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
展开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程标准: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课标解读: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认识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情景导学]
[思考] 有人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试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示] 不同意。这是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方式。
[教材导学]
1.提出背景
——
2.目的
3.共同努力的成果——《21世纪议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大,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情景导学]
[思考] 读漫画,其中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
[提示] 根据漫画描述的内容可知,当代人的做法,影响到了后代人的需求,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
[教材导学]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观念
(1)发展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
(2)公平的观念:包括代际之间的公平和区际之间的公平。
(3)环境的观念:环境保护是基本目标,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是重要目标。
(4)权利的观念
①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
②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主要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国家之间的公平四个方面。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实际就是人类发展要注意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才能使发展长期持续下去。
而共同性原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任何跨国界环境问题的处理,都要寻求国际合作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
[答案] D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发展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解析] 公平的观念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答案] A
探究1 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等问题,下面图示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可开采寿命,图中,右侧表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可开采寿命,其中斜线阴影条框表示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下的预期可开采寿命,白色条框表示在消费水平不增长条件下的预期可开采寿命。左侧白色条框表示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
(1)在消费水平不变和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矿产资源的预期可开采寿命分别为多少年?
(2)人类应如何延缓矿产资源耗竭时间?
[答案]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消费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这些矿产资源的预期可开采寿命为20~300年;在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条件下,矿产资源预期可开采寿命只有10~80年。
(2)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使用,并不断提高资源的再循环使用率,以达到最优耗竭。
[归纳总结]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对点训练]
阅读分析下面三幅图,回答1~3题。
1.甲图中“先民拜虎为神”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解析] 远古时期,人们对老虎产生崇拜,说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
[答案] A
2.乙图中人们的行为所导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遭到破坏 B.自然资源面临枯竭
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受损
[解析] 人们大规模猎杀老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其所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老虎这一物种濒临灭绝。
[答案] D
3.丙图中人们的行为目的与下列人们的行为目的一致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 B.进行伏季休渔
C.建设水土保持林 D.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保护老虎,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一致;进行垃圾分类,目的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伏季休渔,目的是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保持林,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D
探究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下面为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 可持续发展基本观念包括发展的观念,鼓励社会经济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代际之间、区际之间的公平;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权利的观念,强调平等发展和正当的环境权利。
(1)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2)可持续发展为何把社会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答案] (1)生态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归纳总结]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本观念 | 侧重点 | 具体内容 |
发展的观念 | 强调经济的增长,但要与环境协调发展 | 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各国都享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
公平的观念 | 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 | 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应享有平等的地位 |
环境的观念 | 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 |
权利的观念 | 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包括环境享受 | 人类享有生活的权利;国家和地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个人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
[对点训练]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A.土地荒漠化、酸雨污染
B.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
D.酸雨污染、气候变暖
[解析] 从图中看,有污水管道向河中排污使鱼类难以生存,同时树木被砍伐,暴雨增多,从而判断有水土流失现象;是否有酸雨从图中不能直接看出,但可看出水环境恶化。
[答案] C
2.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权利和发展的观念 B.环境和公平的观念
C.公平和发展的观念 D.公平和权利的观念
[解析]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是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违背了环境的观念;排放污水威胁到鱼类的生存,砍伐森林,引起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违背了公平的观念。
[答案] B
一、教材P98 活动探究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最长的不到80年,最短的不足15年,这充分说明资源短缺将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研究开发各种资源的替代品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
通过比较浅色条框可以发现:在消费水平不提高的条件下,各种资源的预期寿命要长得多,因此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是缓解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方法。
二、教材P100 活动思考
①体现了环境的观念、发展的观念。②体现了公平的观念、权利的观念。③体现了发展的观念。④体现了公平的观念。⑤体现了环境的观念。⑥环境的观念、公平的观念。
三、教材P101 活动探究
1.材料一中的生产致富方式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材料二中的生产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使人们生活富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首先,发展是前提,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最终解决环境破坏和贫困加剧之间的恶性循环,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物资、资金和技术基础,只有发展才能最终摆脱贫困、愚昧和落后,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发展不应当狭义地被理解为数量上的增多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消费水平为指标的经济效益的增长必然会忽视环境和社会效益,甚至危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的破坏,并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中的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它应以保护环境为基础。
第三,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强调时间上的代际公平和空间上的区际公平,其观念中渗透着权利的平等。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技巧
图1
图中字母的含义: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为消费活动;d表示废弃物排放。
图2
图示中符合该循环系统的①②③④⑤的含义分别是: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该农业科技园的核心是乳畜业,商品率高是其突出特点。
图3
图示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该生态工业园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系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
循环经济关联图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的一种图示。主要呈现形式有三类:一是体现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关联图(如图1);二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关联图(如图2);三是工业园区工业部门间关系或产业关联、生产流程关联图(如图3)。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学生填空或选择填空。
[专题训练]
为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 A
2.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
[解析] 该地主要农作物是玉米,选项中只有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
[答案] D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效益最大化原则
[解析] 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
[答案] B
4.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较低的人口素质
D.资金严重短缺
[解析] 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地区,长期以来,该地教育水平较低,造成人口素质较低。而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答案] C
课时跟踪训练(十四)
[对点训练]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
[解析] A、B选项都属于环境污染。D项中的温室效应增强与人类排放CO2增多有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C
2.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
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
[解析] 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减少,粮食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的说法要具体分析,农业资源多种多样,农业类型又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不是每种农业资源都日益紧张。
[答案] A
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以经济增长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解析] 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发展,经济才能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态好转才有可能。
[答案] B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压力 B.深刻的环境危机
C.资源短缺 D.经济发展速度快
[解析]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
[答案] D
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多发使我国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B.从全国看以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食品污染、噪声污染为重点
C.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
D.生态破坏的范围、程度在减小
[解析] 从全国看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生态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扩散;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答案] C
6.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人类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答案] D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是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7~8题。
7.“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
[解析] 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就时刻践行着可持续发展,“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
[答案] B
8.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解析] 如果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我们都作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答案] A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1500多位居民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迁移。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岛国以及孟加拉湾的数千万人已经或即将无家可归。据此完成9~10题。
9.这些国家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开过车,也没有看过电视,他们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最少,却要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发展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解析] 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是平等的,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答案] A
10.下列漫画蕴涵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联合国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解析] 由图可知,A反映水污染问题,B反映酸雨问题,C反映全球变暖,D反映森林破坏问题。
[答案] C
1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条件是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复合系统中,最核心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变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B.过量开采地下水
C.建立“树木银行”
D.开发利用太阳能代替矿物能源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可持续发展复合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综合性较强。解题时注意阅读所给图示。①生态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系统是一个支持系统,是基础。它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的支持条件,物质和能量的取得、废弃物的排放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它是人类发展的载体。②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改善生态条件都需要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只有经济发展我们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物质和技术条件。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经济不能实现长久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搞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人类社会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这种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上的。
[答案] (1)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
(2)人 人类管理和调控各个系统 人类的行为方式(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经济不能实现长久发展
(4)B
[综合训练]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2~13题。
12.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资源观 B.环境观
C.发展观 D.消费观
13.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
[解析] 本题组考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12题,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第13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答案] 12.C 13.C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无车日”最早是由法国发起的,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011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亿大关,汽车工业与环境的突出矛盾,让“世界无车日”显得更加意义非凡。据此回答第14题。
14.9月22日当天,记者发现,我国参与“世界无车日”的142个城市中,绝大多数遭遇了交通拥堵的尴尬,市民参与这项活动的热情逐年消退。专家认为:“交通拥堵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应该从城市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系统考虑。公共交通和相应管理体系的建设,政府还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无车日”的理想和现实,需要我们反思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公平性 B.持续性
C.共同性 D.阶段性
[解析] “无车日”的理想与现实需我们从各方面完善条件,共同努力。
[答案] C
15.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1)~(3)题。
(1)甲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20世纪以来,由于________急剧增长以及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世界的________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2)乙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________能力。
(3)甲、乙两幅漫画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人类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________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原则。
[解析] 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不但争先恐后地开发现在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想把“未来”预支进来,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率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人类的后代应拥有同当代人平等的发展机会。
[答案] (1)人口 耕地 (2)再生 (3)损害 公平
16.全球环境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图中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该主题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观。简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
(3)请结合该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合作的途径。
(4)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力倡导“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等环保理念。上海世博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一处湿地,其目的是什么?
[解析] (1)根据图中各项的联系进行判断。(2)环境日的主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应从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考虑。(3)环境问题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加强合作。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都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4)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的作用。
[答案] (1)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 酸雨
(2)人地和谐或人地伙伴(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掠夺式利用。
(3)必要性:①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②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共同参与;③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利益冲突。
途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加强国际协作对话;签署共同行动协议。
(4)净化水质、调节局部小气候、美化环境。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设计,共25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共28页。