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精品讲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同步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初中北师大版第一章 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第一章 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讲
探索勾股定理
概 述
【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学习从探索发现开始,要注重探索过程的循序渐进,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生活实例,深入体会,认真观察与思考,并总结经验.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图,这是某种牛奶的长方体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5cm、4cm、12cm,插吸管处的出口到相邻两边的距离都是1cm,为了设计配套的直吸管,要求插入碰到底面后,外露的吸管长度要在3cm至5cm间(包括3cm与5cm,不计吸管粗细及出口的大小),则设计的吸管总长度L的范围是 _________时才比较合适.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勾股定理的探索
探索活动一
特殊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网格中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直接看出、、 (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
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图1 图2 图3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图1,将正方形C分割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
方法二:
如图2,在正方形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三:
如图3,正方形C中除去中间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图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于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2.
考点2 勾股定理
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5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考点3 验证勾股定理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图1
探索活动:
拼图验证. 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正方形.
思考1: 你能由图1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能用两种方法吗?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2:你能由图2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
22
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图2
a
a
b
b
c
c
3、请利用图3验证勾股定理
图3
(简单说明:1881年,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总统证法”)
4、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你还有哪些方法?
三 、例题精析
类型一 勾股定理的探索
例题1
如图,Rt△ABC中,∠C=90°,若AB=15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 ).
A.150 B.200 C.225 D.无法计算
【解析】C
【总结与反思】结合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可知,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例题2
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所有正方形的面积的和是( )
A、28 B、49 C、98 D、147
【解析】D
【总结与反思】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类型二 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例题1
在Rt△ABC中,∠C=90°,a=12,b=16,则c的长为( )
A.26 B.18 C.20 D.21
【解析】C
例题2
【总结与反思】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DBC=90°,若AD=4cm,AB=3cm,BC=12cm,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 .
【解析】在Rt△ABD中,BD²=AD²+AB²=25,∴BD=5cm
在Rt△CBD中,CD²=BD²+BC²=169,∴CD=13cm
四边形ABCD的面积==6+30=36cm²
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36cm²
【总结与反思】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
例题3
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12,BC=5,点E在AB上,将△DA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A′处,则AE的长为( )
A、 B、3 C、5 D、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12,BC=AD=5,
在Rt△ABD中,BD²=AD²+AB²=169,∴BD=13.
由折叠可知,AD= A′D=5,所以 A′B=13-5=8
设AE= A′E=x,则BE=12﹣x,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x=,即AE=,故A.
【总结与反思】 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折叠的综合应用.
类型三 勾股定理的验证
例题1
数学实验室:
实验材料:硬纸板、剪刀、三角板
实验方法:剪裁、拼图、探索
实验目的:验证勾股定理,拼图填空:
操作:剪裁出若干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如图①。
(1)拼图一:分别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②、图③的形状,观察图②、图③可发现,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图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填“大于”“小于”“等于”)用关系式可表示为
(2)拼图二:用4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④的形状,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图中共有3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按大小顺序分别记为,其关系是 ,用a、b、c可表示为 。
(3)拼图三:用8张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⑤的形状,图中3个正方形的面积按大小顺序分别记为,其关系是 ,用a、b、c可表示为 。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图形的面积的差可用a、b、c分别表示出图②中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与图③中小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出结论;(2)猜想:,然后用a、b、c分别表示出图④中3个正方形的面积,化简即可;(3)猜想:,然后用a、b、c分别表示出图⑤中3个正方形的面积,化简即可.
试题解析:(1)等于,
(2),
(3),.
【总结与反思】本题主要考察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米,则云梯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
2.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均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8倍 B.4倍 C.2倍 D.6倍
3.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大4,另一直角边长为8,则斜边长为( )
A.6 B.8 C.10 D.12
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9,b2=16,则c2为( )
A.25 B.7 C.7或25 D.9或16
5.如图,将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如图放置,顶点处两两相接,若正方形A的边长为4,C的边长为3,则B的边长为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勾股定理的应用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
3.答案】C.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
5. 【答案】5
【解析】勾股定理的探索
巩固
1.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800 cm2,则斜边长为 .
2.已知三角形ABC中∠C=90°,AC=3,BC=4,则斜边AB上的高为 .
3.练习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两条直角边之比为3∶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 27cm B. 30cm C. 40cm D. 48cm
答案与解析
1.【答案】20c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2.【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D
【解析】本题在常规几何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变化,主要考查勾股定理.
拔高
1.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则 .
2.已知Rt△ABC中,∠C=90°,a+b=14,c=10,则Rt△ABC的面积是( )
A、24 B、36 C、48 D、60
3.如图,矩形ABCD中,AB=12cm,BC=24cm,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BDE的面积 cm2.
答案与解析
1.【答案】4
【解析】勾股定理探索的应用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面积的综合应用
3.【答案】90.
【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12CM,BC=AD=24CM,AD∥BC,∠A=90°,
∴∠EDB=∠CBD.∵△CBD与△C′BD关于BD对称,∴△CBD≌△C′BD,∴∠EBD=∠CBD,
∴∠EBD=∠EDB,∴BE=DE.
设DE为x,则AE=24﹣x,BE=x,由勾股定理,得:,,∴DE=15cm,
∴S△BDE=cm2.故答案为:90.
五 、课堂小结
本节讲了3个重要内容:
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
验证勾股定理.
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需要教师授课过程中多结合生活实际,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六 、课后作业
.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如图: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的长方体盒子能容下的最长木棒长为( )
A.11cm B.12cm C.13cm D.14cm
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m,另一棵高4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尖飞到另一棵树的树尖,那么这只小鸟至少要飞行 m.
3.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2.【答案】10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3.【答案】4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面积.
巩固
1.已知△ABC中,AB=AC,CD⊥AB于D.
B
A
C
D
(1)若∠A=38º,求∠DCB的度数;
(2)若AB=5,CD=3,求BC²的长.
2.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3.如图所示,直角三边形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则、、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19°; (2)10.
【解析】∵AB=AC,∠A=38º,∴∠ACB=∠B=,又∵CD⊥AB,∴∠A+∠ACD=90°,∴∠ACD=52°∴∠DCB=∠ACB-∠ACD=71°-52°=19°;
(2)∵AB=AC,AB=5,∴AC =5,在Rt△ACD中,,∴BD=AB-AD=5-4=1,在Rt△BCD中,.
3.【答案】Sn=2n-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类比探究.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
拔高
1. 如图,
1.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 = 8cm,BC = 10 cm,则EC的长为 cm.
2.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10,一腰上的高为6,则底边的平方为( ).
A.40 B.80 C.40或360 D.80或360
3.如图,在△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是 .
答案与解析
1. 【答案】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在折叠中的应用.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分类讨论思想.
3.答案】4.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最值.
七 、教学反思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二
适用区域
北师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2、勾股定理与面积关系3、折叠问题4、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5、验证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各种探究方法及内在联系
2、掌握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
教学重点
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A的面积
B的面积
C的面积
+的值
左图
右图
A的面积(单位面积)
B的面积(单位面积)
C的面积(单位面积)
+的值
左图
右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3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