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
展开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性。
课标解读:1.了解影响农矿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条件。2.理解产业活动中的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等地域联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情景导学]
学生小刚自豪地对同伴说:“我穿的毛衣是鄂尔多斯生产的,我坐的椅子是深圳生产的,我写字用的圆珠笔是杭州生产的,我用的台灯是上海生产的,我喝的矿泉水是青岛生产的……”
[思考] (1)小刚的日常生活用品来自祖国各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鄂尔多斯为什么能大量生产毛衣?
[提示] (1)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生产区位条件。
(2)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比较发达,原料丰富。
[教材导学]
1.个人生活和企业选址与区位
2.现代产业活动与区位
(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信息业等,以及它们的下属部门。
(2)区位变化的原因:社会分工程度的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部门越来越庞杂。
(3)产业活动的区位差异
(4)工业活动区位的变化
①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建立经济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以承接制造业的转移。同时,大量企业和企业家涌现出来,把世界各地资源和流动的资金吸引到本地,使地方产业活动逐渐融入全球经济网络。
产业区位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区位也在不断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分析如下图: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情景导学]
家住青岛的李阿姨在互联网上选中了产自新疆的和田大枣,当天上午下了订单,第二天下午快递员就将两包和田大枣送到了李阿姨手中。
[思考] (1)李阿姨为什么能够快速地购买到来自新疆的大枣?
(2)上述材料中反映了哪类商贸联系?
[提示] (1)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一国范围内的区际贸易。
[教材导学]
1.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的原因、交流方式和目的
(1)原因
(2)交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3)目的:实现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
2.主要方式
(1)
(2)商贸联系
①类型:包括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两种。
②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的促进作用,是产业地域联系的重要表现。
(3)科技与信息联系
①企业的产业活动,还与科技发明和信息交流密切关联。
②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3.技术的地域扩散
(1)表现:新技术的扩散方向与产品贸易的流向呈现出相反的方向。
(2)主要形式
4.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1)产业地域的形成
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工→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地域。
(2)工业地域
①区位条件: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共存。
②规划原则: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③发展方向:要与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潜力相适应。
④布局原则:尽量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应建设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集群。
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产生的影响
(1)三种地域联系方式共同作用于各种产业活动,使不同的产业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产业活动的经济效益。
(2)企业存在多道工序之间的生产协作联系,导致了工业的集聚,促进了工业区或工业城市的形成。例如,纺织工业区、钢铁工业城市等。
(3)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以及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分散,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下列句子,完成1~3题。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农业活动)。
②女娲炼石补云天,壮士淘金掘地穿。满面尘土人似鬼,一腔丹血气通仙(采煤)。
③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理发)。
④股票行市指示器,开始痉挛地吐出一卷卷的纸条,电话机犯了不断营营发响的毛病(股票交易)。
1.句子描写的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农业活动和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
[答案] A
2.句②描写的产业活动( )
①受矿藏状况的限制 ②受运输条件影响 ③与科技水平无关 ④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采矿业受矿藏状况的限制,并受运输条件的影响。
[答案] D
3.上述句子中描述产业活动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的句子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理发属于服务业活动,股票交易属于商业活动,它们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答案] C
探究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问题探究]
“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产地区域图(原料主要来自图中A地区)。
A地区生产的番茄质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影响A地区种植番茄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又是什么?影响番茄榨汁企业在该地区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答案] 夏季充足的光照、较长的日照时间和昼夜温差大。水源。原料。
[归纳总结]
1.产业活动区位与自然环境关系
不同类型的产业活动,其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度不同,如下表所示:
2.影响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很多,但不论何种产业总会有一种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
产业类型 | 主导区位 | 产业特点 |
制糖工业 | 原料 | 原料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
啤酒厂 | 市场 | 产品不便运输或运输成本高 |
煤炭开采 | 自然资源 | 受矿藏状况限制 |
服装、电子装配 | 廉价劳动力 | 需要劳动力数量多 |
卫星、飞机等 | 技术 | 要求技术水平高 |
荔枝种植 | 气候 | 受气候条件限制 |
[对点训练]
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1~2题。
1.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生物多样性
[解析] 云南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其气温和降水能很好地满足花卉生长的需要。
[答案] A
2.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
A.经营理念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土地租金
[解析] 云南距离国内发达地区路途较远且有山脉阻隔,距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较远,交通运输制约了花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
[答案] B
探究2 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信息、运输技术等高速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使得世界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人员、信息交流成本大幅度降低,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大幅度上升,世界贸易和技术合作日益紧密。
材料二 牛仔裤的“生命过程”图。
(1)牛仔裤加工属于______________工业。
(2)牛仔裤生产的地域联系已经________________。各生产环节独立经营,紧密协作,反映了现代交通和________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日益突出,也反映出工业联系呈________趋势。
(3)牛仔裤生产的地域联系,决定了这类工业必须建立在什么样的地区,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劳动力导向型
(2)专业化和协作化 通信技术及手段 分散
(3)沿海地区。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海港。
[归纳总结]
1.工业地域的规划
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对点训练]
近年来,由“小米科技”推出的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小米”投入市场,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下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据此回答1~2题。
1.小米手机和上游企业之间的生产组织与联系属于( )
A.工业集聚 空间联系
B.工业分散 生产联系
C.工业集聚 生产联系
D.工业分散 空间联系
2.小米手机最终由“英华达”代工完成。“英华达”企业属于( )
A.技术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资金密集型
[解析] 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工业生产类型、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及工业分散。第1题,国产智能手机“小米”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这是随着现代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趋于分散,而企业之间属于生产联系,因此B项正确。第2题,“英华达”企业进行零部件组装,主要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因此C项正确。
[答案] 1.B 2.C
一、教材P53 活动思考
原材料、设计、设备来自海外;多个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该镇服装生产专业化突出;同时提供了完善的生产和社会服务;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这种生产和服务上的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不利方面,不利于我国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不利于培育自己的名牌,只能作为加工企业,严重依赖海外的图样、订单、面料和设备,本国企业难以发展。
二、教材P55 活动探究
1.生产协作和联系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某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有些工厂的产品共同成为另一种产品的零部件,表现为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
2.这样的布局合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零部件生产分散在15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为了减少市场上的交易成本,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消费市场,或接近金融市场,或接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利用各个地区不同的优势,以获得最佳效益。
三、教材P56~P57 活动实践
1.商贸联系可分为以国内为主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2.商贸联系可分为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际贸易不受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国际贸易受到各种限制,如贸易壁垒、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影响。
3.略。
企业区位分析与生产协作类型分析方法
1.合理选择企业区位的方法
合理的企业区位并不是每个因素都是最好的,而是通过比较选择出一个有明显优势的地方,其思路如下:
2.图解法分析生产协作的基本类型
[专题训练]
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下图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读图完成1~3题。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
A.设计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货上门
[解析] 从“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图”中可看出,该公司以设计、网络化的采购、市场销售和库存管理为主,同时与面料厂、制衣厂和配送部门等相互协作。
[答案] A
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解析] 该公司其产品销售通过总部的网站呼叫中心与消费者和仓储中心、配送仓库等联系,进行产品销售。
[答案] D
3.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
A.配送仓库 B.面料厂
C.制衣厂 D.仓储中心
[解析] 配送仓库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地区分布、销售量、供货量和供货速度等特点灵活选择区位。
[答案] A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4~5题。
4.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解析] 景德镇和佛山陶瓷生产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初,佛山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因而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比景德镇发展迅速。
[答案] D
5.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解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2003年,随着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答案] A
课时跟踪训练(八)
[对点训练]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某企业于20世纪末在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1世纪初,该企业又在北京、上海等地建分厂。据此回答1~2题。
1.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在呼和浩特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 )
A.原料供应充足 B.交通运输便捷
C.市场庞大 D.技术领先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联系呼和浩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建乳品加工厂的优越条件是原料供应充足。
[答案] A
2.吸引该企业在北京、上海建分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廉价劳动力
C.消费市场 D.先进技术
[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市场因素在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北京、上海乳制品消费量大,吸引该企业建分厂。
[答案] C
阅读“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完成3~4题。
3.荔枝的种植与下列哪项联系最密切( )
A.自然环境 B.交通运输
C.消费人群 D.劳动力数量
[解析] 荔枝种植属于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联系最密切。
[答案] A
4.现在,荔枝“飞到寻常百姓家”,得益于下列哪项的改善( )
A.自然环境 B.运输条件
C.消费水平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荔枝可以在短时间内跨越较长距离,使得“寻常百姓”也可以在市场上获得。
[答案] B
佛山市三水区被称为“中国饮料之都”。除青岛啤酒、伊利等国内著名饮料企业抢先布局外,百威、红牛、可口可乐、杨协成等国际饮料巨头也先后落户于此,作为其中国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据此完成5~6题。
5.众多国际饮料企业选址三水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技术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 众多饮料产业巨头落户三水,是其布局的重要一环,其产品重点覆盖华南市场。
[答案] D
6.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影响三水继续引进新项目的主要瓶颈是( )
A.土地殆尽 B.经济低迷
C.水源水质下降 D.人工成本上涨
[解析] 三水区得益于“三江汇流”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良好的产业配套设施,吸引诸多饮料巨头落户,高速的发展使企业数量和规模达到上限,新项目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由于大多企业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生产,每个工厂的员工数量并不多,日益上涨的人工成本,对企业的成本影响并不大。
[答案] A
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地域中火电厂和化工厂之间构成( )
①生产协作上的联系 ②商贸联系 ③科技与信息联系 ④生产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火电厂为化工厂提供电力,构成生产链,属于生产协作上的联系。
[答案] C
8.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析] 图中有生产协作关系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不仅可以获得规模效益,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耗减排。
[答案] B
9.下列各组企业中,存在生产协作联系的是( )
①纺织厂—印染厂 ②轮胎厂—汽车厂 ③食品厂—家具厂 ④造纸厂—化纤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生产协作联系有时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如纺织厂—印染厂、轮胎厂—汽车厂之间的联系。
[答案] A
10.下列有关商贸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贸联系主要指国际贸易
B.国际贸易比国内区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C.国内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
D.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本国资本、产品丰富,国内区际之间流通不明显
[解析] 商贸联系可分为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般区际贸易比国际贸易联系密切得多;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自然资源、技术等在国内区际之间的流动十分明显。
[答案] C
11.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读下面该地区工业与资源联系示意图,根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将该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的工业部门的字母填入图中相应序号位置中。
A.铁矿开采业 B.水电站
C.钢铁工业 D.机械工业
E.木材加工业
(2)在图中一系列工业部门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以它为中心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是面积________,发育程度________。
(3)下面四种工业中,与主导工业部门联系密切的是( )
A.机床厂和氮肥厂 B.焦化厂和烧结厂
C.造船厂和精密仪表厂 D.机械厂和造船厂
(4)一些工厂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有的是由于生产上的联系,有的则是为了共同利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__________。这样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图。要弄清工业与资源的联系,如水电站必须建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段,木材加工业应尽量接近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铁矿开采业应靠近铁矿且电能丰富,钢铁工业应接近铁矿产地且能源充足。此外,还要掌握工业联系与工业地域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
[答案] (1)①—B ②—D ③—C ④—A ⑤—E
(2)钢铁工业 大 高 (3)D
(4)基础服务设施 廉价劳动力
(5)近距离集聚 工业地域 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综合训练]
2013年6月2日,中国首架波音787“梦想飞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这标志着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9家接收787“梦想飞机”的航空公司。在美国波音787客机的400多万个零部件中,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其余的生产是由全球4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的。回答12~13题。
12.生产波音787客机零部件的工厂之间实现协作依靠( )
①交通运输 ②信息联系 ③商贸联系 ④科技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波音787客机零部件全球分散生产的原因是( )
A.节约原材料 B.寻找最优区位
C.降低运输成本 D.减少劳动力
[解析] 波音客机有400多万个零部件,波音公司全部生产不可能做到,只有通过先进的信息联系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将零部件外包到世界各地,才能组织生产。将零部件外包是为寻找最优区位。
[答案] 12.A 13.B
下图示意某地区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第14题。
14.阶段Ⅱ与阶段Ⅰ相比,在阶段Ⅱ该地区企业发展的优势有( )
①环境污染减轻 ②原料渠道拓宽 ③规模效益增强 ④内部交易成本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在阶段Ⅱ,生产不同环节产品的各个企业相互协作,规模效益增强,减少了内部交易成本,减少了对外来原料的利用,但环境污染程度并不一定减轻。
[答案] B
15.某国家一钢铁企业100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E、F、G、H为该钢铁企业100年中可能选择的厂址。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每冶炼一吨钢需要的煤、铁矿石(单位:吨) | |
煤 | 铁矿石 | |
1899~1949 | 4 | 2 |
1949~1999 | 2 | 1.8 |
1999~现在 | 0.75 | 1.3 |
(1)第Ⅰ阶段该钢铁企业选择的厂址应在______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2)第Ⅱ阶段厂址可能迁至________处(填写字母),请说明理由。
(3)第Ⅲ阶段厂址可能迁至________处(填写字母),因为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城市,选择该处的目的是既便于__________________,又接近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解决本题关键是分析表中每冶炼一吨钢需要的煤、铁矿石的比例变化。结合第Ⅰ、Ⅱ、Ⅲ阶段的区位变化图,确定每一阶段工业布局特点和原因。
[答案] (1)F 此阶段冶炼一吨钢所需要的煤铁的比例为4∶2,应该接近煤矿,而F处有煤矿,且位于河流与运河交会处,水运便利。
(2)G F处的煤炭资源枯竭,而此时冶炼一吨钢所需要的煤铁大致相当,而G地附近有煤矿与铁矿,且处于铁路交会处,运输便利。
(3)H 港口 运输原料、燃料 消费市场
16.某沿海地区城市附近有大型铁矿、煤矿、盐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除已建成钢铁厂、煤气厂和化肥厂外,还计划建立一批工厂,组成一个工业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纯碱厂、重型机械厂和煤化学工业基地的名称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
(2)从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该地重型机械厂、纯碱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从外地调入棉花,在钢铁厂、造船厂附近布局棉纺织厂,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力发电厂排放出大量粉煤灰,从治理“三废”角度考虑,其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工厂集中布局,形成工业区,这样布局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根据已提供的材料,特别是工业原料,对照拟建的五个工厂,明确各工厂之间的联系及其主导工业部门;其次还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工厂性质,把握建立相关工厂的条件。由于火力发电厂的燃料是煤,又因为火力发电厂要为其他厂提供电力,故应将发电厂填入B处。煤化学工业与煤气厂、化肥厂、化工厂具有生产协作关系,应该填在图框的A处。其他各工厂的位置也可以按工业联系的关系填写。
[答案] (1)煤化学工业基地 火力发电厂 化工厂 纯碱厂 重型机械厂 (2)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社会需要(平衡重工业区职工性别构成) (3)利用粉煤灰建建筑材料厂 (4)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相互协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共29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设计,共25页。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