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1届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题复习
展开(重庆)2021届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设计方案或判断合理的是
A.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取样,先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C.鉴别氢氧化镁和氯化钠固体: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的水
D.证明某地雨水为酸雨:用pH计测定雨水样品的pH=6.5,说明该雨水为酸雨
2.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Cu2+ B.只有Fe2+ C.Fe2+和Fe3+ D.Mg2+和Fe2+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H+、C1-、Ba2+和X离子,则X离子可能是
A.NH B.Cu2+ C.Ag+ D.SO
4.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B | 除去NaOH 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C |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
A.A B.B C.C D.D
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Ba2+、Cl-、CO、SO。现取三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无气体生成; 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第三份加入AgNO3溶液后,有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可能存在NH B.Na+一定存在
C.Ba2+可能存在 D.Cl-一定存在
6.下列是相关物质的转化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HCl和H2SO4,可能有MgCl2,一定无NaOH
B.一定有H2SO4和MgCl2,可能有HCl,一定无NaOH
C.一定有HCl和MgCl2,一定无NaOH和H2SO4
D.一定有HCl,可能有MgCl2,一定无NaOH和H2SO4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可能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
B.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一定能溶于水
C.若甲、乙、丙含有同一种元素,则甲、乙可能为液体,丙为氧气
D.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CO2
9.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已知: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G中共有4种氧化物
B.E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
C.反应①~④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①中,B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 B.NaOH溶液除去稀盐酸中的FeCl3
C.高温下足量Fe2O3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
11.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K+、Ba2+、Na+ B.K+、、Mg2+、
C.Fe3+、Cl-、、H+ D.Ag+、 K+、Cl-、Na+
1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B.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13.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一定有硝酸铜、氯化钠,可能含有硫酸钠
B.原固体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C.步骤Ⅱ产生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钡和硫酸钡
D.步骤Ⅲ后的滤液中一定含Cu2+、Ba2+、H+、Na+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KCl固体(MnO2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CaO固体(CaCO3固体)——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5.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6.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浅绿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溶液中变红色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7.某混合气中可能有CO、CO2、水蒸气和N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测定其组成,现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有吸水性)、灼热的CuO、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浓硫酸质量增加,CuO 固体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剩余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和CO,可能有CO2或N 2
B.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CO和CO2,可能有N2
C.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2和N2, 可能有CO或水蒸气
D.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水蒸气和N2,可能有CO2
18.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与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 B.CuCl2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19.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KNO3溶液[Ba(NO3)2]﹣﹣﹣﹣﹣﹣滴加适量 H2SO4溶液、过滤
B.CO(H2O蒸气)﹣﹣﹣﹣﹣﹣﹣﹣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D.KCl固体(MnO2)﹣﹣﹣﹣﹣﹣﹣溶解、过滤、蒸发
20.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
二、综合题
21.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 A、B、C,并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物质的名称:X是____;Y是______。
(2)写出A、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2.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2)提炼出的贵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______;
(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_____(填金属离子符号);
(4)写出粗铜中的铜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3.某中学的一个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_____Ⅲ。 CO2 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1) |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I不成立。 |
(2) |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 _____ | 猜想Ⅱ不成立。 |
(3) | 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_____ |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写一点)。
2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只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其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Ⅰ: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1)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_____。
(进行实验)
(2)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____。
(3)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③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
(获得结论)
(4)实验完成后,最终得到的结论:原瓶中的溶质是____,且已变质。
参考答案
1.C2.D3.A4.A5.B6.C7.C8.B9.B10.B11.A12.A13.D14.B15.D16.C17.A18.C19.A20.B
21.酚酞 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HCl (或,合理即可)
22.过滤 金和铂(或Au、Pt) Al3+、Fe3+
23.二氧化碳过量 不产生白色沉淀 浓硫酸 氯化氢溶于水
24.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该温度下不能达到10% NaCl CaCl2(或BaCl2等)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2CO3、NaOH 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