深了。
    C. 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
    D. 在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增强了。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
    B. 而且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C. 我对于瓦的感觉是,虽然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
    D. 但是老了并不是遭人嫌的,这是我对瓦的感觉
    4. 下面是一则招领启事,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领启事
    各位顾客:
    大家好!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
    昨日有人在本书店二楼拾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人民币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银行卡、信用卡、超市购物卡数张,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
    ××书店办公室
    ————————————————————————————————————
    ————————————————————————————————————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
    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使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
    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
    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
    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4. 下面这则通知有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
    通知
    全校师生:
    我校将于12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8月1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 C 解析:通读文段,比较四个选项, C项表述与前文“它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联系最为紧密, AB两项与前文均衔接不连贯。D项,“它被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主语变成了“它”,和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语义上不贯通。
    2. D 解析:第一空,众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古往今来:意思是从古代以来。此处是说到人们都知道可燃冰是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所以选用成语“众所周知”。排除BC两项。第二空,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此处是说可燃冰的开采量非常少,所以选用成语“微乎其微”。排除A项。第三空,出乎意料:指出人意料。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根据横线前“后果”选用成语“不堪设想”。第四空,后来居上:指后起的超过了先前的。青出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根据横线前“我国对可燃冰的试开采起步较晚”及横线后“成为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后来居上”。
    3. B 解析:本句语病有两处,一个是表意明,介词使用不当,把“因为”改为“从”;另一个是搭配不当,“变成”和“严重”搭配不当,把“变成”改为“更趋”。
    4. (1)拜访——看望 (2)日理万机-事务繁忙 (3)光临-前往 (4)寒舍-家中/宅邸 (5) 拜读-指教/指导/阅读
    解析:“拜访”,敬词,看望并谈话;短时间看望。所以要把“拜访”改成“看望”;“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使用对象错误,所以要把“日理万机”改成“事务繁忙”。“光临”,敬称,他人的来访。所以要把“光临”改成“前往”。“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所以要把“寒舍”改成“家中”或“宅邸”。“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指教”,多用于主动请教别人,求教或者请求别人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提出意见或看法。所以要把“拜读”改成“指教”、“指导”、“阅读”。
    二、
    1. D 解析:“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语境中强调的是活菩萨般的亲切之感,是从外貌而言,因此选择“慈眉善目”。“三从四德”是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该词相当于百依百顺的意思;“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语境中并未强调环境恶劣或遭受不公待遇,因此选择“三从四德”。“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珠围翠绕”形容妇女妆饰华丽,也形容富贵人家随侍的女子众多;此处修饰的对象为“宫廷”,应用“金碧辉煌”。“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凶恶;“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根据前后语境,“瓦是多么慈祥啊”“都能给人一种熨贴”,“怎么着都不会”后的空缺应为意思相反的词,即“张牙舞爪”。
    2. C 解析:A项,错在“瓦的庇护”变成了句子主语,而且“增强”,是“增进、加强”之意,与“味道”搭配不当。B项,错在“瓦的庇护”变成了句子主语。D项,“增强”与“味道”搭配不当,“加深”是“加大深度,变得更深”的意思。
    3. A 解析:B项,错在“而且”,根据前后语境,此处与上句应是转折关系。C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我的感觉”同上文的叙述主体“瓦”不吻合。D项,错在“并不是”,否定不当,使表述不严谨。
    4. ①“各位顾客”“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删除。②将“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改为“人民币若干及其他物品”。③删去“信用卡”。④“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改为“请尽快前来认领”。⑤增添招领启事发出时间“×年×月×日”。
    解析:通读语段,语段中“感谢莅临我店购书、阅读”多余,这类用语没有必要,删去。招领启事中既要说明物品主要特征,又不能太具体,所以将“500多元”“华为手机一部”改为“人民币若干及其他物品”。语段中银行卡与信用卡并列不当,信用卡属于银行卡,两者是包含关系,所以删去“信用卡”。招领启事一般不限定认领时间,所以“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以前前来认领”改为“请尽快前来认领”。但是招领启事要有准确的发出时间,所以添加招领启事发出的时间。
    三、
    1. B 解析:A项,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搭配不当。C项,成分赘余,删除“一致”。D项,搭配不当。“保持……文化”“传承……特色”搭配不当;成分赘余,删除“一致”。
    2. B 解析: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因此选B项,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
    3. B 解析: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合。
    4. ①“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②“母校”改为“全校”;③“找一找”改为“提供”;④“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
    解析: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究一词多义,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辨析词义的角度,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