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1页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2页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展开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思维图导航】
    【考点全突破】
    一、叶片的结构
    ①上表皮 ②栅栏组织
    ③海绵组织 ④叶脉
    ⑤下表皮 ⑥保卫细胞
    ⑦气孔 ⑧气腔
    ⑨叶肉
    1.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通常有上、下表皮之分,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外表常有一层角质层。在下表皮中有含有叶绿体能够调节气孔大小的保卫细胞。
    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细胞是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的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细胞是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的海绵组织。
    3.贯穿于叶肉间的叶脉中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所以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基础
    原料:水、二氧化碳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照
    产物:淀粉(有机物)、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2.光合作用的实质(两种变化):
    ①物质转变:有机物合成无机物。
    ②能量转化:有机物转化为储存在光能中的能量。
    3.意义
    ①为生物生存提供食物来源。
    ②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
    ③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而增强,当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
    (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强而增强。温室大棚通常采用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以提高产量。
    (3)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增强而增强。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5℃最适宜。
    5.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三、呼吸作用
    1.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现象
    分析
    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
    萌发种子瓶内的蜡烛熄灭.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吸收氧气.
    萌发种子瓶内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释放二氧化碳.
    萌发种子瓶内的温度升高.
    萌发种子的呼吸过程产生热量
    线粒体
    2.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3.意义
    (1)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2)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量散失出去。
    四、吸收作用
    1.水分的吸收
    (1)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成熟区。
    (2)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3)根部生有根毛的意义:扩大根吸收的面积。
    (4)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项目
    原理
    根毛吸水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根毛失水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2.无机盐的吸收
    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点睛】
    (1)施肥后及时浇水,可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避免“烧苗”。
    (2)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根的呼吸时,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量也会减少。
    五、蒸腾作用
    1.概念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重要结构
    叶片的气孔。
    3.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1)降低叶面温度。
    (2)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农业生产中我们为了保证移栽植物成活,一般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和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叶。
    【点睛】
    (1)一个区别:蒸腾是一个生理过程,蒸发是一个物理过程。
    (2)两大作用:蒸腾作用除对植物生活有重要作用外,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六、运输作用
    项目
    位置
    细胞特点
    输导成分
    疏导方向
    导管
    木质部
    由死细胞构成,上下两个细胞之间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
    水分、无机盐
    自下而上
    筛管
    韧皮部
    由活细胞构成,两个筛管分子之间的横壁形成筛板,筛板上有筛孔
    有机物
    大部分自上而下
    【核心要点】
    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蒸腾作用
    1.图示解读
    (1)由图示箭头方向和指向位置可知,图中A和C为气体,经叶片的气孔进出;B和D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由导管或筛管运输。
    (2)若图示为光合作用,图中A为二氧化碳,B为水,C为氧气,D为有机物。
    (3)若图示为呼吸作用,图中A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4)若图示为蒸腾作用,图中B为从根部运输来的水,C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二、水分的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
    1.要点图示

    2.图示解读
    (1)吸水部位: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运输动力:根、茎、叶的导管是相通的,水分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3)作用:根吸收的大部分水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少量水用于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
    (4)特点: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运输和利用。
    【实验专项】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图示过程

    2.过程分析
    步骤
    操作
    目的
    结论
    暗处理
    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光是合成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
    遮光
    将部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板遮盖并照光
    设置有光和无关的对照实验
    脱色
    酒精水浴加热,脱色成黄白色
    完全溶解叶绿素
    染色
    清水漂洗后用碘液染色
    遇碘变蓝的部分证明有淀粉
    冲洗
    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去掉碘液便于观察

    【课堂练习】
    1.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张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2.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D.延长光照时间
    3.探究“在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是否能释放出氧气”和“光是否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下图中的( )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丙、乙与丙
    4.植物茎插入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晒,叶脉都变红了,此时将茎横切和纵切。下列针对这个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染红的部位是韧皮部 B.红色的线条是筛管
    C.染红的部位是木质部 D.染红的部位是髓
    5.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叶片由叶肉、叶柄、叶脉组成
    C.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D.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6.“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植物的蒸腾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蒸发作用
    7.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贮存在体内 D.用于蒸腾作用
    8.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一般植物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总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
    A.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B.上表皮的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C.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加速水的散失
    D.下表皮的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9.(2017·德州)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10.如图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时,某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和主要操作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②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③甲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④乙组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图为某温室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据此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bd段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c点光合作用最强 D.d点有机物积累最多
    12.将一株天竺葵至于黑暗环境一昼夜,然后移至光下,下图为天竺葵植株随光照强度增强CO2吸收(释放)量发生变化的坐标曲线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在O—B段,随着光照增强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强
    B.在B点时,天竺葵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C.在C点时,天竺葵植株积累的光合产物有机物最多
    D.在D点时,天竺葵植株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部位
    13.如图可以反映某些生理过程或现象,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曲线可以表示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B.B曲线可以表示种子萌发过程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C.在食物链为“草→羊→狼”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若过度放牧,A 曲线可以表示狼的数量变化
    D.B曲线可以表示阴雨天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
    14.下图表示白天发生在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生理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甲过程
    15.图为测定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管中留有一个气泡,将此装置放于阳光下,观察气泡的移动,根据标尺计算出气泡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主要表示(  )

    A.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B.呼吸作用产生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C.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左移动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气泡向右移动

    【课后练习】
    1.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
    B.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
    D.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2.右图实验装置瓶中是萌发的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燃烧的蜡烛放在瓶中会熄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能量太少
    D.种子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水分
    3.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的结果 B.呼吸作用的结果
    C.蒸腾作用的结果 D.光合和呼吸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下列关于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分生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的部位 D.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伸长区细胞数量的增多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紧密相关,若右图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则(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机物和氧气
    6.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画稿溪,桫椤成片生长,古木遮天蔽日。这里不仅空气清新,氧含量高,而且空气湿度大,降雨量多。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7.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的热水中(如右图),会发现叶片表面有许多小气孔产生,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了叶片的( )
    A.下表皮光照较强 B.下表皮气孔较多 C.下表皮颜色较深 D.上表皮生命力弱
    8. “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9. 2012年枣庄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营造绿色宜居家园。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的依据是( )
    A.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C.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10.下列关于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分生区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伸长区是根生长最快的的部位 D.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伸长区细胞数量的增多
    11.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大棚内栽种作物,为了增产,在增强光照的同时,农民常向大棚内释放“气肥”。“气肥”主要是通过叶片的 进入植物体内,可增强植物的 作用。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其目的是 。
    (2)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 。
    (3)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植物受害的原因是 ,因而栽种植物时要及时疏松土壤和防涝排涝。
    12.(2012年福州)下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






    (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作用,B是 作用。
    (2)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填字母)
    (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
    13.(2012滨州)下图是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若此图表示植物在适宜光照下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则②代表 。
    (2)若此图表示植物在暗处时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②代表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
    (3)在蒸腾作用过程中,②代表的物质通过叶表皮的 扩散到外界空气中,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的 从根向上运输。
    (4)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14.(2012枣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A、B、C三个实验装置,实验在夏天某一清朗的上午进行。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中午,兴趣小组的同学看到有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下午,兴趣小组的同学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傍晚,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给植物套上塑料袋,扎进袋口,第二天天一亮就打开袋口,发现有的塑料袋内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些气体来自植物的 。(本小题空均要求填写生理过程)
    (2)若要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A、B、C三个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图 。 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若要证明该结论应选取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图 。
    (3)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图D中的[6] ,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表皮(填“上”或“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思维图导航】

    【考点全突破】
    一、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菜豆种子结构 玉米种子结构
    1.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子叶
    数目
    1片
    2片
    功能
    将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
    贮存养料
    胚乳
    大多数有胚乳
    大多数无胚乳
    营养物质贮存部位
    胚乳
    子叶
    相同点
    都有种皮和胚,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1.种子萌发的三大过程

    2.种子萌发的两大条件
    (1)自身条件:营养储备充足;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有生活力,不处于休眠状态。
    (2)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三、植物体营养器官的生长
    1.根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主要场所
    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 伸长区:细胞伸长并进行分化,形成输导组织。
    分生区:保持分裂能力,产生新的细胞使根生长。
    根 冠:保护幼嫩的分生区。
    2.叶芽的结构与发育
    芽的类型:
    (1)按着生的位置分: 顶芽、侧芽
    (2)按发育结果分: 花芽→花;混合芽→枝叶和花;叶芽→叶
    生长特点:
    (1)生长点: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使芽轴不断伸长,并产生新的叶原基和芽原基
    (2)茎生长的原因:定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


    四、生殖器官的发育
    1.花的主要结构




    雄 花丝:支撑花药
    蕊 花药:内生花粉 ,花粉内含精子 统称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柱头: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的重要结构
    雌 花柱:连接柱头和子房
    蕊 子房:内生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2.花的种类
    ①单性花 (如月季花),②两性花 (如黄瓜的雄花和雌花),
    ③无性花 (如向日葵花盘边缘的舌形花)。
    3.传粉和受精
    (1)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
    (2)传粉:花药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 这一过程叫做传粉。对于得到花粉的雌蕊来说,叫做受粉。
    (3)传粉方式
    自花传粉:在花绽开的前后,成熟的花粉散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
    异花传粉:借助外力作用,一朵花的雄蕊产生的花粉,落在另一朵花雌蕊的柱头上。
    2、受精
    受精作用——当花粉管进入胚珠内部时,释放出精子,胚珠中的卵细胞与一个受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三类无机盐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表现
    含氮的无机物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茂盛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磷的无机物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的无机物
    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五、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六、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七、我国的植物种类和珍稀植物
    1、我国的高等植物有3万种之多,名列世界第三位,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中,有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珍稀特有树种,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其中:
    (1)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2)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3)珙桐,也被称为“鸽子树” ,也是著名的“活化石”之一。
    (4)桫椤,又名树蕨,也是著名的“活化石”之一。
    八、一图总结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

    【实验专项】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变量分析
    (1)①号瓶和③号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
    (2)②号瓶和③号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3)④号瓶和③号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3.现象与结论
    瓶名
    ③号瓶
    ①号瓶
    ②号瓶
    ④号瓶
    现象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结论
    作为对照实验
    种子的萌发需要
    充足的空气
    种子的萌发需要
    适宜的温度
    种子的萌发需要
    适量的水分
    【课堂练习】
    1.沙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它的根能扎入地下几十米深的地方寻找水源,它的根能长这么长是因为( )
    A.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C.分生区细胞不断地分裂增加新细胞,伸长区不断伸长 D.分生区细胞不断增加新细胞
    2.如图是植物根尖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④具有保护作用
    C.③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D.②长有大量的根毛并出现导管
    3.如图所示,将来发育成新芽的是( )
    A.1 B.2
    C.3 D.4
    4.甲、乙图分别表示枝芽(叶芽)的纵剖结构和该植物的一段枝条,甲图相应结构将来发育成乙图相应结构的连线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5.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 )
    A.碳、氢、氧的无机盐 B.氮、磷、钾的无机盐
    C.钙、铁、锌的无机盐 D.磷、硫、镁的无机盐
    6.小明家有一片番茄园,为了使番茄开出更多的果实,应该多施的无机盐是( )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7.瓜农老王家种的西瓜,由于管理不善,一些花刚开放就被害虫吃掉花柱甚至子房的一部分,这种花将来的发育情况是( )
    A.发育成正常西瓜 B.发育成缺损西瓜 C.发育成无子西瓜 D.凋落不能发育成西瓜
    8.被子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胚珠和珠被分别发育成( )
    A.种子、果实 B.种子、种皮 C.果实、种子 D.种皮、果皮
    9.如图菜豆种子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菜豆是单子叶植物 B.完整的胚由1、2、4组成
    C.将来发育成叶的结构是图中的[3]种皮 D.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图中[5]子叶
    10.(2015•眉山)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某科研组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的测定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应选择饱满颗粒大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B.应将所选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进行实验
    C.应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下开展实验 D.应在放入小麦种子后第七天才开始观察统计
    11.植物的叶芽中具有分裂能力是( )
    A.叶原基 B.芽轴 C.芽原基 D.生长点
    12.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
    ①长有雌蕊和雄蕊 ②长有雌蕊 ③经历了自花传粉 ④经历了传粉 ⑤经历了受精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课后练习】
    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下列几类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能萌发的是( )
    A.煮熟的种子 B.被虫咬掉胚的种子 C.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 D.保存完好的种子
    2.某同学为探究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设计如下探究方案:将两份等量的大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培养皿中,均置于30°C和水分适量、空气充足的环境下,一个给予光照,另一个放在黑暗中。10天后,两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均未萌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种子无生命 B.环境温度太高 C.光照不适宜 D.实验时间太短
    3.下图甲、乙分别为大豆的种子结构和幼苗示意图。甲图中能发育成乙图中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是描述花生的谜语。其中“白胖子”是指( )
    A.果皮 B.种皮 C.种子 D.胚
    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诗所说的“绿丝绦”是下列哪一结构直接发育成( )
    A.种子 B.芽 C.叶 D.花
    6.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藏的有机物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
    A.0-6天种子萌发,第6天开始幼苗能进行光合作用
    B.0-6天光台作用,呼吸作用同时进行
    C.6-9天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0-9天种子萌发,不进行光合作用
    7.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形态及生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变化不会发生的是( )
    A.种子的胚根伸长并突破种皮 B.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
    C.呼吸作用比萌发前明显增强 D.种子内有机物的总质量明显增加
    8.今春山亭大樱桃喜获丰收,其艳丽的外观、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大樱桃食用部分是由花的( )
    A.子房发育而成 B.胚珠发育而出 C.子房壁发育而成 D.受精卵发育而成
    9.将下面三朵花在开花前进行套袋处理,最终能够形成种子的花是( )

    A.a和b B.a C.b D.c
    10. 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了俄罗斯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科学家复活了3万年前植物种子,种出了开白色花朵的草本植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色花朵要接出种子需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 B.种子中的胚芽是新植物的幼体
    C.该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 D.该种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
    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计30分)
    11.如图是南瓜的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从[1]到[2]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 __ _________;
    (2)图中的[4]是由[2]中的 __ 发育来的,图中的[6]是由[4]中的____ ______发育来的;
    12. 2012年5月18日,首届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盛大开幕。位于黄河尾闾的孤岛镇万亩槐花盛开,银白无暇,绿浪浮动,蜂蝶飞舞,百里飘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槐树的果实是狭长的荚果,内含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朵槐花的子房里生有 。
    (2)槐花蜜水白透明、蜜质浓稠、清淡幽香,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蜂蜜中的上品。某同学想知道槐花蜜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各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②用滴管向甲试管中滴入稀释后的槐花蜜,向乙试管中滴入 ,边滴加边振荡,注意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若甲试管中的溶液颜色褪去或比乙试管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说明槐花蜜中含有维生素C。
    13.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_ _?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 ___和___ 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 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 ____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 __ (填“没有”或“有”)影响。
    14.小华同学学习了植物的“生殖器官的生长”后,想观察一下玉米是怎样结出果实的。于是种了一些玉米。当玉米开花时,刘军担心玉米授粉不好采用了人工授粉。正好他朋友在他家玩,帮了他的忙。但后来让她气愤的是朋友帮忙授粉的玉米没有结出果实,即使形成了果实也是稀稀疏疏的少数几粒。原来朋友在授粉时,所采集的是南瓜的花粉而不是玉米的花粉。
    于是他产生了疑问:植物体要结出果实是不是一定要授同种植物的花粉呢?
    (1)玉米果实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所以玉米种子实际也是玉米的 。
    (2)假如她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 。
    (3)实验过程中,他重新种植了一些玉米(不考虑季节影响),并将这些玉米平均分成乙两组。快开花是,将所有的玉米苗的雄蕊去掉,并分别用半透明纸袋把玉米的雌花保起来,其意义是 。
    (4)然后,分别采集玉米花粉和南瓜花粉。将玉米花粉撒在甲组玉米雌蕊上,将南瓜花粉撒在乙组玉米雌蕊上。根据实验的假设可以预测,能够形成果实的一组应该是 。设计另一组的意义是 。
    (5)这种实验不能够只种植两株玉米,也不能够只进行一次实验,还不能够局限于一种植物进行实验。其中的道理是 。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