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硫 C.氨气 D.二氧化碳
2.碳酸钙粉末投入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是( )
A.碳酸钙 B.氯化氢 C.氯化钙 D.水
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用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点火法检查厨房内煤气是否泄漏 D.在刀片上涂油防止生锈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在刚刚用熟石灰改良后的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
D.热塑性塑料可用做炒菜锅的手柄
6.某同学对下列几种物质进行了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 )
A.H2SO4(浓)——酸 B.SiO2——氧化物
C.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D.合金——纯净物
7.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装置气密性良好.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NaOH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对应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烧碱是厨房常用的物质,可以用它来发馒头,也可以做洗涤剂
B.医疗上用葡萄糖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也可作调味品
C.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酸可用于焊接金属前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D.盐酸能与纯碱反应,盐酸可用于除去火碱中含有的少量纯碱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溶液都能导电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酸溶液能使紫色不i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
10.小强同学为了区别稀硫酸与稀盐酸,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碳酸钠溶液 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二氧化碳
1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1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产生气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 CuSO4和KCl
B.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骤②所得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KCl
13.下列实验内容中,量的关系(“—”前的量为横坐标,“—”后的量为纵坐标)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盐酸—水
B.加热高锰酸钾时,时间—剩余固体中氧元素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间—溶液中溶质质量
14.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
A. B.
C. D.
15.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四种制备物质的实验方案,其中不能实现的是( )
A.Fe2O3 稀H2SO4 Fe2(SO4)3溶液 NaOH 溶液 Fe(OH)3
B.CuO 稀 HCl CuCl2溶液 Fe Cu
C.Fe 点燃 Fe2O3 稀H2SO4 Fe2(SO4)3溶液
D.CaCO3 稀HCl CO2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二、填空题
16.众多家庭开始使用“扫地机器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扫地,而且简单实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品牌扫地机器人的轮轴成分为碳素钢,外壳的成分为硬铝,轮胎的成分为橡胶,以上零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碳素钢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与铁单质相比,它的硬度更____(填“大”或“小”)。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铁、铝的活动性顺序:____;生活中常采用什么方法防止铁栅栏生锈?_____。
(4)当机器废弃时,应将它收入垃圾桶的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17.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8.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1)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 。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不同之处是 。
(2)反应结束后,若甲、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相等,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 。
19.为了验证黄铜样品(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浩同学做了如下试验,往93.7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中,加入10g样品,并按时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
(1)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往溶液中加入合金样品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什么开始减少较快,而后逐渐减少较慢。
三、实验题
20.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设计实验]
(2)方案一:
(3)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4)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
21.不少溶洞里的地下河水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软化硬水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
【拓展】经过上述实验后得到的软水还含有一种可溶性杂质。要得到纯净水,
可以将滤液再进行 操作。
四、推断题
22.实验室的废液M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1)图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废液M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又进行如下实验:
Ⅰ 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 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 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①试剂X是_______(选填“”或“”)溶液,试剂Y是______溶液;
②能确定M中含有NaOH的现象是_______;
③能确定M中含有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3.在如图所示的转盘中,A~F分别代表Na2CO3、NaNO3、NaOH、HNO3、Na2SO4、NaCl六种物质中的一种。已知:B的俗名为纯碱,A和E可发生中和反应,A、B、C、D、E都能转化成F,A、B、C、D能依次转化。请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
(2)让指针逆时针从当前位置开始转动,若所指物质能转化为下一物质,指针可继续转动,否则停止。则使指针停止转动的物质D为___(填物质名称)。
(3)让指针顺时针从当前位置开始转动,若所指物质不能转化为下一物质,指针可继续转动,否则停止。则指针将停止在____(填字母编号)物质上。
(4)写出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
①E转化成F的中和反应____。
②C转化成D_____。
五、计算题
24.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
(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若已知样品质量为50.6g,其中Na元素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5.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m点的数值是_____。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计算过程)。
反应时间(min)
1
2
3
4
5
剩余固体质量 (g)
6.75
5
4
3.5
3.5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步骤Ⅰ:取少量硬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OH)2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有白色沉淀产生。
MgCl2+Ca(OH)2=Mg(OH)2↓+CaCl2
步骤Ⅱ:向上述试管中滴加
溶液,直到反应完全。
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填操作
名称)。
除去沉淀物。
得到澄清滤液。
步骤Ⅳ:用两试管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
,振荡。
盛有滤液的试管中 。
证明硬水已软化。
参考答案
1.A
【解析】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气体均不能与这两种物质反应。A、氧气既不能与浓硫酸反应也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能用这两种物质干燥,正确;B、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错误;C、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错误。故选A。
点睛: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2.C
【解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溶质是氯化钙.故选C.
3.C
【解析】
试题分析:点火法检查厨房内煤气是否泄漏可能会造成爆炸,C错误。故选C。
考点:化学与安全、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乳化作用
4.D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因为最终溶液显示酸性;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D.
考点:中和反应
5.D
【解析】
A、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故正确;
B, 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或水或土壤)的污染.故正确
C, 氮肥中只有铵态(的氮肥能和碱性物质反应,放出氨气使肥效降低,故正确
D, 家庭炒菜用的铁锅手柄经常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应该用热固性塑料制作,故错误
故选D
6.AB
【解析】
试题分析:A硫酸属于酸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氧化物或纯净物;D选项合金属于纯净物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混合物;故选择AB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
7.C
【解析】小白鼠的生命活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样会导致试剂瓶中的气体越来越少,压强不断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出现A处下降,B处上升的实验现象.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气体的多少与压强方面的关系,同时要理解小白鼠生命活动中消耗的气体和生成的气体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C
【解析】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发馒头,不能做厨房中的洗涤剂,故A错误;B.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用氯化钠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也可作调味品,故B错误;C.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盐酸可用于焊接金属前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故C正确;D.纯碱、火碱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C。
9.C
【解析】A. 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故A错误。B. NaCl溶液能够导电,并不是所有溶液都能导电。故B错误。C.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C正确。D. 酸溶液能使紫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都会产生气泡无法鉴别,B中都能变为红色无法确定;C中放入硫酸中会产生沉淀,而放入盐酸则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和酸反应,因此D中都没有现象。故选C.
考点:物质的鉴别
11.A
【解析】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正确;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B
13.D
【解析】
试题分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随着稀盐酸的加入,除了反应生成水,而且溶液中含有水,所以水的量应一直增大,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时,产生氧气,氧元素的质量是减少了,但固体的总质量也减少,但不可能减少到0,错误,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Fe+CuSO4==Cu+FeSO4,根据Fe与Cu的质量关系可知,溶液质量是减少的,但不可能变为0,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正确,故选D
考点:实验图象题
14.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5.C
【解析】
试题分析:C、铁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Fe2O3,错误,故C
考点:物质的化学性质
16.Fe、Al 混合物 大 2Al+3FeSO4═Al2(SO4)3+3Fe 刷油漆 可回收
【解析】
【详解】
(1)碳素钢中的铁元素、硬铝中的铝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
(2)碳素钢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碳素钢是铁合金,与单质铁相比,硬度增大;
(3)铝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铝比铁活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FeSO4═Al2(SO4)3+3Fe;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栅栏生锈可采用刷漆的方法;
(4)废弃的机器属于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
17.(1)H+;(2)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
试题分析:(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为氢离子,符号为:H+;(2)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
考点: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8.(1)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度或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 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
(2)盐酸
【解析】
试题分析:(1)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比较镁、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度或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由于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的激烈程度要更激烈,所产生的热量也更高,故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不同之处是:甲装置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比乙装置中的高
(2)根据化学反应:Mg+ 2HCl = Mg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要使反应结束后甲、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相等,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盐酸
考点:金属与酸反应
19.(1) 35% (2)16.1%
(3)因为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酸的溶度有关,刚开始有与酸的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后来随着酸的消耗浓度减小,而反应速率也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由于黄铜样品的锌会与稀硫酸反应,故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锌就不断被消耗,剩余的固体质量就不断减少,直至4min后,直至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结束,剩余的固体全部是铜,故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5g/10g×100%=35%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n + H2SO4 = ZnSO4 + H2↑中Zn与ZnSO4、H2的质量关系,可分别求出ZnSO4、H2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x,氢气的质量为y,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161 2
6.5g x y
65/6.5g=161/x x=16.1g
65/6.5g= 2/y y=0.2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g/(6.5g+93.7g-0.2g)=16.1%
答: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
(3)因为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酸的溶度有关,刚开始有与酸的浓度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后来随着酸的消耗浓度减小,而反应速率也减小
考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0.(1)2NaOH+CO2═Na2CO3+H2O;
(2)
(3)
(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可以用氯化钙溶液来检验,若观察到产生了沉淀,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3)二氧化碳为气体,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此时若打开活塞,则烧杯中的水会被到吸入广口瓶中;
(4)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同样能够使广口瓶中压强减小.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对物质进行鉴别,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
21.步骤Ⅱ:碳酸钠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步骤Ⅲ:过滤
步骤Ⅳ:肥皂水 现象:出现较多泡沫,无浮渣。
【拓展】 蒸馏
【解析】
试题分析:步骤Ⅱ:经步骤Ⅰ处理后,硬水中的氯化镁已转化为氯化钙;要除去氯化钙可用沉淀法,根据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性质,可向上述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步骤Ⅲ:根据题意,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步骤Ⅳ:鉴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用两试管分别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盛有滤液的试管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原硬水样品中泡沫较少,且有很多浮渣,则证明硬水已软化。
【拓展】由于蒸馏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可再进行蒸馏即可。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已知硬水的成分和所含物质的性质,以及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硬水、软水的成分及鉴别方法,熟练掌握涉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 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2SO4 Ba(NO3)2 AgNO3 向Ⅰ中的上层清液里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有碳酸钠。(1)图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 +2HCl==2NaCl+H2O+CO2↑。 (2)加入硝酸钡后得到无色溶液,废液M中一定没有Na2SO4,盐酸过量,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没有硫酸钠。(3) ①试剂X是Ba(NO3)2 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试剂Y是AgNO3,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②能确定M中含有NaOH的现象是向Ⅰ中的上层清液里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③能确定M中含有Na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点睛∶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是我们检验碳酸盐常用的方法。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3.NaNO3 氯化钠 B NaOH+HNO3=NaNO3+H2O BaCl2+Na2SO4=BaSO4↓+2NaCl
【解析】
B的俗名为纯碱,则B为碳酸钠。A和E可发生中和反应,A能转化为B,则A为氢氧化钠,E为硝酸。又B能转化为C,C能转化为D,A、B、C、D、E都能转化成F,故C为硫酸钠,D为氯化钠,F为硝酸钠。(1)由分析知F为硝酸钠,故F的化学式为NaNO3;(2)由分析可知,使指针停止转动的物质D为氯化钠;(3)让指针顺时针从当前位置开始转动。E为硝酸,D为氯化钠,E不能转化为D;C为硫酸钠,氯化钠不能转化为硫酸钠;B为碳酸钠,硫酸钠不能转化为碳酸钠;A为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转化为氢氧化钠,故选B;(4)①硝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NO3=NaNO3+H2O;②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进行猜想推断,最后将推导的各物质进行验证,只要合理即可。
24. 4.4 27.6g
【解析】解:(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200g+200g-395.6g=4.4g;
(2)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44
x 4.4g
106x=444.4g
x=10.6g,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0.6g×46106×100%+(50.6g-10.6g)×2340×100%═27.6g,
答:(1)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为4.4g;
(2)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7.6g。
25. 7 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 10.6% 11.1%
【解析】根据图可以看出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对应的pH为7;a→b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根据此段的质量变化求算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而计算氯化钙的质量分数。(1)根据图可以看出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氯化钙反应,所以m对应的pH为7;(2)a→b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3)a→b段质量变化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50g﹣147.8g=2.2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0g*x 2.2g
10650g×x=442.2g
x=10.6%
而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47.8g﹣147.8g=100g
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g*y 100g×10.6%
111100g×y=106100g×10.600
y=11.1%
答:(1)m点的数值是7;(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盐酸反应;(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4)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1.1%。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氯化钙溶液
产生了沉淀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广口瓶中,然后打开活塞.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精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