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第1页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第2页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浙江高考生物二轮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展开

    12 神经调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2.神经系统的作用a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4.动作电位的概念a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2.大脑皮层的功能a3.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2)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神经冲动的产生(1)构建KNa运输方式的概念模型a为主动转运(需要K载体蛋白消耗ATP)b为易化扩散(需要K通道蛋白)c为主动转运(需要Na载体蛋白消耗ATP)d为易化扩散(需要Na通道蛋白)(2)理清Na通道和K通道开闭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极化状态静息时(ab)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去极化(bc)和反极化(cd)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上升。复极化(df)Na通道关闭K外流膜电位下降。恢复静息电位:K通道重新开放。(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量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和传导特点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从左往右传导时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从右往左传导时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特点a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b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c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如图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B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Cab段为动作电位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解析] 神经元细胞膜上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因此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A项错误。钠离子大量内流时膜外电位迅速下降对应bcB项错误。ab段应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项正确。[答案] D (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2)膜电位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策略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刺激任何一侧会形成一个波峰如图1所示;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2和图3的判断可根据题中的提示得出。  [题组突破]考向一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甲、乙图分别表示某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是树突是神经末梢B乙图中b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C在膝反射中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D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解析:B。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 是树突 是神经末梢A正确;乙图中d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B错误;在膝反射中 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 引起股四头肌收缩C正确;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D正确。2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心率(/)正常情况95仅阻断神经甲100仅阻断神经乙80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 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答案:D考向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3(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B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C产生a段是由于K经载体蛋白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解析:A。动作电位传导是因为在膜内外产生了局部电流从而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使兴奋向前传导A正确;图中a是恢复静息电位c是去极化b是反极化状态B错误;产生a段是K经通道蛋白外流造成的C错误;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所以d点将上移D错误。4(2018·浙江6月学考)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B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C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bD刺激a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答案:D5(2019·浙江1月学考)已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播且速度相同。在图甲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那么刺激b处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解析:B。刺激b由于b处离左侧电极较近因此效果与刺激a处相似所测得的电位变化的波形与图乙相似但两个波形之间的间隔会缩小B符合题意。 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的结构、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轴突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轴突膜或肌膜。(2)兴奋传递过程(3)突触处兴奋传递的特点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方向传递。传递速度较: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变化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兴奋的传递。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刺激a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刺激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a先兴奋d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是神经肌肉接头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e腓肠肌可以收缩但神经冲动不能向e点右侧传导B刺激e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C图乙肌细胞接受刺激经上面的神经末梢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D图乙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转运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 B(1)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项目分析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题组突破]考向一 突触的信号传递1(2019·高考江苏卷)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解析:D。图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为神经递质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结合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2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狂犬病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病毒侵染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解析:C。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会不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题图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病毒RNA会从轴突向胞体转移该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大量内流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能导致Na内流速率减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狂犬病病毒侵入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后会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考向二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3若在图中丙和丁两点的细胞膜外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甲点后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应是(  )解析:B。刺激甲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丙处首先兴奋膜外先负后正结合曲线图曲线应先向下然后向上;又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一定时间故指针并非连续进行两次偏转中间有一个停滞期。4(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选Da点受刺激时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反射、反射弧与大脑皮层的功能1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 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3.大脑皮层的功能(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白洛嘉区受损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韦尼克区受损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3)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4)体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感觉。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处比结构b处的传导速度慢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 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切d(传入神经)刺激b(传出神经)效应器仍会有反应B正确;兴奋在结构c(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结构b(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C正确;是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正确。[答案] A(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与反射弧概念的正确理解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相应条件的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性反射弧任何部分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膝反射的反射弧只有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中枢内有1个突触结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即二元反射弧。有的运动涉及三个以上神经元所组成的反射弧。不是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弱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题组突破]考向一 反射与反射弧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案:B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析:D。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A错;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B错;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反射弧是否完整C错;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3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 兴奋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C。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A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考向二 大脑皮层的功能4(2018·浙江4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辩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解析:A。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底部并没有倒置排列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体温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1体温调节(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散热。(2)产热(3)散热(4)体温调节的机制低温环境高温环境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项目神经调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随体液运输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器官或靶细胞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地位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体液调节也影响神经调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B气温超过35 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解析] 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A错误;气温超过35 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B正确;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而传导散热为物理散热的一种C错误;正常条件下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但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并非始终相等如在发烧时期从正常体温上升至高温阶段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错误。[答案] B高温、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机理不完全相同(1)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主要为神经调节。  [题组突破]1.右图为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不能完成B刺激传出神经元反射中枢可能兴奋C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会被激活以增加产热D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解析:B。脊髓是体温调节的低级中枢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不完整体温调节不能完成;在突触结构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因而刺激传出神经元兴奋不能传到反射中枢所以反射中枢不能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使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以增加产热;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稳定机体产热量也将增加。故B错误。2(2019·温州模拟)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B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C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上图所示的反应过程解析:C。图示体温调节过程主要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此外还有循环系统等参与;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机体主要依靠直接散热;只有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持续维持在39 否则体温将发生变化;寒冷刺激时机体进行体温调节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维持在37 左右。故C正确。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湖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递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C下丘脑 D脊髓答案:C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作用的范围广   作用的部位准确作用的时间短暂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 D①④⑤解析:D。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准确作用时间短暂。3(2019·浙江6月学考)某同学制备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入神经纤维而成的B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C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属于反射D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则指针发生偏转解析:B。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出神经纤维而成的(连接效应器腓肠肌的是运动神经元即传出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但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由于电极两边等电位所以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4(2019·七彩阳光联考)下图所示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其中①②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许多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C上给予一个电刺激便会产生收缩D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表面各处电位等于0解析:B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在上给予一个电刺激在一定时间后收缩;在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两极间电位差等于05如图所示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解析:D。人是恒温动物无论外界温度较高或较低只有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保持相对稳定A项正确D项错误。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从时间t1到时间t2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是造成散热增多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时间t2以后通过机体调节使散热量减少C项正确。6当大脑皮层的某语言中枢受到损伤造成表达性失语症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  )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解析:C。白洛嘉区受损时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7(高考全国卷改编)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B。本题以神经细胞为素材考查ATP的应用和兴奋的产生、传递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神经元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体液中随着体液的运输而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蛋白其合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K运输到细胞内和Na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8(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会兴奋只是其阻止兴奋的传导。9.(2019·嘉兴模拟)右图是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a上以负电波的形式传导 Bb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 D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称为反射 解析:D。在a上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从而产生动作电位并进行传导;b神经元连接效应器为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人的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只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10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NaK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1所示(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内向电流则相反)。用TTXTEA两种物质处理细胞后得到的跨膜电流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B1cd段离子与Na通道结合运出细胞CTTX物质抑制了神经细胞膜上Na的跨膜运输D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解析:Cab段正离子内流是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图1cd段离子外流是K外流需要与K通道蛋白结合运出细胞B错误;由图知TTX物质抑制了神经细胞膜上Na的跨膜运输C正确;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不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D错误。11下图是突触后膜对部分溶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三种离子通道通常是同时开放的BCl通道开放会使突触后膜的极化状态加强C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会引起Na通道开放引发动作电位D抑制载体蛋白形状改变对突触后膜静息膜电位的大小没有影响解析:B。该图表示突触后膜对部分溶质跨膜运输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Cl内流使突触后膜负电位增大因此图示三种离子通道不可能是同时开放的A错误;Cl通道开放会使突触后膜的极化状态加强B正确;Na通道开放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引发动作电位C错误;抑制载体蛋白形状改变妨碍载体蛋白运输NaK对突触后膜静息膜电位的大小有影响D错误。12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电极置于膜外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到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3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2B点值将会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2)1中共有_______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延长”“缩短不变)(3)在图3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箭头表示)(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随着神经纤维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将变大。(2)1中有3个完整的突触当兴奋在神经元组成的环状结构中传递时兴奋的强度不变但兴奋持续的时间将延长。(3)Y(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在图3中的传递方向是AB(4)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为非条件反射但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1)电信号 变大 (2)3 延长 (3)外负内正 AB (4)非条件 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14(2019·陕西西北工大附中月考)如图为不同类型神经突触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________。神经递质合成后为了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而储存在________内。神经递质释放后通常需要迅速降解失活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2)1神经递质释放引起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的后膜内外电位状态是________;图2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利于Cl进入此时后膜是否会产生神经冲动?________(不会)(3)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机理与图2相同。研究发现对癫痫病人施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可以使GABA分解速率________(减慢加快)从而起到治疗效果。解析:(1)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方式属于胞吐;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能防止被其他酶破坏;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常需要迅速降解失活失活场所是突触间隙。(2)Na大量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膜外电位由正负;Cl内流会导致膜内电位更低电位没有逆转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神经冲动。(3)GABA能促进Cl内流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施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后GABA被分解的速度减慢。答案:(1)胞吐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2)外负内正 不会 (3)减慢15(2019·诸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为20 cm的玻璃培养缸4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1)将体长23 cm________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 L________(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 mgMIT制剂;D缸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面向水缸的底部的一半给予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为t1t2。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素和MIT制剂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都应相同所以应将体长23 cm的日龄相同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 L的清水供蝌蚪正常生活。(2)由于本题是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且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 mgMIT制剂。所以D缸应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和30 mgMIT制剂。(3)由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影响蝌蚪的避光行为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来看它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取平均值。(4)由题图可知记录电表甲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需的时间记录电表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传递所需的时间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就可以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答案:(1)日龄相同(发育状况相同) 清水(2)120 mg的甲状腺素片和30 mgMIT制剂(3)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写出蝌蚪避开光束所需的时间也可)(4)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还是传递即可)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