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2讲 城市空间结构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9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2讲 城市空间结构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9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2讲 城市空间结构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9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2讲 城市空间结构
展开
第22讲 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d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b
2.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
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b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c
4.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c
城市区位分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地理区位涉及城市及周围的自然地理事物,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海洋等。
区位
因素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影响结果
水源
河湖的供水功能;河、湖、海洋的运输功能;河流还可以作为军事防卫的天然屏障
宽阔的河谷地带、河流交汇处、大河的河口、湖泊、海洋沿岸往往因其成为人员和货物的集散地发育为城市
气候
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气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富饶,对外联系方便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平原地区
矿产
资源
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和工矿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口集聚而形成矿产城市
有矿产资源,又适合开发往往是城市的重要区位,会出现一批新兴的矿业城市
(2)经济因素
经济地理区位涉及城市及周围的经济事物,影响因素有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地理区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影响因素有国家政策、军事、宗教、旅游以及科技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
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地区形成比较大的城市;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相一致。即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高;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的地区,城市的密度也较低。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市较多,在河流交汇处或大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区位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等,如下表。
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
山区
城市沿河谷谷地或开阔的低地分布
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气候
气候适宜
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纽约、东京、上海等
气候恶劣
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
河流
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如南京、重庆等
运输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
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宜宾等
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重庆、武汉等
河口处易形成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
上海、广州
军事防卫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
因素
评价(对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事例
经济水平
水平越高,城市数目越多、规模越大
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较少
资源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
①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铁矿),中国大庆、玉门、东营(石油),中国大同、抚顺、开滦(煤炭);②德国鲁尔区20世纪50-70年代城市的衰落与世界煤炭地位下降有关;③我国的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交通
交通便利与否: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影响不同。如车船时代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会合处出现城市,现代交通时代在交通枢纽和沿线出现城市;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①依据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等;②以扬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市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运、铁路的开通,发展速度放缓
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因素
评价(对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事例
政治、
宗教、
历史、
军事
①政治中心使得首都成为大城市,另选新建城市作为首都;②宗教兴起城市;③军事要塞兴起城市
政治中心消失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①许多国家的首都为大城市,有些国家把新建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②我国“十六大”报告中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③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的兴起是因为宗教
续 表
因素
评价(对区位的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典型事例
科技与旅游
①因科技而兴起科学城;②因旅游而兴起旅游城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城市的区位影响因素
日本的筑波、中国台湾的新竹;中国安徽的黄山、广西的桂林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技巧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等,而且各个区位因素存在包含或交叉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的困难。在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分两步,如下图所示:
(2020年1月浙江选考)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下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 B.土地 C.交通 D.教育
答案:1.B 2.A
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等国家级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其选址有与老城区相邻和不相邻两种模式。下图为某新区与老城区的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新区发展重点吸引( )
A.农村剩余劳动力 B.高素质劳动力
C.老城区失业人员 D.新区失地农民
4.两种模式比较,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质量优越 B.依托老城区发展
C.地价水平较低 D.减小老城区干扰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新区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综合功能区,因此对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力吸引较大,B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老城区失业人员、新区失地农民等均不属于高素质劳动力,因此A、C、D错误。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紧邻老城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易接受老城区的资金、物资、劳动力等的输出,因此依托老城区发展是该新区选址的主要优势,B正确。老城区发展较久,可能出现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问题,该新区靠近老城区,易受老城区污染和干扰,A、C、D错误。
答案:3.B 4.B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城市用地通常可以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回答1~2题。
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设定建设用地指标,就是要限制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大,减少建设用地占用农业用地,是为了保护耕地资源。第2题,不同地区间存在经济发展差异,对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差异,但是土地资源不能流动,不能实现跨区域调配,所以地区间的土地合理开发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以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答案:1.A 2.B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
A.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绿化用地、④—仓储用地
B.①—绿化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
C.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绿化用地、④—工业用地
D.①—工业用地、②—绿化用地、③—仓储用地、④—居住用地
4.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3题,①在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应为居住用地。②在郊外和河流下游及铁路沿线,交通便利,布局注重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应为工业用地。③作为绿化用地,可以与湖泊连成一片。④面积较小,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的地方,应为仓储用地。第4题,丁处靠近湖泊,环境优美,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3.A 4.D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城市主要的功能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他还有市政和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影响城市的规模、形态和功能分区。
(2)历史文化因素:城市的原有历史和文化积淀影响现在的功能分区。
(3)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的功能分区呈现不同的形态。
(4)交通运输状况:交通运输状况的进步对城市功能分区有重要影响。
1.城市功能区的形成
2.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集聚成片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
地价高,是城市核心区。CBD特征: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分布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高级
住宅区
低级
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市功能区的判定方法
(1)看清图名和图例。这是准确判读的基础。有时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种功能区,除三种基本功能区外,还可能有文化区、行政区等。
(2)注意分布的关系。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3)抓住各种功能区的典型特征。例如,住宅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区内部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分布;商业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小,更为集中。
(4)注意各种功能区人口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例如,关注一天中人流和车流出现时间的变化,把握三个时间:8时左右为上班时间,18时左右为下班时间,22时左右为休息时间。
3.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特点
成因
同心圆模式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中心呈同心圆状
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扇形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城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最小的路线延伸
在私人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
多核心模式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批发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和郊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等多种功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由于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4.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
项目
表现
规划指导思想
集中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则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城市结构布局
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城市用地布局
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布局
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强调依山就水,自由布置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该城市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城市功能区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2.图b中曲线最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重化工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和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水及大气都有较重污染的化工区位于城市的正东方,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应为西风,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第2题,地租的高低与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有关。图a中甲乙一线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度最好,地租最高。
答案:1.A 2.D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若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合理,据此回答3~4题。
3.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生态城市模式
4.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图中( )
A.① B.⑤
C.④ D.②
解析:第3题,从图示可判断,该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形成扇形模式。第4题,高级住宅区应位于河流上游,临近风景区,交通便捷,远离工业区。
答案:3.B 4.D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中心地是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服务范围是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门槛是指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1.服务人口与门槛人口、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1)服务人口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门槛人口即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人数。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