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7178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展开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纲考点考题考情命题规律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017·海南卷,212016·天津卷,13(2)2013·全国Ⅱ卷,10~11以区域或区域的描述为背景材料,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2019·江苏卷,7~82018·江苏卷,22015·安徽卷,27以区域为背景考查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及不同气压中心产生的影响。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013·天津卷,13(2)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1)气压带和风带: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a信风带、b西风带、c极地东风带。(2)环流圈低纬环流(①):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环流(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纬环流(③):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因素)→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规律: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1)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2)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易错提醒]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而形成的。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极地高气压带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考点一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2017·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如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思路点拨:读图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1.气压带、风带形成 受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1)“动力”——气压带形成(2)“偏转”——风带风向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分布”——三圈环流位置(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5)“移动”——季节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判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作为地理示意图的一种,主要体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是大气运动部分的高频考点,解读分析思路如下:(1)借图巧判气压带和风带名称①结合纬度0°、30°、60°、90°,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下图。②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例如:若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教师备用】(2019·豫南九校二模)读“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1)~(2)题:(1)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解析:(1)B (2)C 第(1)题,由图中风带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即气压带风带南移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D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上海昼长小于广州,C错误;巴西高原此时为夏季,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草木茂盛,B正确;恒河流域,夏季降水多,此时正值枯水期,A错误。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季风的夏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因此A、B、D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关,而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与气压带风带无关,C项正确。2.(2019·江苏苏州高三二模)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C.丙、甲、乙、丁 D.丁、丙、甲、乙(2)图示( )A.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B.乙地可能为非洲南端好望角C.丙地地处南美洲太平洋沿岸D.丁地地处非洲撒哈拉地区解析:(1)B (2)A 第(1)题,四地中,只有甲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间最长,说明纬度最高;丙地一年中约6个月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约6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纬度高于乙地和丁地;乙地约6个月受信风带控制,约6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纬度低于丁地,故B项正确。第(2)题,甲地几乎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分布规律是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即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A项正确;非洲南端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乙地约6个月受信风带控制,约6个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是热带沙漠气候,故B项错误;丙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故C项错误;丁地为南半球的热带沙漠气候,故D项错误。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2014·福建卷,9~10)如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思路点拨: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①点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②点位于15°N附近,7月吹东风,风速为5 m/s,1月吹西风,风速约为10 m/s;③点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是无风带,风速为0;④点位于50° 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②。本题也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四个点的纬度信息,然后采用排除法解答。图中①点和④点均位于西风带,终年盛行西风。③点位于赤道无风带,由此选择②点。第(2)题,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答案:(1)B (2)D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季风环流的形成(1)1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1月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7月南亚的西南季风主要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的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此时受东南信风影响。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亚洲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教师备用】(2019·江苏徐州二模)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向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向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1)①②③④中,形成原因与其他3个明显不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关于图示离岸风和向岸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全年受①控制,光热充足B.乙地受②控制季节,寒冷干燥C.丙地草木茂盛的季节,③势力强盛D.丁岛东侧降水丰富,与④密切相关解析:(1)B (2)D 第(1)题,图中②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他3个是三圈环流形成的,①是盛行西风、③是东北信风、④是东南信风。第(2)题,甲地全年受①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光照少;乙地纬度低,受②控制季节,高温少雨; 丙地草木茂盛的季节,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③势力弱;丁岛东侧降水丰富,原因是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与④密切相关,D正确。 (2019·山东潍坊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回答(1)~(3)题:(1)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2)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解析:(1)C (2)D (3)D 第(1)题,图中风向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7月,该地的风向转过的角度约240°,盛行风向是西南风,C项对。第(2)题,8~9月该地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东北季风的主要原因,D项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不是东北季风的成因。第(3)题,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D项对。考点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013·天津卷,13节选)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思路点拨:从图上旱季时间和雨季降水量比较南非和巴西热带草原气候的差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时间长短和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长短不同。答案: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成因 雨型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雨型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极地气候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控制【教师备用】下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读图,回答(1)~(2)题:(1)②地盛行风向可能为(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图示季节( )A.江淮地区农民忙着播种小麦B.东非高原动物南迁C.北印度洋洋流自东向西流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解析:(1)B (2)D 第(1)题,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气压带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若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则②地为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若该气压带位于南半球,则②地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气压带相对北移,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2.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回答(1)~(2)题:(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1)B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处低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小,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第(2)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影响降水的因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降水可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等角度筛选。读图可知,图示沿海地区位于14°S附近→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14°S附近大陆西岸→远离副热带高气压带,受东南信风控制→信风离岸,背风坡,难以形成降水;该地区西岸为寒流→减湿作用显著。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于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影响降水的因素因素对降水的影响大气环流海风降水多,陆风降水少;西风降水多,信风降水少;低气压带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天气系统气旋、低压槽、锋面控制,气流上升,降水多;反气旋、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 因素对降水的影响下垫面海陆位置一般而言,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地形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山腰处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地面性质植被茂密、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降水多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上升气流旺盛,凝结核充足);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2015·天津卷,14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解题思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及人类活动等。提取图中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信息分析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读图可知,T岛纬度较低,且处于东北信风带,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大部分时间受东北信风影响,岛屿东北部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且T岛东北侧海域有暖流经过,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