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9专题强化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1.(2018·辽宁沈阳检测)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器指的就是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B.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C.位于脊髓的某些中枢一般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控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解析:选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错误;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发生的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B错误;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进行传递的,D错误。2.甲、乙为电表。a、b、c、d是测量电极,e、f是刺激电极,各电极均置于神经细胞膜外表面。e、f之间的神经纤维被结扎。e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增大、f使静息膜电位差明显减小。给予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f点高于阈值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电表a、b处均能测得一个负电位B.甲电表指针可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K+通道可能处于开放状态D.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外流需要Na+通道协助解析:选C。由于a、b均处于神经纤维膜外,无电位差存在,所以甲电表不能测得电位,A错误;由于给e点低于阈值的刺激,所以无法引起神经纤维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从而不会改变膜内外电位,所以甲电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B错误;当c处为外负内正状态时,说明c处处于兴奋状态,主要是Na+通道打开,此时其他部位的K+通道可能也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当兴奋传到d处时,膜发生的Na+内流(因为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需要Na+通道协助,D错误。3.(2018·河北保定三中高三月考)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挪威科学家布里特·莫泽与爱德华·莫泽和美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表彰他们共同发现大脑中“内在定位系统”。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控制能力弱D.大脑运动性言语区受到损伤后,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口头表述解析:选D。大脑皮层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文字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婴幼儿易发生夜间遗尿是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控制能力弱,C正确;大脑运动性言语区受到损伤后,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谈话,但不能口头表述,D错误。4.(2018·四川宜宾四中高三一模)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B→A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解析:选C。甲图中A、B为两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乙图为突触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丙图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根据神经元的结构可知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A→B,A错误;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丙图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正确;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5.(2018·山东烟台高三期末)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C.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D.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解析:选C。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说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正确;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释放,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时,又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而且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与突触前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不同,C错误;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突触间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在一定的浓度范围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6.(2018·福建南平质检)鹌鹑体内的Kp是相关神经元分泌的一类多肽类激素,通过调节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机制如下图,①是幼年期和非排卵期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过程,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提高雌激素含量来促进排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p由神经元内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合成B.GnRH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相应Kp的受体C.A代表下丘脑,过程①与②都体现了反馈调节D.雌激素含量>促性腺激素含量>GnRH含量解析:选C。Kp是多肽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由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合成,A正确;GnRH神经元能识别Kp,是因为GnRH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相应识别Kp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分泌促性腺激素的A是垂体,过程①表示雌激素会抑制Kp神经元1活动,使Kp释放量减少,进而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过程②表示雌激素对Kp神经元2有促进作用,故只有过程①体现了反馈调节,C错误;GnRH作用于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雌激素作用于子宫、输卵管、垂体等靶组织,所以雌激素含量>促性腺激素含量>GnRH含量,D正确。二、非选择题7.(2018·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期中)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即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表示神经元,ab表示一段神经纤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E神经元接受了__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加大,使____________加大,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2)假设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____________,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用“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__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E神经元连接的是伸肌,而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会发生屈肌反射,则伸肌反射受到抑制,即E神经元接受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K+(或Cl-)的通透性加大,使膜电位差加大,使得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2)已知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3)在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突触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所以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a→b。答案:(1)抑制性 K+(或Cl-) 膜电位差(2)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受体类型不同或E神经元表面没有M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受体)(3)局部电流 a→b 单向的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8.(2018·宁夏石嘴山三中期末)下面图甲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兴奋在A、B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H表示物质;图丙表示图甲中②点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若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由此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结构。(2)图乙中,若F、G之间距离等于G、I之间距离,刺激G处,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____________的反应滞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____次。(3)图乙中H为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填“A”或“B”)神经元释放的。(4)据图丙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A.b时刻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B.ac段Na+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ATPC.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c点将上升,静息电位不变D.c时刻膜两侧的电位为外负内正解析:(1)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为在①处用电流刺激神经纤维,A有反应而E无反应,而电流刺激E,可观察到A发生运动反应,表明E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刺激G处时,电流表①与电流表③相比,电流表③的反应滞后。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I处,电流表②偏转的次数为1次。(3)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4)动作电位形成时,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使电位发生逆转,A正确;ac段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若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Na+数量减少,则动作电位时进入细胞中的Na+数量减少,c点将下降,C错误;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D正确。答案:(1)感受器 (2)电流表③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要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所需时间长 1(3)神经递质(递质) A (4)C9.美国生物化学家萨瑟兰提出“第二信使假说”来解释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物质甲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除图示途径外还有____________。(2)若图中的内分泌腺是垂体,则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种即可)。(3)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有促胰液素和____________。(4)动物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物质甲是激素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图示为动物细胞间通过激素间接进行细胞交流,动物细胞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交流信息,如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2)垂体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产生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3)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以降低血糖浓度。(4)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迅速分解,不能继续发挥作用,所以动物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答案:(1)蛋白质(糖蛋白) 直接接触 (2)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 (3)胰岛素 (4)激素发挥作用后迅速分解(或代谢失活)10.(2018·山西太原五中检测)为了探究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科学家曾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肾上腺素施加到肝脏切片上,发现有大量的葡萄糖生成,生成量较没有施加过肾上腺素的肝脏切片超出许多。实验二:将肝脏细胞制成匀浆,并将部分匀浆离心获得上清液和沉淀物,然后进行了4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选择肝脏切片或由肝细胞制成的匀浆为材料,主要理由是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2)实验一的结果表明:肾上腺素具有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二中,第1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的施加能够__________酶A的含量;第2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很可能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它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第3、4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的受体蛋白存在于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实验二涉及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____。(4)科学家在进行实验二时,发现施加过肾上腺素的实验材料(匀浆、上清液或沉淀物)中均检测到物质X,将物质X直接添加到其对照实验中,发现酶A的相对含量明显上升。请推测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解析:(1)本实验是研究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实验材料中应含有丰富的糖原。(2)将肾上腺素施加到肝脏切片上,发现有大量的葡萄糖生成,生成量较没有施加过肾上腺素的肝脏切片超出许多。说明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作用。(3)实验二中,比较不同组别可见涉及的自变量包括有无肾上腺素、有无添加酶B、不同实验材料(匀浆、上清液或沉淀物)等;第1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的施加能够增加酶A的含量;第2组实验表明:肾上腺素很可能是通过促进酶B转化为酶A实现它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第3组酶A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第4组,表明肾上腺素的受体蛋白存在于沉淀物中。(4)将物质X直接添加到其对照实验中,发现酶A的相对含量明显上升。可能是因为肾上腺素在糖原分解中的作用机理是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物质X→酶B转化为酶A→糖原分解。答案:(1)(肝)糖原 (2)促进(肝)糖原分解 (3)增加 促进酶B转化为酶A 沉淀物 有无肾上腺素、有无添加酶B、不同实验材料(匀浆、上清液或沉淀物) (4)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物质X→酶B转化为酶A→糖原分解11.(2018·安徽蚌埠二中高三月考)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鳃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________个。(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连续电极刺激部位测量指标及现象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表中“?”处应填写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解析:(1)分析题图:参与缩鳃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2个神经元参与。(2)①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导致兴奋部位膜内的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连续刺激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没有动作电位产生,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②分析表格连续电刺激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等部位,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逐渐减弱,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而连续电刺激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产生,肌肉一直正常收缩,故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答案:(1)2 (2)①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不产生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