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展开课时15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班级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和一般构成条件;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抓住氧化还原反应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课前准备]
生活中常用到电池,电池怎样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
[学海导航]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原理探究
分组进行下列实验并完成表格
实验1、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再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4、在锌片和铜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计后,再同时插入装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1 | 锌片上 。 铜片上 。 | 化学方程式: , 说明金属活动性性: Zn Cu。 |
实验2 | 锌片上 。 铜片上 。 |
|
实验3 | 铜片上 。 |
|
实验4 | 电流计指针 。 | 产生了 。 |
1、原电池的定义:我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为原电池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以Zn、Cu原电池为例
项目 | Zn | Cu |
电极反应 |
|
|
电子得失 |
|
|
反应类型 |
|
|
电极性质 |
|
|
总反应 |
| |
能量转化 |
|
(三)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必须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2、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相对较___________的金属为负极,另一个相对较__________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为正极。两个电极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去。
3、能自发地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
4、形成闭合回路。
说明:①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基本条件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在四个基本条件当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
②判断某装置是否为原电池,要以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判断标准,不能仅凭装置的外形下结论;
③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原电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①下列哪些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逐一分析不能构成原电池的装置的原因。
②把a、b、c、d 4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极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a>b>c>d B.a>c>d>b C.c>a>b>d D. b>d>c>a
③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不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她解决吗?
(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 吸氧腐蚀 | 析氢腐蚀 |
负极反应 |
|
|
正极反应 |
|
|
总反应 |
|
|
铁锈的形成: Fe(OH)2 Fe(OH)3 Fe2O3
[学业测试]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
A.C(s)+H2O(g) ==CO(g)+H2(g);△H>0
B.Ba(OH)2·8H2O(s)+2NH4Cl(s)== BaCl2(aq)+2NH3·H2O(l)+8H2O (l);△H>0
C.CaO(s)+H2O(l)==Ca(OH)2(aq);△H<0
D.CH4(g)+2O2(g)==CO2(g)+2 H2O (l);△H<0
3.关于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
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平行插入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 B.负极附近硫酸根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C.正极、负极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 D.正极附近硫酸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
5.某原电池总反应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组成及判断正确的是 ( )
| A | B | C | D |
正极 | Zn | Cu | Zn | Cu |
负极 | Cu | Zn | Cu | Zn |
电解质溶液 | CuCl2 | CuCl2 | ZnCl2 | ZnCl2 |
6.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A>B>C B.A>C>B C.B>A>C D.B>C>A
7.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
A B C D
8.如右图所示,如果电流计偏转,a变粗,b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
A.a是锌,b是铜,c是硫酸溶液
B.a是铁,b是银,c是硝酸银溶液
C.a是银,b是铁,c是硝酸银溶液
D.a是铁,b是碳,c是氯化铜溶液
9.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把铝片和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NaOH溶液中,镁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10.对于Zn(s)+H2SO4(l)==ZnSO4+H2(g);△H<0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B.1mol锌的所含能量高于1molH2所含的能量
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锌为正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
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11. 2L
二、填空题
1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 |||
现象 |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 C的质量增加 | A上有气体产生 |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装置丙中溶液的c(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2.某学生用0.1×10×25㎜3,质量分数≥99.5%的铝片和酸反应制取H2,实验现象见下表:
| 1min | 2min | 5min | 15min | 20min |
3mol/L HCl | 少量气泡 | 较多气泡 | 大量气泡 | 反应剧烈 | 铝片耗尽 |
1.5 mol/LH2SO4 | 均无明显现象(只有少量气泡) |
(1)写出铝片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原因是
。
(3)根据铝片与盐酸和硫酸反应现象的差异,深入思考,可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13.(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11.(1)A-2e-=A2+
(2)Cu2++2e-=Cu
(3)变小
(4)D>A>B>C
12.(1)2Al+6H+==2Al3++3H2↑
(2)反应放热,使反应体系温度升高,速率加快
(3)猜想一:Cl-对此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二:SO42-对此反应有抑制作用
13.(1)Zn-2e-=Zn2+
2H++2e-==H2↑
(2)①4.48L;②0.4mol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32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6章第32讲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课时学案,共25页。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共11页。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学案,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