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43张)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580655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示范课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圣彼得大教堂,图片一,图片三,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格兰,图片四,图片六,图片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圣彼得教堂 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也是今天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是以耶稣的门徒之长圣彼得命名的,彼得的含义是“磐石”,意思是它将成为教会的基石。它是中古欧洲典型的标志性的建筑物。这一全世界第一大教堂,可以被看作中古欧洲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利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新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一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说第二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状第三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光 城市的兴起第四部分: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西方史学家一般认为公元476年至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加之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因此,他们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dark ages)。
第一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说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把中世纪看作“黑暗”时代的观念,特别是把这一时期整个世界都看得一团漆黑的偏见,早已受到史学家们的质疑和订正。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在西欧以外地区,文明还是在发展。 其次,就是从西欧本身来说,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因此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是有一定偏见的。
第二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状
5 世纪后期西欧封建王国图
9 世纪中叶查理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查理曼帝国分裂,发展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此外还有英吉利王国的形成。
5世纪—9世纪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以法兰克王国为中心,许多王国割据征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确立的。
一、割据征战—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一方面 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特点: 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 依次主臣关系
另一方面 封建领主各自为政,分裂割据
从图片中,你能看出庄园经济的有哪些特点?
三、庄园 经济
特点①土地分为三个部分:
③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受劳役地租剥削。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 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明争暗斗。
四、二元社会:教权与王权—既勾结又抗争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而这位教皇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这就是"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材料一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天主教建立起大一统神权统治。
材料二 教会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可以对任何教徒,甚至包括皇帝和国王进行审判(即权废立国王、凌驾各国君主之上任意干涉各国内政)。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教会占用大量土地和资产,还征收什一税,是西欧最大封建主。 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整个西欧中古社会占统治地位。 这样教会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精神力量在西欧实行独裁黑暗统治。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教皇的权利:至高无上 独裁黑暗统治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三、庄园经济 农奴制度
四、二元社会—教权与王权勾结较量
二、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一、割据征战—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确立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第三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光 城市的兴起
一、城市的兴起——中世纪的花朵
材料三 西欧在中古初期,由于战乱和经济衰败,昔日繁荣的罗马城市大多变为废墟。11世纪前后,随着生产力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生产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四 西欧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对城市居民任意盘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城市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也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种种控制,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在中世纪的德国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讲的是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101天,就取得了自由民的身份。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到哪些历信息?
从材料三、四和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原因: 时间: 地点: 中心城市:
分组学习讨论:材料五、六、七、八分别说明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五 城市在中世纪西欧兴起,因与乡村不同,是一件具有重要影响的大事,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形成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从而使封建社会发展到顶点。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六 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门类齐全的庄园生产转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专业化生产,新型的自由农民出现。以前人们的财富观念只有土地,现在则包括货币和可用货币估价的商品。新的商品为土地贵族提供了新的消费,封建主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内的自营地几乎全部出租,结果导致领主制渐渐被地主制代替,庄园制度解体。从而也就瓦解了土地贵族,他们不再搞劳役地租,而改用货币地租,使农奴变成了人身自由的佃农。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农。
材料七 从政治方面来看,城市兴起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使工商业发展具有有利的条件,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因而与王权之间保持暂时的结盟关系,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13-14世纪,英国和法国先后产生了议会君主制,即所谓的“等级君主制”(议会制度的雏形),逐渐形成了以强大王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八 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促进了代表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的大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同时大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唯名论哲学的传播和罗马法研究的复兴,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从12世纪起,西欧出现了民族的观念,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国家形成首先是由于王权加强,国王一方面通过与大封建主斗争,另一方面通过与罗马教廷争夺世俗权力的斗争,加之不同民族碰撞冲突、确定疆界,从11世纪——15世纪在西欧形成强大王权的国家。典型的代表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但德意志和意大利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直到19世纪中期才形成统一的国家),
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对于世俗教育的需求增强,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瓦解天主教会的独裁黑暗统治。并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西欧在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下,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城市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在争取城市自治斗争的过程中与王权结盟,推动等级君主制确立,逐步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大宪章》签订后,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即英国议会的开端是等级君主制的标志之一。
四、等级君主制—英国议会的雏形
第三部分:中古西欧“黑暗”之光一、城市的兴起二、民族国家的形成三、大学的兴起四、等级君主制的出现
中古时期的东欧状况与西欧十分相似,以拜占庭与俄罗斯为代表完成下列表格
第四部分:中古东欧拜占庭 俄罗斯
东欧中古时期社会状况表:
从封建等级制度到等级君主制; 从割据征战到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从庄园经济到城市的兴起的这些变化中,人们从封建人身附庸的羁绊中;从土地的束缚中;从封建城堡中走了出来,进入城镇和工商业中心,投入市场,促使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搭建起从古代世界进入近代世界的桥梁。承接着古代与近代的文明。
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用思维导图总结中古时期(5—14世纪)的欧洲简况。2、材料 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分运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和理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图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特征,相同点,不同点,二庄园制度封土,一中古西欧的王权,中世纪西欧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俄罗斯,伊凡四世,俄罗斯帝国的兴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自然经济,服兵役,行政和经济,情境在线,法兰西,西班牙和葡,2特点及影响,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备课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服兵役,行使权力,庄园法庭,自由农份地,封建主,伊比利亚,都铎王朝,封建经济,什一税,精神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