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什么是锐角三角函数?
2.你知道哪些特殊的锐角三角函数值?
【教学说明】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c、∠A、∠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eq \f(∠A的对边,斜边)
csA=eq \f(∠A的邻边,斜边)
tanA=eq \f(∠A的对边,∠A的邻边)
(2)三边之间的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的关系:
∠A+∠B=90°.
3.做一做: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两边,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他的元素吗?
4.做一做: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一角一边,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他的元素吗?
5.想一想: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两角,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他的元素吗?
6.如图,在Rt△ABC中,∠C=90°,∠A=30°,a=5.求∠B、b、c.
解:∵∠B=90°-∠A=60°,
又∵tanB=eq \f(b,a),
∴b=a·tanB=5·tan60°=5eq \r(3).
∵sinA=eq \f(a,c),
∴c=eq \f(a,sinA)=eq \f(5,sin30°)=10.
【归纳结论】像这样,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已知元素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
7.在解直角三角形中,两个已知元素中至少有一条边.
【教学说明】我们已掌握Rt△ABC的边角关系、三边关系、角角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在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后,就可求出其余的元素.这样的导语既可以使学生大概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同时又陷入思考,为什么两个已知元素中必有一条边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122例2.
2.已知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8eq \r(3),∠A=60°,求∠B、a、b.
解:a=csin60°=8eq \r(3)×eq \f(\r(3),2)=12,
b=ccs60°=8eq \r(3)×eq \f(1,2)=4,∠B=30°.
3.已知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3eq \r(6),∠A=30°,求∠B、b、c.
解:∠B=90°-30°=60°,
b=atanB=3eq \r(6)×eq \r(3)=9eq \r(2),
c=eq \r(a2+b2)=eq \r((3\r(6))2+(9\r(2))2)
=eq \r(54+162)=eq \r(216)=6eq \r(6).
(另解:由于eq \f(a,c)=sinA,所以eq \f(a,sinA)=eq \f(3\r(6),\f(1,2))=6eq \r(6)).
4.已知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eq \r(6)-eq \r(2),a=eq \r(3)-1,求∠A、∠B、b.
解:由于eq \f(a,c)=eq \f(\r(3)-1,\r(6)-\r(2))=sinA,所以
sinA=eq \f(\r(3)-1,\r(6)-\r(2))=eq \f((\r(3)-1)(\r(6)+\r(2)),(\r(6)-\r(2))(\r(6)+\r(2)))
=eq \f(3\r(2)-\r(6)+\r(6)-\r(2),4)
=eq \f(\r(2),2),
由此可知,∠A=45°,∠B=90°-45°=45°,
且有b=a=eq \r(3)-1.
5.已知在△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6,b=2eq \r(3),求∠A、∠B、c.
解:由于tanA=eq \f(a,b),所以
tanA=eq \f(6,2\r(3))=eq \r(3),
则∠A=60°,∠B=90°-60°=30°,
且有c=2b=2×2eq \r(3)=4eq \r(3).
6.在直角三角形ABC中,锐角A为30°,锐角B的平分线BD的长为8cm,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
解:由已知可得△BCD是含30°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CD=eq \f(1,2)BD=eq \f(1,2)×8=4(cm),
△ADB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AD=BD=8(cm),
则有AC=8+4=12(cm),
BC=eq \f(AC,tan60°)=12×eq \f(\r(3),3)=4eq \r(3)(cm),
AB=eq \r((4\r(3))2+122)=eq \r(48+144)=8eq \r(3)(cm).
7.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C=6,折叠该纸片,使点C落在AB边上的D点处,折痕BE与AC交于点E,若AD=BD,则折痕BE的长为多少?
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C=BD,∠BDE=∠C=90°,再根据AD=BD可知AB=2BC,AE=BE,故∠A=30°,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BC的长,设BE=x,则CE=6-x,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BE的长.
解:∵△BDE是由△BCE翻折而成,
∴BC=BD,∠BDE=∠C=90°,
∵AD=BD,∴AB=2BC,AE=BE,
∴∠A=30°.在Rt△ABC中,
∵AC=6,∴BC=AC·tan30°=6×eq \f(\r(3),3)=2eq \r(3),
设BE=x,则CE=6-x,
在Rt△BCE中,
∵BC=2eq \r(3),BE=x,
CE=6-x,BE2=CE2+BC2,
∴x2=(6-x)2+(2eq \r(3))2,解得x=4.
即BE=4.
【教学说明】解直角三角形是解实际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为此,教材配备了针对各种条件的练习,培养学生熟练解直角三角形和运算的能力.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3”中第1、3、4题.
教学反思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精品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运用三个关系解直角三角形,小结,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4.3 解直角三角形优秀教案,共6页。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3 解直角三角形一等奖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