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第1页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第2页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高考物理(基础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一章 2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展开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生用书P5]
    【基础梳理】


    提示:加速度 相同 相反 v0+at v0t+at2
    v2-v aT2 (m-n)    静止 gt
    gt2 2gh 竖直向上 重力 v0-gt -2gh
    【自我诊断】
    1.判一判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
    (4)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提示:(1)× (2)√ (3)× (4)× (5)× (6)√
    2.做一做
    (1)(多选)(2020·福建期末)交通法规定“斑马线礼让行人”,违规驾驶员将受到处罚,如图所示,路口行人正在过斑马线,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前端距停车线为12 m,刹车过程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12t-3.75t2(s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关于驾驶员的下列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立即制动刹车,汽车至少需1.6 s才能停止
    B.距停车线8 m处开始刹车,汽车前端恰好能停止在停车线处
    C.经0.4 s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好能停止在停车线处
    D.经0.2 s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好能停止在停车线处
    提示:选AD.根据题意知刹车过程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12t-3.75t2,由位移公式x=v0t+at2,得v0=12 m/s,a=-3.75,即a=-7.5 m/s2,减速所需时间为:t
    == s=1.6 s,故A正确;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 m=9.6 m,故在距停车线8 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超出停车线处,故B错误;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s=0.2 s,故若经0.2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故C错误,D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即D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从O 运动到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B点的瞬时速度
    B.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vA-vO=vB-vA=vC-vB=vD-vC
    C.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为vO∶vA∶vB∶vC=2∶∶∶1
    D.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A∶tB∶tC∶tD=1∶∶∶2
    提示:选AC.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A正确;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错误;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v2=2ax可知,通过CBAO的速度之比为1∶∶∶2,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为vO∶vA∶vB∶vC=2∶∶∶1,故C正确;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x=at2可知,反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比为1∶(-1)∶(-)∶(2-),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A∶tB∶tC∶tD=(2-)∶(-)∶(-1)∶1,故D错误.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学生用书P6]
    【知识提炼】
    1.“一画、二选、三注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2.对于运动学公式的选用可参考下表所列方法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
    及的物
    理量 
    适宜选用的公式
    v0、v、a、t
    x
    [速度公式]
    v=v0+at
    v0、a、t、x
    v
    [位移公式]
    x=v0t+at2
    续 表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
    及的物
    理量 
    适宜选用的公式
    v0、v、a、x
    t
    [速度位移关系式]
    v2-v=2ax
    v0、v、t、x
    a
    [平均速度公式]
    x=t
    【典题例析】
    歼-15战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短距起飞能力强大.若歼-15 战机正常起飞过程中加速度为a,经距离s后达到起飞速度腾空而起.现已知“辽宁”舰起飞甲板长为L(L<s),且起飞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现有两种方法助其正常起飞,方法一:在航空母舰静止的情况下,用弹射系统给战机以一定的初速度;方法二:起飞前先让航空母舰沿战机起飞方向以某一速度匀速航行.求:

    (1)方法一情况下弹射系统使战机具有的最小速度v1min;
    (2)方法二情况下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v2min.

    [解析] (1)若歼-15战机正常起飞,则有2as=v2,在航空母舰静止的情况下,用弹射系统给战机以最小速度v1min,则满足2aL=v2-v,解得v1min=.
    (2)法一:一般公式法
    起飞前先让航空母舰沿战机起飞方向以最小速度v2min匀速航行,战机起飞时对地速度为v,设起飞过程航空母舰的位移为x,起飞时间为t,则有
    x=v2mint,t=
    2a(L+x)=v2-v
    解得v2min=-.
    法二:相对运动法
    选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则起飞过程,相对初速度为0,相对末速度为v-v2min,相对加速度仍为a,相对位移为L,根据2aL=(v-v2min)2和2as=v2,仍可得v2min=-.
    [答案] (1) (2)-
    【迁移题组】
    迁移1 基本公式的应用
    1.(2020·广东广州一模)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21.6 km/h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天线用了0.3 s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 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

    A.4.2 m          B.6.0 m
    C.7.8 m D.9.6 m
    解析:选D.21.6 km/h=6 m/s;汽车在前0.3 s+0.7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1=v0(t1+t2)=6×(0.3+0.7)m=6 m;随后汽车做减速运动,位移为:x2== m=3.6 m;所以该ETC通道的长度为:L=x1+x2=6 m+3.6 m=9.6 m,故A、B、C错误,D正确.
    迁移2 刹车类问题
    2.(2020·安徽安庆二模)水平面上某物体从t=0时刻起以4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3 s后又立即以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止后物体不再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体从t=0时刻算起6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为15 m
    B.该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C.该物体减速后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为1 m
    D.该物体减速后第1 s末的速度大小为3 m/s
    解析:选C.物体速度减为0的时间为:t2== s=2 s;物体在3 s+2 s=5 s末停止运动,所以物体在6 s内的位移等于前5 s内的位移,总位移为:x=v0t1+v0t2-at=4×3 m+4×2 m-×2×22 m=16 m,故A错误;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m/s=3.2 m/s,故B错误;根据运动的可逆性可知,物体减速后最后1 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以2 m/s2加速1 s内的位移,大小为:x′=at2=×2×12 m=1 m,故C正确;物体减速后第1 s末的速度大小为:v=v0-at=4 m/s-2×1 m/s=2 m/s,故D错误.
    迁移3 双向可逆类运动
    3.(2020·重庆西南名校联盟)如图所示,一物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的底端开始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的最初5 s内和最后5 s内经过的位移之比为11∶5.忽略空气阻力,则此物块从底端开始上滑到返回斜面底端一共经历的时间是(  )

    A.8 s B.10 s
    C.16 s D.20 s
    解析:选C.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物体上滑的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5 s内位移为s1=a×52=a;最初5 s内位移为s2=a(t-5)×5+a×52=5at-a,又因为s2∶s1=11∶5,解得t=8 s;由于斜面光滑,上滑和下滑的时间相同,则物块从底端开始上滑到返回斜面底端一共经历的时间是16 s,故A、B、D错误,C正确.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学生用书P7]
    【知识提炼】
    1.解决问题常用的“六法”

    2.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解题“四步骤”

    【典题例析】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从A点运动到距斜面底端l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BC=,xAC=,又xBC=,
    由以上三式解得tBC=t.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为tB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2axAC①
    v=v-2axAB②
    xAB=xAC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B=④
    又vB=v0-at⑤
    vB=atBC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BC=t.
    法三:位移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因为xCB∶xBA=∶=1∶3,而通过xBA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xBC的时间tBC=t.
    法四:时间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各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n=1∶(-1)∶(-)∶…∶(-).

    现将整个斜面分成相等的四段,如图所示,设通过BC段的时间为tx,那么通过 BD、DE、EA的时间分别为tBD=(-1)tx,tDE=(-)tx,tEA=(2-)tx,又tBD+tDE+tEA=t,解得tx=t.
    法五: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AC==.又v=2axAC,v=2axBC,xBC=.由以上三式解得vB=.可以看成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所在位置,因此有tBC=t.

    法六:图象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平方比,得=,且=,OD=t,OC=t+tBC.
    所以=,解得tBC=t.
    [答案] t
    【迁移题组】
    迁移1 比例法
    1.(多选)(2020·浙江西湖区校级模拟)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D.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选BD.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和4d,根据x=at2知,时间之比为1∶∶∶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1)∶1,故A错误,B正确;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Δv=at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C错误;由A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四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迁移2 Δx=aT2推论法
    2.(2020·甘肃天水高三质检)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T为时间间隔,在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是3 m,第三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3 m/s,则(  )
    A.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2
    B.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为0.6 m/s
    C.时间间隔T=1 s
    D.物体在第1个T时间内的位移为0.6 m
    解析:选D.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据此判断第一个T时间内的位移x1=×3 m=0.6 m,D正确;第二个T时间内的位移x2=×3 m=1.8 m,由v-0=2a(x1+x2+x3),得a= m/s2,A错误;由Δx=aT2得x2-x1=aT2,解得T= s,C错误;第一个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v1=aT=1 m/s,B错误.
    迁移3 图象法
    3.(2020·湖南怀化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也为v.若a1≠a2≠a3,则(  )

    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
    B.甲一定先由A到达C
    C.乙一定先由A到达C
    D.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到达C
    解析:选A.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1>a3,如图(a),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乙a1,如图(b),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乙>t甲.通过图线作不出位移相等,速度相等,时间也相等的图线,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
    迁移4 平均速度法
    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解析:选B.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1= m/s=4 m/s;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2= m/s=8 m/s;则物体加速度为:a== m/s2= m/s2,故B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学生用书P8]
    【知识提炼】
    1.两种运动的特性
    (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如图)

    ①对称性

    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分段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全程法
    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gt2(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h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