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新创新大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第七章第40课时 机械波(重点突破课)
展开第40课时 机械波(重点突破课)
[考点一 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传播、波的图像、波长的概念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而波的周期性、波的多解问题是难点,分析这些问题时要在脑海中形成波的传播的动态图形。
1.波的形成和传播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①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②有介质,如空气、水等。
(2)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迁移。
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③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4A,位移为零。
(3)机械波的分类
横波 |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有波峰(凸部)和波谷(凹部) |
纵波 | 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有密部和疏部 |
2.波的图像(1)坐标轴:横轴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纵轴表示某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如图所示。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λf=。
[考法细研]
考法1 波的形成与传播
[例1] (多选)(2016·全国卷Ⅰ)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解析]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A正确;根据题意得周期T= s= s,频率f==0.6 Hz,B错误;波长λ== m=3 m,C正确;波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可以传递出去,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D错误,E正确。
[答案] ACE
[规律方法]
波的传播问题的分析方法
(1)波传播时,波的信息和能量可以向外传播,但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2)波的传播具有周期性,波在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波长的大小等于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3)波长、波速、周期和频率的计算可利用关系式v=和v=λf。
考法2 波的图像分析
[例2] (多选)(2018·全国卷Ⅲ)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0.40 m/s
B.波长为0.08 m
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解析] 因周期T>0.20 s,故波在t=0到t=0.20 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小于波长λ,由yx图像可知传播距离Δx=0.08 m,故波速v==0.40 m/s,故A正确;由yx图像可知波长λ=0.16 m,故B错误;由v=得,波的周期T==0.4 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t=0时,x=0.08 m的质点沿+y方向振动,t=0.7 s=1T,故此时该质点位于波谷;因为T<0.12 s<,此时x=0.08 m的质点在x轴上方沿-y 方向振动,故C正确,D错误;根据λ=vT得,波速变为0.80 m/s时波长λ=0.32 m,故E正确。
[答案] ACE
考法3 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
[例3] (2018·全国卷Ⅰ)一列简谐横波在t=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Q的振动图像。求: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的平衡位置的x坐标。
[解析] (1)由题图(a)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
λ=36 cm
由题图(b)可以看出,周期为T=2 s
波速为v==18 cm/s
由题图(b)知,当t= s时,质点Q向上运动,结合题图(a)可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2)设质点O的振动方程为yO=Asin(ωt+φ),
其中ω==π rad/s
t= s时,有yO=Asin=-,可得φ=-
即yO=Asin
由题图(b)可知yQ=Asin ωt
所以O、Q两质点的相位差为
xQ=λ=9 cm。
[答案] (1)18 cm/s 沿x轴负方向传播 (2)9 cm
[规律方法]
分析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的注意事项
(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横坐标为x则为波的图像,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像。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的图像对应的质点和振动图像对应的时刻。
考法4 波的多解问题
[例4]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0.2 s 后的波形图。
(1)若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距离及最小距离;
(2)若波向右传播,求它的周期及最大周期;
(3)若波速为35 m/s,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析] (1)由题图知,λ=4 m,若波向左传播,传播的距离为Δx=nλ+λ=(4n+3)m(n=0,1,2,…),最小距离为Δxmin=3 m。
(2)若波向右传播,Δx=nλ+λ,
所用时间为Δt=T=0.2 s,
故周期为T= s,
所以最大周期为Tmax=0.8 s。
(3)因为Δx=v·Δt=35×0.2 m=7 m=λ+λ,
所以波向左传播。
[答案] 见解析
[规律方法]
解答波的多解问题的方法
(1)假设波向x轴正方向或负方向传播。
(2)由题目提供的波形变化等条件列出传播距离或传播时间与波长、周期等相关的通式。
(3)根据v=、v=λf或v=求出速度或其他未知量的关系通式。
(4)分析题目中有没有其他限制条件,判断通过关系通式得到的多解能否变为有限个解或唯一解。
[集训冲关]
1.(多选)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M为传播方向上一质点,此时M点的纵坐标为 cm。若经过时间Δt=0.1 s,M点首次到达波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动方程为y=2sin(2πx)cm
B.M点的坐标为(0.3,)
C.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25 m/s
D.质点的振动周期为1 s
解析:选AC 根据题图可知:波长λ=1 m,振幅A=2 cm,则波动方程为y=Asin x=2sin(2πx)cm,选项A正确;将M点纵坐标y= cm代入波动方程,结合题图解得M点的坐标为,选项B错误;由于经过时间Δt=0.1 s,M点首次到达波峰,即M点左侧相邻的波峰传播到M点,传播距离等于Δx=m= m,波的传播速度v=,代入数据解得v=1.25 m/s,选项C正确;质点的振动周期T=,代入数据可得T=0.8 s,选项D错误。
2.(2018·全国卷Ⅱ)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 900 m/s。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下桥的一端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 s。桥的长度为________m。若该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的波长为λ的________倍。
解析:设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由L=vt知,340(t+1.00)=4 900t,解得t= s,代入L=vt中解得桥长L≈365 m。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变,根据v=λf知,声波在钢铁中的波长λ′==λ。
答案:365
3.(201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t2=0.5 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T符合:3T<t2-t1<4T,求:
(1)若波向右传播,波速为多大;
(2)若波向左传播,波速为多大。
解析:(1)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由Δt=,v=知
传播时间满足Δt=t2-t1=kT+T(k=0,1,2,3,…)
由3T<t2-t1<4T,可知k取3
故Δt=3T+T,解得T= s
由题图知λ=8 m,解得v=54 m/s。
(2)波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Δx满足
Δx=kλ+λ(k=0,1,2,3,…)
由Δt=,v=知
传播时间满足Δt=kT+T(k=0,1,2,3,…)
由3T<t2-t1<4T,可知k取3
故Δt=3T+T,解得T= s
由λ=8 m,解得v=58 m/s。
答案:(1)54 m/s (2)58 m/s
[考点二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都是波的特性,这些现象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干涉、衍射的现象及图样易混淆,要注意正确分辨。
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 波的干涉 | 波的衍射 |
条件 |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相位差保持不变 |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 |
现象 | 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干涉图样 | 波能够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
2.多普勒效应
(1)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2)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3)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考法细研]
考法1 波的干涉现象
[例1] (2017·全国卷Ⅰ)如图(a),在xy平面内有两个沿z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1(0,4)和S2(0,-2)。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m,两列波引起的点B(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解析] (1)点波源S1(0,4)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A(8,-2)的路程为L1=10 m,点波源S2(0,-2)的振动形式传播到点A(8,-2)的路程为L2=8 m,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8,-2)的路程差为ΔL=L1-L2=2 m;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B(4,1)的路程相等,路程差为零,且t=0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B时振动方向相反,引起点B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减弱;由振动图线可知,波动周期为T=2 s,波长为λ=vT=2 m,由于两列波的波源到点C(0,0.5)的路程分别为3.5 m和2.5 m,路程差为1 m=,而t=0时两列波的波源的振动方向相反,所以两列波到达点C时振动方向相同,引起点C处质点的振动相互加强。
[答案] 2 减弱 加强
[规律方法]
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两种判断方法
1.公式法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及两波源的振动步调。
(1)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
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
(2)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
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
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
2.波形图法
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连线,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考法2 波的衍射现象
[例2] 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在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
A.提高波源频率
B.降低波源频率
C.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D.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解析] 叶片A静止不动,是因为水波不能绕过桥墩传过来,即水波衍射现象不太明显,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或差不多,所以要让叶片A动起来只能减小桥墩的尺寸或增大水波的波长,水波的速度一定,降低波源频率会增大波长,提高波源频率会减小波长,故A错误,B正确;改变波源与桥墩的距离不会让衍射现象更明显,故C、D错误。
[答案] B
考法3 多普勒效应
[例3] (多选)一频率为600 Hz的声源以20 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 0.8 m 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 Hz
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解析]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当声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将声源运动至A、B、C、D四个点时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方向标出来,可得:声源运动到A点时有靠近观察者的趋势,运动到C点时有远离观察者的趋势,声源在B、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O点与观察者的连线,故A、B正确,C、D错误。
[答案] AB
[集训冲关]
1.(多选)如图是水平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3 cm,S2的振幅A2=2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
C.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C的振幅为1 cm
解析:选BD 题图中质点A、D分别是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加强点,而质点B、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是振动减弱点,故A错误;质点A的位移为3 cm+2 cm=5 cm,质点D的位移为-3 cm-2 cm=-5 cm,故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0 cm,故B正确;振动的干涉图样是稳定的,质点A、D一直是振动加强点,而质点B、C一直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质点C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3 cm-2 cm=1 cm,故D正确。
2.(多选)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波源在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
B.如果波源静止,就观察不到多普勒效应
C.当声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声源的频率不变
D.当声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低
解析:选CD 波源运动时,波源与观察者距离不一定变化,不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A错;波源静止时,若观察者靠近或远离波源,就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B错;声源朝着观察者运动时,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高,反之亦然,C、D对。
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
图甲显示了波的________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________现象。
解析:由波的干涉和衍射概念知,题图甲是一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题图乙是两列波的传播,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答案:衍射 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