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第1页
    2021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第2页
    2021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讲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展开

      第2讲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血糖调节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建立稳态与平衡观(生命观念)2.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模型(科学思维)3.关注糖尿病、关注人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责任)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稳定的原理: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的结果。(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的活性的调节体现。(3)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与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3)水盐平衡调节相关结构与激素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a产生部位:下丘脑b释放部位:垂体后叶c作用部分:肾小管和集合管d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1体温能维持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2热觉或冷觉的产生是在下丘脑中。(×)[提示] 热觉或冷觉产生于大脑皮层。3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提示] 在此环境中产热仍等于散热。4引起水平衡调节作用的因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5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6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提示] 应是抗利尿激素增多。 1图解法解读体温调节的过程(1)寒冷环境下的反射弧:(2)炎热环境下的反射弧: 关于体温调节的三点提醒(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2)“寒战”是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不是躯体运动中枢。(3)感受器不仅分布在皮肤表面还广泛分布在内脏器官及黏膜表面。2图解法理解水平衡的调节由图分析可以得出: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6点归纳(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2)水盐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3)在身体多处(如口咽部)有感受局部失水的感受器它可以引起饮水行为。(4)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感受器也是效应器(分泌激素)。(5)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内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6)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机体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主要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读图分析体温调节(1)与体温调节有关的中枢都在下丘脑吗?[提示]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2)试分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会出现①打寒战、②起鸡皮疙瘩等现象的原因和意义?[提示] ①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②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3)试分析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提示] 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4)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会出现中暑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提示] 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超出了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体温会升高导致中暑。 考查体温调节1(2019·合肥市高三第二次质检)将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 ℃)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颤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B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产热量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D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B [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实验组动物的产热量应等于对照组的产热量B错误。]2(2019·晋冀鲁豫名校高三联考)为验证乙醇能降低小鼠体温研究小组将小鼠提前1天放入15~40 ℃的无线遥测温度梯度实验箱内并允许小鼠自由选择环境温度(在梯度箱中动物会选择在与自身体温接近的环境温度下生活);然后在次日早晨给甲组小鼠腹腔注射37 ℃的20%的一定量乙醇乙组小鼠注射37 ℃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在箱内的活动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实验过程提前1天将小鼠放入温度梯度箱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醇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所在的部位——_________的活动来降低小鼠的体温。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乙组小鼠活动区域的温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甲组小鼠的活动区域。(3)5-羟色胺能抑制战栗产热和引起外周神经舒张从而使体温降低该实验小组认为乙醇可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并利用上述提供的实验试剂、用具及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在上述实验的操作基础上增设一组实验丙丙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若直接把小鼠放入温度梯度实验箱内进行实验小鼠会对新的环境产生恐惧等不适症状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因此应提前1天将小鼠放入温度梯度箱内。(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小鼠的下丘脑中。乙醇能降低小鼠体温甲组小鼠腹腔注射37 ℃的20%的一定量乙醇因此乙组小鼠活动区域的温度应高于甲组小鼠活动区域的。(3)5-羟色胺为一种神经递质其与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上相应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战栗产热和引起外周神经舒张从而使体温降低。为推测乙醇可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可增设实验丙即注射等量的37 ℃的20%的一定量乙醇和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一段时间后若乙组和丙组小鼠活动的区域无差异且活动区域温度高于甲组说明乙醇可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导致小鼠体温下降。 [答案] (1)让小鼠适应箱内环境从而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下丘脑 高于 (3)等量的37 ℃的20%的一定量乙醇和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 一段时间后乙组和丙组小鼠活动的区域无差异且活动区域温度高于甲组 有关体温调节的3个易错点(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2)持续发烧时并非产热大于散热而仍然是产热等于散热。(3)寒战是因为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是因为立毛肌收缩两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考查水盐平衡调节3(2019·湖南师大高三模拟)图示曲线是狗尿浓缩实验的结果。让狗大量饮水(图中箭头a所示)后连续排出大量的尿;当将2.5% NaCl溶液10 mL注射入狗动脉(箭头b)后狗的尿量暂时减少;当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提取物(箭头c)后狗的尿量也减少。根据此实验可以推断:(1)2.5% NaCl溶液注入狗动脉使________升高刺激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导致尿量减少。本实验也证明________中含有这种激素。(2)如果先将狗的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则图中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的尿量会与如图不同。(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 mL尿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将高浓度的2.5% NaCl溶液10 mL注射入狗的颈动脉(b)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垂体后叶提取物(c)也能够引起类似的尿量变化说明脑垂体后叶中含有这种激素(抗利尿激素)。(2)若先将狗的垂体后叶切除再进行上述同样的实验则机体将不能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图中120~210分钟(b与c之间)的尿量会与如图不同。(3)给狗注射20%的葡萄糖溶液10 mL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因此尿量增加。[答案] (1)血浆渗透压 下丘脑 抗利尿 脑垂体后叶 (2)120~210分钟(或120~180分钟) (3)血糖浓度升高过滤到肾小囊后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使肾小管腔内溶液渗透压升高妨碍水的重吸收血糖平衡调节 模拟尿糖的检测1血糖的概念和含量(1)概念:血浆中葡萄糖称为血糖。(2)含量: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2血糖平衡的调节(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B细胞。(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产生该激素的是胰岛A细胞。(3)上述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血糖平衡失调(1)低血糖:血糖浓度偏低。(2)尿糖异常:尿液中含糖量超过正常值。(3)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已被证实的诱因之一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4模拟尿糖的检测(1)实验原理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流程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蓝色砖红色沉淀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蓝色无变化[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1)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4)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5)治疗: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原因是体内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2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与激素作用无关。(×)[提示] 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参与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两者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调控。3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提示] 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4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提示]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5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提示] 拮抗作用。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强。(×)[提示] 利用糖的能力弱。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图解法理解血糖的调节过程由图解分析可以得出:(1)调节方式:血糖平衡的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通过体液调节发挥作用。(2)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如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1)图中激素①和激素②分别是什么激素?它们分别是由哪种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胰脏属于人体中重要的腺体它分泌的物质都是激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哪种疾病?能否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2)不是它还分泌多种消化酶。(3)糖尿病;不能因为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考查血糖调节1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B激素①③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C出现尿糖现象就可以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D若胰岛B细胞受损则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 [据图分析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激素①③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两者为拮抗关系共同调节血糖平衡B错误;出现尿糖现象可能是因为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所以不能判定此人是糖尿病患者C错误;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氧化分解若胰岛B细胞受损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正确。]2(2019·安徽省芜湖市高三期末)研究发现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可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进食后GIP的分泌是导致机体肥胖的常见诱因如图表示其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GIP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其原因是这两种细胞表面有能与GIP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由图示可知GIP促进机体肥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内容(可供选择的试剂:含胰岛B细胞的培养液、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取三个培养皿编号为A、B、C分别加入等量且适宜的含胰岛B细胞的培养液。A组: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GIP溶液;B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GIP是一种信号分子之所以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脂肪细胞是因为这两种细胞表面有能与GIP特异性结合的受体。GIP促进机体肥胖的原因有二:一是GIP作用于脂肪细胞并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二是GIP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进而加快脂肪的吸收和储存过程。(2)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对葡萄糖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自变量是葡萄糖的有无因变量是胰岛素的含量。为了确定GIP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是在有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应将实验分为三组。在这三组实验中有一组为实验组(同时加入GIP和葡萄糖);另两组是对照组(分别加入GIP和葡萄糖)。综上分析依据题意中提供的试剂和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在步骤B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C组应加入(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步骤③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应检测三个培养皿中的胰岛素含量。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所以该实验的结果为A组中几乎检测不到胰岛素B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答案] (1)受体 GIP能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的吸收和储存并且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加快脂肪的吸收和储存过程 (2)②(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GIP溶液、适宜浓度葡萄糖溶液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三个培养皿中的胰岛素含量 A组中几乎检测不到胰岛素B组的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C组的考查模拟尿糖检测3试纸法检测尿糖的原理是利用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又与试纸上的苯酚等无色物质形成红色物质将其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原理与斐林试剂检测原理不同B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C正常人饭后尿糖检测呈红色D该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还原糖A [检测结果中红色越深可说明尿样中含有的葡萄糖越多但尿糖含量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引起的B错误;正常人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不一定会产生尿糖C错误;根据试纸法的原理可知其他还原糖不产生过氧化氢尿糖试纸不适用于其他还原糖的鉴定D错误。]4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如图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表达式中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B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C表达式中c为无色化合物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C [由图可知a能将葡萄糖分解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故a是葡萄糖氧化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B正确;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c为过氧化氢不是无色化合物C错误;由于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所以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D正确。]   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切忌笼统地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  饭后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恢复正常其调节过程: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1(2019·全国卷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符合题意;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用酒精擦拭皮肤挥发时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2(2016·全国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B [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3(2019·江苏高考)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        图2(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一次性摄糖过多低血糖患者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解析] (1)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一方面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索使血糖浓度下降。(2)由题图可知甲和乙的餐前空腹血糖浓度大于7.0 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大于11.1 mmol/L可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3)一次性摄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会出现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较低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大量排尿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4)乙的餐前空腹和餐后血糖浓度均大于正常值且体内胰岛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血糖浓度较高较高浓度的血糖又会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答案] (1)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2)甲、乙 大脑皮层(3)①④(4)①③4(2018·全国卷Ⅰ)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解析] (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增加 葡萄糖(3)下丘脑5(2017·全国卷Ⅱ)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解析:(1)41 ℃环境对于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来说为炎热环境在炎热环境中哺乳动物的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之一是增强心脏活动故其增加时可使实验动物出现焦虑不安等行为。(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41 ℃和室温)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即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即寒冷环境)中则在寒冷环境中哺乳动物机体作出的反应是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等。答案:(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 ℃引起的 (4)增加 增强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