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八单元第28讲 免疫调节
展开第28讲 免疫调节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的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
形成 | 生来就有 |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
特点 | 无特异性 | 有特异性 |
组成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1)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3)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纠误诊断]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皮肤。( × )
提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指皮肤、黏膜。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提示: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 )
提示:T细胞不产生抗体,浆细胞产生抗体。
(4)浆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 )
(5)非特异性免疫可针对所有的抗原,而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特定的抗原,所以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更强大。( × )
提示: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远低于特异性免疫。
(6)B细胞和T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 )
提示:T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但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1.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
如图所示为淋巴细胞起源与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哪种细胞?它们的起源相同,但种类不同,是否因为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2)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免疫器官⑤中,免疫器官包括哪些?
(3)图中的④是何种细胞?该细胞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1)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和骨髓等。
(3)④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深度思考]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2.辨析几种免疫细胞的作用
(1)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①处理、呈递抗原;②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2)B细胞:①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记忆细胞。
(3)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①识别抗原;②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③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4)浆细胞:分泌抗体。
(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
(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进行更强烈的二次免疫。
题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C项正确。B细胞和T细胞分化形成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中,淋巴再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故B项正确。抗体为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其进出细胞方式分别为胞吞和胞吐,故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均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解析: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功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T细胞数量下降有关。
题型二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B )
区别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
① | 具有免疫持久性 | 具有免疫短促性 |
② |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
③ | 涉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不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
④ | 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 | 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具有免疫持久性;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涉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特异性免疫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免疫过程
(3)结果: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3.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长期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纠误诊断]
(1)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 )
提示:体液免疫中大部分抗原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由于缺少T细胞,故其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淋巴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 )
提示: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没有和抗体一样的生理功能。
(3)抗体产生于浆细胞内,但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 )
(4)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 )
(5)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
提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
(6)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来源相同。( × )
提示: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来自T细胞和记忆细胞。
1.辨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B的名称分别是 、 。
(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提示:(1)②③ 效应T细胞 抗体 (2)⑤⑦ (3)②⑥
[深度思考]
如果切除胸腺,则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提示:体液免疫功能保留少部分,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因为T细胞需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切除胸腺后,T细胞无法发育成熟,缺乏T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几乎丧失,细胞免疫全部丧失。
2.思考并表述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1)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2)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3)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题型一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分析
1.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和Ⅵ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解析:据图分析,Ⅰ为吞噬细胞、Ⅱ为T细胞、Ⅲ为效应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Ⅰ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Ⅶ浆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功能;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d、e、f)和抗体(g);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2.(2019·全国大联考)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前三位的为胃癌、肺癌和直肠癌。科研人员取生理状况、大小、性别、年龄等相同的培养在无菌室中的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入一定量失去增殖能力的人胃癌细胞悬液和肺癌细胞悬液,乙组注入等量的不含细胞的悬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小鼠体内失去增殖能力的癌细胞相当于 ,能引起小鼠体内发生 (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给甲组和乙组小鼠进行皮下手术,埋入胃癌细胞形成的肿块,10天后观察肿瘤的大小变化,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甲组小鼠肿瘤体积 ,乙组小鼠肿瘤体积 。
(3)已免疫小鼠体内的浆细胞可来源于 。一个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胃癌细胞或肺癌细胞起作用,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解析:(1)癌细胞作为抗原引起小鼠体内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已免疫的甲组小鼠体内含有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快速的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胃癌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裂解,肿瘤体积逐渐减小;未免疫的小鼠细胞进行免疫需要的时间较长,肿瘤体积可能逐渐增大。
(3)已免疫的小鼠体内浆细胞可来源于记忆细胞和B细胞。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抗体,和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因此能对胃癌细胞发挥作用的抗体就不能对肺癌细胞起作用,同理,对肺癌细胞起作用的抗体也不能对胃癌细胞起作用。
答案:(1)抗原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3)记忆细胞和B细胞 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题型二 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
3.(2019·全国Ⅲ卷)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初次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抗原乙 | ||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 ||||
再次注射抗原 | 抗原甲 | 抗原乙 | 抗原甲 | 抗原乙 |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 (答出2点即可)。
解析:(1)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再次注射抗原后,只有注射同种抗原才会发生再次免疫应答,A、D注射的是同种抗原,会发生再次免疫应答,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抗体与抗原能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在血清中会出现沉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
答案:(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考点三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与免疫学的应用
1.自身免疫病
(1)病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
(2)病理: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3)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1)病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
(2)病理: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
(3)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免疫缺陷病
(1)原因:防卫功能过弱。
(2)类型
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②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3)艾滋病(AIDS)
艾滋病 | 具体解释 |
全称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病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病毒存在部位 |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
遗传信息 传递过程 | |
发病机理 | HIV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功能丧失,最终使人无法抵御其他病原体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 |
传播途径 | 主要有性传播、血液和母婴传播 |
4.免疫学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检测: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患病时,通过输入抗体、淋巴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纠误诊断]
(1)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 )
提示:HIV主要攻击T细胞。
(2)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 )
(3)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 )
(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 )
提示: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 × )
提示: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
1.关注艾滋病
引起艾滋病的HIV被称为“人类免疫系统杀手”,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
(1)表述HIV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的原因?
提示:HIV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易发生变异。
(2)下列行为可传染艾滋病的有 。
①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②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③性接触 ④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⑤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虫叮咬正常人 ⑥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⑦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⑧女性艾滋病患者生育子女 ⑨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⑩在公共泳池游泳
提示:③④⑦⑧⑨
(3)依据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等写出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思路(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提示:①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消灭HIV的新型药物;②将病毒控制在宿主细胞内,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自主死亡;③研制特异性抑制逆转录的药物。(任答出两点即可)
2.人类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给易感人群接种抗原,另一种是注射抗体。如图显示了在第0天分别使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的结果。请回答:
(1)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说明理由。
提示: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2)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为什么?
提示: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题型一 免疫失调病的病因分析
1.(2015·福建卷)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
2.(2017·全国Ⅰ卷)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胰岛素可降低血糖浓度,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若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过敏原时所引起的反应,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时小鼠正常,而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表现异常;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表现异常。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功能异常病
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免疫缺陷病。
题型二 免疫学的应用
3.科学家依据基因工程的原理最新研制的某种疫苗(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个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该DNA疫苗( D )
A.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分子上具有抗原
B.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增多,细胞周期将变长
C.能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结构应包括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解析:DNA疫苗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其上基因编码的产物可以作为抗原与浆细胞产生的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疫苗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会增多,细胞周期缩短。
[构建知识网络]
[强化思维表达]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