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8专题强化训练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列关于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B.从根本上说没有突变,进化不可能发生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D.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属于基因重组解析:选B。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可引起基因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性状改变,A错误;从根本上说没有基因突变,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发生,B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其结果导致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但不会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高茎豌豆产生矮茎子代,是由于杂合的高茎豌豆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不是基因重组所致,D错误。2.(2018·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下面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C.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解析:选D。分析甲图,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出现突起,可能是此染色体发生片段重复或另一条染色体出现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乙图,“tw”染色体和“sv”染色体都是“半黑半白”,说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片段即易位,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通过上述分析,甲图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或缺失,而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通过上述分析,乙图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甲、乙、丙都发生了联会现象,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3.(2018·河北唐山一模)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产生一只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可能为AAa或Aaa,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不考虑基因突变),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B.Aaa产生的原因只能为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C.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5∶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D.如果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长翅∶残翅=1∶1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Aa)与一只残翅雌果蝇(aa)杂交,若产生基因型为AAa的三体,a来自母本,则AA来自父本,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A正确;基因型为Aaa的三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种:①Aaa由含有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a基因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②Aaa由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有A基因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①中含有Aa基因的精子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有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②中含有aa基因的卵细胞产生的原因是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含a、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B错误;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1∶1,C错误;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与残翅雌果蝇(aa)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1∶2∶2,则长翅∶残翅=5∶1,D错误。4.(2018·陕西西安高三检测)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C.①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D.⑤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解析:选D。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据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发生T与B、b的自由组合,A错误;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都是纯合子,因此概率为1,B错误;①③过程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而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B的过程,C错误;将幼苗培育成植株C的过程中只存在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的改变,即染色体变异,D正确。5.(2018·兰州统考)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对a完全显性,但基因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占总数的3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B.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基因A的频率逐渐增大D.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解析:选D。由题中数据可知,种群中Aa占36%,aa占64%,则A=1/2Aa=18%,a=aa+1/2Aa=82%,A错误;随着该种群繁殖代数的增加,由于AA个体致死,所以A的基因频率会变小,B、C错误;若该种群自交,其后代AA致死,A的基因频率会减小,说明该种群进化了,D正确。6.(2018·甘肃张掖质检)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至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选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不变,A错误;该植物的花色变化,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引起花色的表现型发生改变,B正确;天蛾数量增加,开白花的植株数量增多,说明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C正确;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开红花时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二、非选择题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翅和正常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些纯合亲本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组别亲本F1表现型及比例F2表现型及比例1红眼♀×白眼♂红眼♀∶红眼♂=1∶1红眼♀∶红眼♂∶白眼♂=2∶1∶12缺刻翅♀×正常翅♂正常翅♀∶缺刻翅♂=1∶1-请回答下列问题:(1)缺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2)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者在组别2的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出现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请你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来判断出现该缺刻翅果蝇的原因。(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解析:(1)由于缺刻翅♀×正常翅♂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正常翅,说明正常翅对缺刻翅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2)由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即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由于组别2的F1中雌果蝇应该都是正常翅,现偶然发现了一只缺刻翅雌果蝇,可能是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而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因此,可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XbXb或XbO)与正常翅雄果蝇(XBY)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Ⅰ.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缺刻翅(XbY)=1∶1,即雌性∶雄性=1∶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Ⅱ.由于雄性个体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时胚胎致死,如果子代中正常翅(XBXb和XBO)∶缺刻翅[XbY和OY(胚胎致死)]=2∶1,即雌性∶雄性=2∶1,说明亲本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1)正常翅 (2)不遵循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让这只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正常翅∶缺刻翅=1∶1或雌性∶雄性=1∶1Ⅱ.正常翅∶缺刻翅=2∶1或雌性∶雄性=2∶18.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____________,四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①∶②∶③∶④=____________。(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3)现有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________,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解析:(1)减数分裂时,三体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所以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2)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说明配子中多一条7号染色体,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或者2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由题意可知,若非抗病水稻(aa)做母本、三体抗病水稻(AAa)做父本杂交,由于异常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所得F1抗病水稻∶非抗病水稻=2∶1。因此正交实验为aa做母本,AAa做父本。AAa做母本,aa做父本,为反交。三体AAa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aa产生的精子为a,两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2∶2∶1,表现型比例为抗病∶非抗病=5∶1,所以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1/6,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3/5。答案:(1)A 1∶1∶2∶2 (2)13或26 (3)1/6 3/59.(2018·宁夏育才中学期末)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A/a、B/b),已知显性基因越多,花色越深,现有两种纯合的中红花植株杂交,产生F1全为中红花,F1自交得到F2,其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4∶6∶4∶1,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纯合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种,F2深红色个体与基因基因型为__________个体杂交获得的红色个体比例最大。(3)某兴趣小组利用深红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培育纯合的中红品种,设计了两套方案:①若利用杂交育种需要在第______代开始筛选,该代中中红色纯合个体占______,将筛选出的中红色个体再进行________以提高中红色纯合体的比例。②若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案,请简述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F1自交所得F2的花色植株数量比为深红∶红∶中红∶淡红∶白=1∶4∶6∶4∶1,表现型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且F2总的组合数为16,所以F1为双杂合子(AaBb),表现型为中红,由此可推知两种纯合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若F1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中红∶淡红∶白花=1∶2∶1。(2)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知红色个体含有3个显性基因,其基因型有AABb和AaBB共2种;F2深红色个体含有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或aaBB的中红色个体杂交获得的后代全是红色个体,即后代红色个体比例最大。(3)①若利用杂交育种,即利用深红色个体(AABB)与白色个体(aabb)杂交,F1全是杂合的中红色(AaBb)个体,则需要在第2代开始筛选;该代中中红色纯合个体(AAbb和aaBB)所占比例为1/4×1/4+1/4×1/4=1/8;将筛选出的中红色个体需再进行连续自交以提高中红色纯合体的比例。②若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案,具体过程包括:第一步:取F1个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第二步: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第三步:开中红色花的个体即为纯合个体(AAbb或aaBB)。答案:(1)AAbb和aaBB 中红色∶淡红色∶白色=1∶2∶1(2)2 AAbb或aaBB (3)①2 1/8 连续自交②取 F1个体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二倍体植株;开中红色花的个体即为纯合个体10.(2018·四川眉山中学月考)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________。(2)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如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________,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________,第十代时,甲箱中果蝇的该等位基因杂合子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解析:(1)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种群。(2)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两个种群的基因库的变化很大,达到生殖隔离后,原来同种生物就进化成两个不同的物种,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3)两个种群由于箱子的存在,使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同时由于两个种群所处的环境不同,当两个种群的果蝇发生变异后,在环境的选择下朝着适应各自环境的方向进化,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表现型也会出现较大差异。(4)从表中信息可知,第十代时甲箱果蝇种群数量大于乙箱,而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种类数相等,故甲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答案:(1)种群(2)物种 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 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3)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食物的差异与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积累(4)甲 E 45.5%11.科学家发现一类“杀配子染色体”,这种染色体是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变异,理由是这种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正常。但是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用培养基对这两类配子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其处于__________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解析:(1)正常六倍体小麦有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2)图中可育配子①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其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则A染色体将随机分配在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即一半配子中含有A染色体。但是另有一部分不含A染色体的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或缺失、易位)变异。(3)科学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导致小麦某些特定染色体缺失,能研究分析小麦的某些基因是否在缺失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科学家为了进一步确定半致死可育配子②与可育配子①在染色体数量与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可以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并用显微镜对比观察。答案:(1)可遗传 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增加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2)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 结构(或缺失、易位) (3)能 有丝分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