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同步练习
展开第10单元 酸和碱 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蚊子、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稀氨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醋 D.食盐水
【答案】A
【解析】稀氨水中的碱可以中和蚁酸,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使用。
2.下列关于盐酸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
C.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D.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
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银 水银 Hg
B.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答案】A
【解析】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与银不是同种物质,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化学式为CaO,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的俗称是苛性钠、烧碱或火碱,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白色固体,吸水易潮解,A正确。
B、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
C、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正确。故选:C。
5.(2020·湖南)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是氢氧化钠溶液
B.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b点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溶液的pH值由大于7变成小于7,则溶液是将稀盐酸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则图中x是稀盐酸,故A不正确;
B、a点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则含有两种溶质,故B正确;C、b点溶液的pH=7,表示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溶液的pH值由大于7变成小于7,则滴加方式是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D正确。故选A。
6.如图所示,若向小试管(试管中装有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食盐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A. 浓硫酸加入水中溶解稀释时会放热,导致瓶中压强增大,U型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故A不符合题意;B. 食盐固体加入水中无明显热量变化,故不会影响瓶中压强,U型管中的液面无变化。故B符合题意;C. 氧化钙固体加入水中,与水反应会放热,导致瓶中压强增大,U型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解时会放热,导致瓶中压强增大,U型管中的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没有变质的是
A.烧碱固体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生铁
【答案】C
【解析】A、烧碱固体因吸水后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故不合题意B、浓盐酸较强挥发性,质量减少,故不合题意C、浓硫酸无挥发性,因较强吸水性其质量增加,并且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D、生铁中含有铁在潮湿空气中与铁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变质,故不合题意故选C。
8.能一次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石蕊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酚酞试液
【答案】B
【解析】A、取样品,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的是稀硫酸,显蓝色的是氢氧化钠和石灰水,不可以鉴别,故A错误;
B、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不会反应,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稀硫酸、硫酸钠都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鉴别,故C错误;
D、酚酞在硫酸钠和稀硫酸中都不会变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B。
9.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
A.酸的溶液能够导电
B.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C.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
D.酸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作酸;正是由于酸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生成氢离子,它们才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即酸的通性。故选B。
10.如图所示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答案】D
【解析】A、盐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故A正确;B、氢氧化钠在水中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氢氧化钠与盐酸混合时,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分子,故C正确;D、两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不能结合,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故选D。
11.向一定量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与该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D.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钡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最终为零,图象错误,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离子变少直至恰好反应,液体变成水导电性最小,再加入硫酸,导电性有不断增强,图象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小铭将铝丝与一定量稀盐酸混合在一密闭容器内反应,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了反应过程中压强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形(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图象可推测出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
C.D点表示铝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CD气压降低是由于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引起的
【答案】C
【解析】A、密闭容器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温度升高压强变大。通过分析图象,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升高,说明铝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此选项正确;
B、开始一段时间装置内的压强不变,可推测出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C、C点时压强最大,表示铝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
D、CD气压降低是由于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引起的,此选项正确。故选C。
二、简答题
13.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获得了两种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如果他想验证某瓶气体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为什么?
(2)若想除去气体样品中的二氧化碳,他应该选用哪种溶液?为什么?
【答案】⑴澄清石灰水,因为CO2能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而CO2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⑵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两者分别溶于等量的水中,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更好.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选氢氧化钙溶液;
(2)氢氧化钙是微溶物,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较小,反应吸收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更好一些,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
14.(2013·河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_____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
(3)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即可)
【答案】干燥 石灰浆中含有Ca(OH)2,干燥过程中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 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石灰浆中含有Ca(OH)2,干燥过程中与CO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石蕊遇酸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酚酞遇碱变红。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石蕊溶液和浓盐酸。(或酚酞溶液和浓氨水)。
三、实验题
15.(2016·大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填化学式)。
(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_,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放热 蓝 NaCl 减小 有气泡产生 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2)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A处是起点,此时烧杯中的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因此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蓝色;(3)B点的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4)B到C的过程中由于继续加入稀盐酸,此过程中盐酸没有反应,溶液中盐酸的含量越来越高,溶液的酸性增强,pH逐渐减小;(5)C点的溶液中含有盐酸显酸性,加入石灰石后,其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四、计算题
16.(2013·河北)造纸厂会产生含氢氧化钠的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为测定此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40 g废水样品加入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49 g。计算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0%
【解析】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49 g×10%=4.9g
设废水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4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
【点睛】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就是按照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数(2)依据题意写方程式(3)写出相关量(4)列比例式求解(5)简单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